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楼重建的还原度高么黄鹤楼为啥那么有名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楼重建的还原度高么黄鹤楼为啥那么有名

【原创问答】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与滕王阁、岳阳楼、鹳雀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是国家5A景区和武汉市地标性历史建筑。它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以后屡毁屡建,原貌己不可知。清钱永说:“其楼高七丈,飞檐画栋,八面玲珑,登楼一望,帆樯千树。烟火万家,真乃大观也。”说的虽是清朝重建的黄鹤楼,由此也可想见其当年雄姿。

三国时期,黄鹤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失去其军事价值,然而,随着江夏城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了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此”的观赏楼。

唐朝《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明清两朝,就被毁7次,重修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黄鹤楼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朝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铜铸楼顶。

新中国建国后,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

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于1985年6月再次落成,主楼以清朝同治时黄鹤楼为蓝本,楼高五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

新建的黄鹤楼内有72根圆柱支撑,外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黄鹤楼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巍峨雄奇。整个建筑群体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长江、汉江、龟山、蛇山、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唐朝诗人崔颢在此题下了《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黄鹤楼留下了众多的千古绝唱,使得它古自以来就闻名遐迩。

黄鹤楼从北宋至20世纪五十年代,还曾作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首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有:“吕祖以五月二十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

说起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崔颢的千古诗句“昔人己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一诗句向来被称为写黄鹤楼的“诗祖”。就算是后来的李白,见此诗也只能搁笔了,就不必说其他人了。那么这诗中的“昔人”究竟指的是谁呢?

了解了有关黄鹤楼的历史传说,我们就会清楚这位“昔人”了。然而关于这个传说中的“昔人”也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出自《南齐书·州郡志》的记载:古时候有个仙人名叫子安。他曾经乘黄鹤经过此地,所以认为“昔人”是指子安。

第二种说法是根据《太平寰宇记》中引用“图经”的记载,说有个叫费祎的人得道成仙后,曾经骑着黄鹤归来,在黄鹤楼休息,所以把这里称为黄鹤楼。因此也有人说“昔人”是指费祎。

其实,关于这一问题的确切答案,很难从现存史料中得到。不过可以通过李白的诗作略窥端倪。

李白虽然面对崔颢的《黄鹤楼》,没有能够写出比之更精彩的七律诗篇,但是李白除了尽人皆知的“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在其他体裁的作品当中,也频繁地提到了“黄鹤”。

如,李白的《望黄鹤楼》诗云: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还有一首《江上吟》云:

仙人有待乘黄鹤,

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秋。

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州。

功名富贵若长在,

汉水亦应西北流。

根据之前李白修仙所向往的黄鹤仙人,我们大体可以认定是仙人子安。

那也正是《南齐书·州郡志下》所记载的:“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上也。”因而他被称之为“黄鹤仙人”。

解答至此。

记着关注“百味写春秋”哟

谢谢!

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歌中的“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

诚邀,一缕英雄为您解答

《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不光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风光的赞美,也写出了朋友间(“故人”)的真挚友情,《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的诗歌代表作,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好评。

(孟浩然书影绘像)

楼主问题中的提出的: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歌中的“故人”是谁?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好,“故人”就是朋友的意思,提到故人,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李白写的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和孟浩然就是很要好的朋友。

孟浩然要去广陵(扬州),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别,还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也成为传诵千年而不衰的送别名诗,李白口中的“故人”就是孟浩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图)

在回答楼主这个问题前,我还是采用一直以来的问答风格,先从作者简介、诗歌创作背景谈起,以“知人论诗”的方法切入到楼主的问题上,我认为这样会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去回答楼主的问题就水到渠成了。

孟浩然其人《过故人庄》的创作背景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人,擅写五言诗。孟浩然长年隐居家乡鹿门山,后世也称他为“孟襄阳”。孟浩然早年于鹿门山闭门苦学,等待进入仕途的机会。

(孟浩然绘像)

孟浩然曾写下《书怀贻京邑同好》一诗,原诗较长,我节选其中几句: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孟浩然的这首诗也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11首。开篇是诗人的自叙,从诗中我们可以得知:他生长在世代重儒风的书香门第,从小就很好学,并获得了较高的文学修养。诗中接着写他向京中的朋友表明自己有进入仕途的打算,望“故人”引荐。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孟浩然一直到四十岁时,才离开家乡到京城长安应考,在这次科举考试中孟浩然没有实现自己科举出世的理想。诗人在长安待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家乡襄阳,过起了隐居的生活。据《旧唐书·文苑列传》记载“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襄阳鹿门山)

孟浩然这次的科举虽然失利了,但是他在京城里认识了一些朋友,他的才华也得到了文坛上一些名人的肯定,如张九龄,王维等人。据《唐才子传》记载:

四十游京师,诸名士间尝集秘省联句,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钦服。张九龄、王维极称道之。

孟浩然回乡之际,他写下了很多的诗歌,如他在《岁暮归南山》一诗中写到:“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王维绘像)

在离别之际,他还写过《留别王维》一诗,诗中写道“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在诗中,孟浩然认为自己科举入仕的希望很渺茫了,与其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还不如早点回到家乡去。但离开京城又要与好友分别,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惘和矛盾。

这两首诗中都出现了“故人”一词,只不过这两首诗里的“故人”,指的是孟浩然在京城认识的朋友王维等人。

(《过故人庄》诗意图)

这次科举考试的失利对孟浩然的打击很大,他深感仕途无望,便离京返乡。孟浩然回乡后,只好继续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直至五十一岁时去世。《过故人庄》正是诗人在长安科举失利,返回家乡后的作品。

诗中的“故人”是谁?

如楼主问题中所说,《过故人庄》这首诗中的“故人”是谁呢?也就是说,“故人”在这首诗中有着怎样的身份?在解读了孟浩然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后,在回到诗歌本身,去解读这个问题,就很容易了,我将从以下五点进行回答。

  • (一)从诗题和内容上看“故人”的身份

这首诗的诗题是《过故人庄》,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