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儒生伏生是什么情况?伏生的介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秦朝儒生伏生是什么情况

伏生,又名伏胜,秦朝大儒,官至博士。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儒时,伏生冒着生命危险,暗将述录唐尧、虞舜、夏、商、周史典的《尚书》藏在墙壁之夹层内,由此逃避焚烧之难。秦亡汉立,儒家学派逐渐复兴,惠帝四年(前191年),除“挟书律”。伏生掘开墙壁发现尚有29篇保存完好,这便是成为中国古代史宝贵资料的《尚书》。伏生壁藏《尚书》并将其传播的事迹传到朝廷,汉文帝非常重视,欲召他进朝,但此时伏生已年愈九十,不能出行。于是文帝派时任太常掌故之职的晃错到章丘伏生家中,当面授受。伏生因年迈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说话,他的话只有其女羲娥才能听懂,只好先由伏生言于其女羲娥,再由羲娥转述给晃错。终于将伏生胸藏《尚书》整理记录下来,补叙出所失篇章,才使《尚书》得以完整流传。

伏生的介绍

伏生,一作伏胜,生于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卒于汉文帝三年(前161年),西汉经学者。字子贱,西汉济南(今山东滨州市邹平县韩店镇苏家村)人1,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于壁中藏《尚书》,汉初,仅存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以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乃使晁错往受之。西汉今文《尚书》学者,皆出其门。

] 伏生曾为秦博士,在秦始皇焚书坑奴的时候将诗书藏于哪里

藏在夹壁里

伏生,曾为秦博士,其本人对《尚书》有深入的研究。秦始皇焚书时,他将《尚书》等书藏于旧宅墙壁之中,而后流亡他乡。秦亡汉立,儒家学派逐渐复兴,汉惠帝四年,除“挟书律“。伏生掘开墙壁发现尚有29篇保存完好,这便是成为中国古代史宝贵资料的《尚书》。

尚书

伏生壁藏《尚书》并将其传播的事迹传到朝廷,汉文帝非常重视,欲召他进朝,但此时伏生已年愈九十,不能出行。于是文帝派时任太常掌故之职的晁错到章丘伏生家中,当面授受。伏生因年迈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说话,他的话只有其女羲娥才能听懂,只好先由伏生言于其女羲娥,再由羲娥转述给晁错。终于将伏生胸藏《尚书》整理记录下来,补叙出所失篇章,才使《尚书》得以完整流传。

伏生曾为秦博士,在秦始皇焚书坑奴的时候将诗书藏于哪里(

藏在夹壁里
伏生,曾为秦博士,其本人对《尚书》有深入的研究。秦始皇焚书时,他将《尚书》等书藏于旧宅墙壁之中,而后流亡他乡。秦亡汉立,儒家学派逐渐复兴,汉惠帝四年,除“挟书律“。伏生掘开墙壁发现尚有29篇保存完好,这便是成为中国古代史宝贵资料的《尚书》。
尚书
伏生壁藏《尚书》并将其传播的事迹传到朝廷,汉文帝非常重视,欲召他进朝,但此时伏生已年愈九十,不能出行。于是文帝派时任太常掌故之职的晁错到章丘伏生家中,当面授受。伏生因年迈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说话,他的话只有其女羲娥才能听懂,只好先由伏生言于其女羲娥,再由羲娥转述给晁错。终于将伏生胸藏《尚书》整理记录下来,补叙出所失篇章,才使《尚书》得以完整流传。

伏生是什么时期的人

 伏生(生卒年不详),名胜,济南(今山东邹平)人。今文《尚书》的创始者、西汉经学大师。》  伏胜相传为孔子弟子宓子贱的后人(古代宓与伏通)。相传伏胜从十岁起就攻读《尚书》,“以绳绕腰领,一读一结,十寻(八尺为寻)之绳,皆成结矣”。(段成式《酉阳杂俎》)。》  伏胜曾做过秦朝的博士。秦赢政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始皇颁布禁书令,伏胜冒死将一部《尚书》偷藏于夹壁墙内。此后,在秦末汉初的兵荒马乱岁月里,他一直离乡背井,流落他乡。
  秦亡汉兴,时世安定后,伏胜回到家中,从墙中取出了《尚书》,由于水湿虫蛀,百篇《尚书》只剩下了29篇。他把仅存的《尚书》一一抄录整理,并广招弟子,进行传授。齐鲁一带的儒生纷纷拜他为师,“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史记·儒林列传》)。》  汉惠帝时恢复了儒家经书的合法地位。汉文帝时,刘恒想找能治《尚书》的学者,结果朝内外竟无人能传此书。后来听说伏胜能传讲《尚书》,便准备召他进朝传授。但这时伏胜已90多岁,行走十分困难。文帝只好下诏让主管宗庙礼仪、文化教育的太常常故晁错亲自到济南伏胜家中学习《尚书》。伏胜传授《尚书》,一直是口授。这时因年事已高,言语喃喃,晁错很难听明白,伏胜便让女儿羲娥在一旁代为解说。羲娥讲的是方言——齐语,而晁错是河南颍川人,故仍是十有二三听不懂。经过数月的努力,晁错终于将《尚书》学完并记录下来。这就是传之后世的今文《尚书》,即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写定的《书经》。此后,伏胜的弟子又根据伏胜对《尚书》的解释,编成《尚书大传》。然《四库提要》称“此书与经义在离合之间,属于外传文体”。

伏生和孔子是什么关系

没有什么关系,两人差了200多年,不过都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

孔子于公元前479年离世,伏生大约是战国末年(约公元前268年)降生,孔子到伏生大约间隔了210多年。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伏生(伏胜,字子贱),汉人,生于周赧王五十五年(约前268年),卒于汉文帝三年(约前178年),享年90岁。汉国济南(今山东滨州市邹平市韩店镇苏家村)人,曾为秦博士。

秦时焚书,于壁中藏《尚书》,汉初,仅存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以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乃使晁错往受之。今文《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世传的今文《尚书》皆出于他。初被载于司马迁《史记》。

伏生是孔子的学生吗

伏生不是孔子的学生。伏生(公元前260年-公元前161年),名胜,字子贱,出生于济北郡(今山东滨州邹平县韩店镇苏家村),孔门弟子轌子贱后裔,西汉经学者。
伏生自幼嗜古好学,博览群书,对《尚书》研读尤精,为儒学博士。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伏生冒诛杀之罪,将《尚书》匿藏于壁中。秦末兵起,伏生流落异乡。刘邦平定天下,伏生返回故里,求其所藏《尚书》,损失大半,仅剩29篇,抄录整理,教授于齐鲁之间,主要弟子有济南张生及欧阳生。汉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后闻伏生之名,乃下令召见,然伏生年逾九十,不能赴京,汉文帝遣太常使掌故晁错亲赴邹平。伏生年事已高,言语不清,使女儿羲娥代言,传授《尚书》28篇,传41篇,后世称《今文尚书》。尔后,曲阜孔壁中发现古文《尚书》,无今文佐证的,凡16篇,既不能读,也无人能解,谓之“逸书”。因此人谓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有《尚书》而无伏生,人亦不能晓其义,历代学者赞誉伏生为“尚书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