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没有保住戚夫人的命呢,其实他是有心无力?丁公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但是丁公向刘邦要一个官职,说完刘邦为什么杀了丁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刘邦为什么没有保住戚夫人的命呢,其实他是有心无力

保住戚夫人?刘邦可不是什么情种,他的第一个身份是大汉天子,喜欢戚夫人和刘如意不假,要巩固刘氏统治,让刚刚建立的大汉长治久安下去是更大的愿望。人都需要完美,但恰恰完美是人能力所不及的,无论人位置有多高,能力有多强,他都会留下一些遗憾,刘邦也是如此。

刘邦做了天子后,又有点飘了,认为自己是天子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看着人老珠黄的吕雉和唯唯诺诺的刘盈,刘邦很不屑的哼了一声,回过身看着貌美如花的戚夫人和刘如意,刘邦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对于吕雉这个糟糠之妻,刘邦是有点看不上眼了,要什么没什么,除了凶悍就是刁钻而已。自己这个天子还要像做贼一样处处小心,生怕被老婆吕雉抓到把柄,提心吊胆的日子我不想继续下去了!但是吕雉可不是能随便搞定的,诸吕都是有功之臣,在群臣中有极高威望,尽管自己是皇帝,但还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功臣们的意见还是要充分考虑的,萧何大人不吭气,刘邦也没有什么底气。这位萧丞相,本来也是刘邦要清理的对象,不过刘邦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身边的宿卫之人,也有不少是萧何的耳目,因此他只好无奈放弃,你只要做好你丞相的本分就行了,不和我争夺帝位就好,大家就可以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戚夫人并不是完全没有依靠,他的父亲也是有功之臣,且手握兵权。但和吕氏相比就差的太远了,本来刘邦当初就是个吕雉的大哥吕泽一起打天下,刘吕之盟是刘邦起兵的基础,吕泽并不受刘邦节制,他有自己的部队,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跟随吕泽立下汗马功劳而被封侯的就是几十个人,这个数量并不比刘邦的旧部少。可以这样说,刘邦尽管是天子,但是权力却被吕氏外戚和功臣集团所分割,他并不能全部说了算。削弱外戚和功臣的势力,本来就是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必须,因此刘邦才动了废长立幼的念头。

戚夫人的命能不能保住,不是刘邦说了算,而是吕雉说了算。当刘邦将天下交给吕雉的那一刻,就已经把戚夫人的命运交给了吕雉,吕雉并不是怨妇,但戚夫人不仅是轻敌,而且是政敌,她不仅要争宠还要夺权,这样的人吕雉一定不会放过。当戚夫人想要为儿子刘如意争夺储君之位时,就应该有不成功便成仁的觉悟,政治斗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如果她获胜了吕雉也绝对没有活路。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丁公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但是丁公向刘邦要一个官职,说完刘邦为什么杀了丁公

丁公确实在楚汉战争时,放过了刘邦,也算是救了刘邦一命。但刘邦杀丁公,和丁公本身是否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对于刘邦这样的人来说,他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顺应时变之举。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同样的事情,他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这就叫做顺势而为或者说顺应时变。

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如果在楚汉争霸期间丁公来投,刘邦不仅不会杀死他,反而会给他加官进爵。因为在那个时期,刘邦要团结所有可团结的力量,达成自己唯一的目标,击败项羽一统天下。刘邦要向天下人做出一个姿态,你们背叛项羽投靠过我,我绝不会亏待你们,项羽能给你们的我都能给,不仅如此我还会加倍,我刘邦要与天下人共利。

因此,无论是韩信还是陈平,以及其他很多从项羽帐下投靠到刘邦手下的人,都没有被刘邦杀戮,而是加官进爵、量才施用,这也是刘邦最后击败项羽的重要原因。可以说项羽不是输给了刘邦一个人,而是输给了刘邦所代表的利益群体。

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那么丁公是什么时候来投靠刘邦呢?是天下已定,项羽已经被击败,刘邦已经成为天子之后,丁公才来投靠。而这个时候,刘邦对于丁公的态度就和楚汉争雄时有所不同,刘邦的政治策略也从进取便为了守城成。这个时候刘邦最需要的就是臣子的忠诚,而丁公背叛项羽投靠自己,就成了反面教材,这样的人不杀,天下的人都要仿效他不忠于自己的主公,那自己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国家秩序如何建立。难道让这些叛臣贼子得到利益,让那些治世之臣寒心吗?

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因此,刘邦命人将丁公五花大绑推出辕门斩首示众,他要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立场:现在天下已定,我需要的是忠于主公,替我治理国家的忠顺之臣。而像丁公这样吃里扒外、背叛主公、见利忘义之徒,不是我所需要的,但现在想凭借这种方式,获得入仕的途径,对不起,此路不通,反而会丢掉你们的性命!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吕雉为何要拉谋圣张良

吕雉为何要拉谋圣张良?

  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虽然朝中大臣们反对,但刘邦并没有彻底打消这个念头,为了保住太子,吕雉想了很多,可是她自己想来想去也没想到好办法,于是她找到了张良,张良最后给了她建议,让她去请商山四皓,后来吕雉成功地请到了他们,并因此保住了太子的位置。

  吕雉为什么要拉谋圣张良?(剧照图)

  其实原因也不难猜,因为张良最合适,张良最看得透。

  张良是谁呢?张良是刘邦最不可缺的智囊,是刘邦的头脑。汉家天下之所以能成功,没有张良不行。有多少次他挽回刘邦大军的颓势,败局?数不清,所以,有了问题去找这样一个人,是最正确不过的了。吕后作为刘邦的妻子,共过患难,所以,张良也会愿意帮她这个忙,何况他帮的,其实是太子刘盈。

  对于张良来说,正统是最重要的东西。张良出身六国旧贵族,是根正苗红的正规军的首脑,他就是刘邦的一面旗帜,有了他,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吸收各方力量,之后入主关中,一统天下,正统这个东西,是他最看重的。对于刘邦来说,哪个儿子当皇帝都行,如果能是自己喜欢的当然最好,可是对于张良等人来说,刘盈和刘如意那就太不一样了,吕后是正统,刘盈是正统,出于道义,他也是会帮的。

  何况对于张良来说,吕后虽是一介女流,却极具有政治家的头脑,杀伐果断,和男人没什么两样,这样的人又偏是个护犊子的,根本不用担心她要谋位,她想的就是儿子的位置,帮就帮了。就戚夫人那头脑,根本不够看,他为何还要帮刘如意呢?

  张良本是功臣,刘邦也会很重视他的话,他又刚好是刘盈的支持者,不找他出主意找谁?

抛砖引玉了,期待朋友们的关注。

我姓吕,吕姓里有比吕布更出名的人吗

吕布之所以名气大,完全是因为《三国演义》,虽然挂了一个温候的名头,其实他的地位并不高,也没有过多大的作为。

历史上比吕布更出名的,起码有周朝开国第一功臣、并在封神台上分封诸神的姜子牙。姜子牙为姜姓、吕氏,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规矩或习惯是,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所以姜子牙名吕尚比姜尚更加准确。

而战国末期的吕不韦,汉朝的开国皇后吕雉,上八仙之一吕洞宾,在名气上并不低于吕布。

如果不单论名气的话,在历史上比吕布地位更高,或者比他有更作为,而且又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那就更多了。

首先是吕尚后人、齐国第十五代国君齐桓公吕小白,他不但是春秋五霸之首,而手下还有三位名臣,其中管仲、鲍叔牙为他开创了霸业,易牙则把自己的儿子煮成汤给他裹腹,并且到最后一代霸主竟被易牙囚禁到无食无水,发臭生蛆后很久也没人知晓。

然后是在位五十八年的齐景公吕杵臼,跟他有连系的也有三位响当当的历史名人,第一位是说出“橘生淮南则为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