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成佛以后,再次回到斜月三星洞时,会有怎么样的感悟
发布时间: 2023-07-11

在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从斜月三星洞学到长生不老术、筋斗云和七十二般变化之后不久,就被须菩提祖师以卖弄武艺为由赶出了仙洞。之后,孙悟空先后经历了龙宫寻宝、大闹地府、天庭为官、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以及西天取经,直到他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期间再也没有回到过斜月三星洞。不过,孙悟空成佛之后有了时间精力,他是否有可能再次回到斜月三星洞去拜访祖师和师兄呢?到那个时候,孙悟空又会有什么样的感悟?接下来,我们结合原著来分析推测一下。

客观而言,孙悟空成佛之后再次回到斜月三星洞拜访菩提祖师的可能性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概率趋近于零。理由如下:

第一,祖师警告孙悟空不能留在仙洞

孙悟空在师兄面前卖弄武艺被祖师发现后,祖师非常气愤。于是对他下了逐客令,要求他马上离开斜月三星洞。原著第二回写道:

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

言外之意,孙悟空如果乖乖离开斜月三星洞一切都好说;如果不听话,执意留在这里,那么小命就会玩儿完。就当时而言,孙悟空对祖师的话是言听计从、深信不疑的,于是很快就返回了花果山。此后,无论孙悟空遇到什么好事、难事,从来都没有找过祖师,甚至想都没想过,可见祖师这句警告的威力有多大!由此可以判断,即便孙悟空成佛了,其回去拜访祖师的概率也不会很大。

展开全文

第二,祖师和仙洞乃幻象,并不存在

孙悟空不会回斜月三星洞的第二个原因是菩提祖师和仙洞本就是幻象,孙悟空离开后也就不存在了,他想回都找不到。对于这一点,原著中有多次暗示:首先,孙悟空到来之前,祖师那里门庭若市,而孙悟空拜师之后,祖师再也没有招过其他学员,这显然不合逻辑。以菩提祖师这么大名气,应该还会有众多修仙者慕名而来才对。其次,孙悟空离开斜月三星洞之后,再也没见过师兄,也没有从其他仙佛口中听说过祖师及其弟子的名号,这与菩提祖师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不符。最后,菩提祖师除了传授孙悟空几项武艺之外,并没有传授其他弟子什么利害的法术,这不是一位合格导师应该做的。

综上,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菩提祖师也好,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也罢,完全就是为孙悟空一人量身定制的。换句话说,祖师真正意义上的弟子只有孙悟空一个人,孙悟空学成后,祖师以及斜月三星洞的使命就结束了,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那么对于菩提祖师和斜月三星洞的秘密,孙悟空知晓吗?我认为他是知晓的。第三十四回,孙悟空变成小妖去压龙山请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母亲。为了让老妖相信自己的身份,孙悟空逢场作戏,向老妖行了跪拜礼。不过行礼之前,孙悟空内心进行了一番苦苦挣扎。原著写道:

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

实际上,在平顶山之前,孙悟空确实只拜了三位仙佛,但名单与这段话中略有出入。从原著来看,孙悟空拜过观音、唐僧,这是没有疑问的,但西天拜佛祖却没有直接体现。而本应该让孙悟空铭记在心的在斜月三星洞叩拜菩提祖师,却意外被他忽略了,这是为什么呢?难不成孙悟空经过几年时间忘记了这件事?显然不太可能,孙悟空几乎所有本领都是祖师传授的,忘记谁也不应该把祖师忘了,这可是给他饭碗的人。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菩提祖师与如来佛祖本就是同一人,孙悟空已经知道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变化而成,故而此处只提及了佛祖,而没有提及菩提祖师。

除此之外,原著中还有两处线索暗示菩提祖师与如来佛祖的关系。第一处在第七回,孙悟空大闹天宫,如来奉命前来收伏。动手之前,两人有几句对话: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此次见面,是孙悟空第一次面见如来,之前两人并无交集。那么,如来是如何知道孙悟空的本来面目的?难不成他一直都在关注着孙悟空?孙悟空被天庭招安之前,活动范围很小,几乎都是在花果山附近,唯独有十年时间是在西牛贺洲菩提祖师处学艺,而如来的势力范围正是西牛贺洲,两者不谋而合。

另一处是在第十五回,观音帮助孙悟空收伏小白龙后,孙悟空觉得西天取经太过艰辛,心生退意。于是,观音给他做了一番思想工作:

菩萨道:“你当年未成人道,且肯尽心修悟;你今日脱了天灾,怎么倒生懒惰?我门中以寂灭成真,须是要信心正果……”

“未成人道”指的是孙悟空不畏艰险、潜心寻找长生不老术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主要遇到的人只有两位,即指路樵夫和菩提祖师。这两位很有可能就是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两人相互配合,为的就是培养孙悟空,为西天取经铺路。这种猜测与他们两人在西天取经项目中的职责分工很契合——如来是总策划;观音是执行总监。不然,很难解释观音菩萨为何会知道孙悟空“未成人道”时的修炼情况。

如此看来,孙悟空成佛后到斜月三星洞故地重游的几率并不高。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假设他真的回去了,那么孙悟空内心会有怎样的感慨和触动呢?我认为,他至少可以明白以下三件事:

首先,任何事情都没有自由更重要。

斜月三星洞学艺是孙悟空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他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没有人给他下任务,也没有管束他,可以说来去自由。在此之后,孙悟空虽然武艺见长,但自由却渐渐离他远去。在天庭为官时,要受玉皇大帝管辖;在取经过程中,要受唐僧约束;取经成功修成佛之后,还要听命于如来佛祖,这对于崇尚自由的孙悟空而言无疑是个悲剧。有朝一日,当孙悟空再次回到斜月三星洞,面对昔日熟悉的一草一木,相信他的内心会有一丝后悔,后悔来到这个断送他自由的地方。

其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孙悟空跟随菩提祖师学艺时,自以为天资聪颖,受到祖师的特殊关照,比其他师兄学到的武艺高深,得意之时还在别人面前显摆展示一下。但是,当他离开这里,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后才发现,自己学到的那点儿武艺根本不值得一提。西天取经路上,随便一位大神的宠物或者坐骑都能让孙悟空束手无策,甚至性命不保。因此,当他再次回到斜月三星洞,一定会对自己当初的盲目自大和懵懂无知感到可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的经历决定你的眼界,你的眼界决定你的格局。

最后,与能力相比,关系更重要。

离开斜月三星洞以后,孙悟空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对手,这些对手的能力参差不一,有的比孙悟空水平高,有的不如孙悟空。但是,从结局来看,能力高低并不是他们最终命运的主要决定因素,背景和关系才更重要。有些妖怪实力很强大,如牛魔王,但是由于背景一般,最后只能被擒拿,任人宰割;而有些妖怪水平很一般,如玉兔精、金角大王、赛太岁等,如果纯拼武力的话根本不是孙悟空的对手,但由于其背后有大佬支持,虽然罪恶深重,但最后也仅仅是自罚三杯,被主人领走了事。经历过这些,当孙悟空再次面对斜月三星洞时,当年习武时如火的激情和坚定的决心也许会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从原著中提供的线索分析,孙悟空成佛后再次回到斜月三星洞的可能性很小,一方面师命难违,另一方面师父和仙洞本是幻象,根本没有再回去的机会。当然,如果我们假设他真的可以并且愿意故地重游,那么面对旧景,相信他会明白自由的珍贵性以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除此之外,还要更重要的一个感悟:在关系面前,能力不值一提,甚至有时可以忽略不计。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