阅读教学金点子怎么写?小学阅读教学如何做到读写结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阅读教学金点子怎么写

为点子而点子,这样的问题永远无解。这是无米之炊。

点子是什么?是在工作学习等生活中脑子里突然崩出来的思维火花。这个火花是非常诊贵的,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非常宝贵的。

如何抓呢?要写日记。随时把这些火花记下来,有时间就研究,把它完整,把它系统。解决了工作学习中的困难。这就是金点子。把这个点子产生的过程,解决了什么问题,书面地告诉别人。别人看懂了顶用了。这证明你的

点子写得很好。

继而验证它

小学阅读教学如何做到读写结合

这个问题看似复杂,其实并不复杂。

现在的教材,无论哪一个年级,教材中选编的课文都是分单元的。大体是一个单元集中讲一种类型,如写人,写事,外国文学作品,古诗词等。

一个单元的结束,会安排有基础训练,现在名称改了。有“读读写写”,“读读背背”,等。必须有习作要求,同时附有例文(范文),这就给师生学习提供了方便。

老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这是必须的。把这一个年级的各个单元,初步疏理一下,这个年级的习作要求,是要求写哪些方面的作文等等。

其实编著者,己经把小学阶段应该学会写哪些方面,掌握语文基础的哪些内容。分别安排在各个年级了。既有独立性,又相互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在具体到每一节课时,老师必须牢记这一单元的写作要求,在讲读课文时贯穿这些内容。不能纯分析讲读课文脱离本单元的写作,也不能独立讲写作。学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门大学问。

语文老师在讲课文时,结合课文巧妙地穿插讲写作技巧。在一单元结束,上写作课时,又紧密联系本单元课文中的有关的写作技巧讲习作。复习课文与习作结合起来,往往会事半功倍。

啰嗦几句,老师最好写“下水文”。也就是老师也写一篇作文(必须浅显一点,按学生口吻写)。给学生作个示范。我是经常这么干,特别是比较难写的作文,我自己先写一篇,必要时拿出来。怎么个拿法,看情况罗。

语文老师如何学会用阅读教学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原有单一、被动、僵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进行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句名言:“在知识的大厦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为摒弃那种“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你教我学”的阻碍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作过一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性尝试,现分述如下,权作抛砖引玉,以求得同行赐教。

1、自习,即自己学会预习课文,养成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预习课文要求学生从11个方面入手。(1)析题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首先想一想,在这个题目下应写些什么内容,假如叫自己来写,该怎样写。逐步掌握“从题入手,看题思文,扣题读文”的阅读方法。(2)读课文。通读全文,感知内容,了解大意,围绕学习重点,边读边思,读中有思,以思促读。(3)解词语。方法上采取一查三联。查字典或词典,直接了解生字、词的音义,并随手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加深印象;有些词义是词典上找不到的,要结合语境,采取词联句,词联段,词联篇的方法理解词义。(4)标节次。用笔注上课文节次的节序,便于把握课文的结构层次。(5)划重点。用笔划出重点词语、中心句、精彩段,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6)记问题。把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记下,以便思考。(7)加批注。在预习课文中,自己有感受或见解的地方加上简要批注,即作书头笔记。(8)分段落。看看全文应分几个部分、几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每个部分、每个层次的意思,理清全文脉络。(9)编提纲。编写段落、层次提纲或人物提纲,或情节提纲,或论述层次提纲,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10)结中心。试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或课文大意,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11)做练习。综合全文,思考分析,做课文后边“研讨与练习”上的题目,试试能否在老师讲解之前求得一个初步的答案。通过预习,学生做到有所知,有所得,有所疑,提高了听课效率,培养了自学能力。

2、自讲,即学生自己钻研教材、查找资料,进行备课、讲课。学生备课,人人动手,讲课则每次推举1~2人,或讲一篇课文,或讲一个段落,视教材而定。可一人主讲,讲解,提问,答疑,俨然一个“小先生”;也可一人组织,大家讨论,充当“节目”主持人。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个主讲学生分析“绘春”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么,作者是怎样写春风的?(2)春雨是轻柔的,那么夏天的雨、秋天的雨、冬天的雨是怎样的?这些超越教材的富有创意的提问设计,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可见该学生在备课时下了一番功夫。因此,让学生自己讲课,既锻炼了听说能力和组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自结,即诱导学生针对不同的文体,自己比较、归纳、总结最基本的学习规律和阅读方法。例如一个单元课文教完后,引导学生将本单元几篇课文从遣词造句、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比较,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例如学习说明文,学生总结出:从文题入手,把握说明的中心;从结构入手,理清说明的顺序;从内容入手,分析说明的方法;从行文入手,学习说明的语言;从类别入手,掌握文章的写法。学习小说,学生总结出:“抓线索,理情节,看环境,析人物,揭主题”这样一个程序。学习《春》、《济南的冬天》、《山中访友》等以写景为主的散文,学生总结出:绘景=形状十颜色十声音十味道。这样,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领悟到学法,找到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令其独行,不再翼护”。

4、自考,即改变教师出题考学生的传统做法,组织学生以单元为认知体系进行自测训练,养成自检习惯。每单元教学前,公布单元教材重点难点,授完单元课程后,指导学生进行单元小结,拿出样题供学生切磋,让学生摸准出题的范围、内容、要求、思路和技巧。然后学生自出一份试卷,自找学友,交换试卷考试,考后由命题人评改记分,交老师查核公布。几十份试卷一齐张帖悬挂,无疑是一次知识检阅,能力较量,这样做,改变了学生消极应考态度和紧张情绪,有的学生为了出好一份试卷,反复钻研课文,悉心查找资料,无形之中进行了一次有系统有趣味的知识爆破演习。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