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算世界性帝国吗?听说大明水师无往不克,那么郑成功北伐怎么失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明朝算世界性帝国吗

明朝在朱棣皇帝在位时,郑和率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创建了横跨欧非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时带动苏杭的基础工业蓬勃及空前发展,在世界性帝国中是当之无愧强国。

听说大明水师无往不克,那么郑成功北伐怎么失利

你好,我是调侃历史的幻苦君。纠正一个观念,大明水师和郑氏集团的海上势力是两回事。

明代建立初期,水师的强大是母庸置疑的,首先是有方国珍,张士诚,陈友谅的余部占据海盗不肯投降,其次原因复杂的郑和下南洋,明朝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师,随着明朝皇帝对水师的不重视,造船能力和水师的规模直线下降。郑芝龙是崛起于海盗集团,虽然这个海盗集团大部分时间还是进行海上贸易的,明朝没有能力剿灭他,只能招安,给了一个级别不高的官职,开放海上贸易权给郑芝龙,但是这支海上力量是明朝指挥不动的。

然后回答一下郑成功北伐失利的原因。郑成功,本名森,1624年出生在日本平户。在郑芝龙降明以后,他被接回安平,后师从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钱谦益学习。隆武帝逃到福建以后,郑成功被郑芝龙推荐给了隆武帝。为了笼络郑芝龙,隆武帝赐姓为朱,并且改名为成功。但是直到郑芝龙投降之时,郑成功仍然缺乏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也缺乏自己的根据地,郑联、郑彩占据厦门,郑鸿逵占据着安平,并不听从郑成功的调遣。当顺治三年(1646年)十二月郑成功在金门举义反清之时,仅有十几个人追随。但是一方面是由于他身为郑芝龙之子带来的号召力,另一方面由于个人出色的才能,郑成功很快扩大了自己的势力,成为闽南以及粤东一支重要的抗清力量。

这使郑成功感觉十分有必要建立一个根据地,顺治四年(1647年)十一月,他对部下说:“我举义以来,屡得屡失,乃□□□(天未厌)乱,今大师至此,欲择一处,以为练兵措饷之地。”他首先选定的地方便是广东的潮州地区,这里有一块小平原,粮食在东南沿海地区相对丰富。也正因如此,这里成为众多势力争夺的焦点,郑成功很难在此扩大自己的势力。顺治六年(1649年)八月,郑成功的叔叔郑芝鹏便劝郑成功不如取金门、厦门两地作为自己的根据地,郑成功认为有理。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利用驻守厦门的郑彩离开的机会,采用计策俘获了郑联,取得了厦门。从此以后,郑成功便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开展抗清活动,并且取得了迅速发展,建立了一个军事商业帝国。但是后期厦门被清朝攻破过,郑成功随后展开了一系列报复。

清王朝派出使者到泉州谈判,郑成功坚持认为双方是平等地位,开诏之前绝不剃发。郑成功的态度使清王朝认识到他并无投降的诚意,无法利用招抚之策平定郑成功,因此谈判破裂,双方进入战争状态。顺治九年(1652年)九月,清王朝派出定远大将军济度攻打厦门。因为缺乏强大的水师,再加之遇到了大风,济度大败而回。

郑成功则利用清王朝的此次战败发动了对清王朝的反攻,从1658年到1660年,郑成功组织了一系列的北伐活动,并在1660年围困了南京。但是南京战役最终以郑成功的惨败结束。郑成功进攻南京失败的原因在于其具体执行的战术存在问题,大将甘辉曾劝其进攻,但是郑成功置其劝告于不顾,而是坚持围城以至于让清军赢得了时间,在结束西南地区的战事以后回援南京,使郑清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造成了郑成功的失败。另外郑成功缺乏强大的陆军才是他对南京围而不打的真正根源。如果从郑成功一贯的进攻战术来看,不论是1652年攻打福建漳州府,还是1661年攻打台湾的热兰遮城堡,均采用了此种方法。这就表明作为一个主要从事海上贸易的武装集团,郑成功缺乏攻城战的经验和能力。虽然郑成功已经占领了沿海几府土地,但是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以水师为主的结构,而其对南京的封锁能力,显然还未达到一百余年之后英法联合舰队的能力。

郑成功的北伐战争反映了双方实力与能力的对比,清王朝缺乏强大的水师,因此难以对郑成功占据的沿海岛屿实施有效的进攻;而郑成功同样缺乏强大的陆军,尤其是能够在平原上作战的骑兵,这就使郑成功对内陆地区发起的进攻很难成功。对郑成功来说,如果无法稳固地占领内陆地区,仅凭金门和厦门两个孤岛,难以为其十数万大军提供粮饷,因此南京之战的结果已经决定了双方的历史命运,郑成功不但很难对大陆地区再构成真正的威胁,而且连其自己的生存都成了大问题。虽然郑成功于1660年6月17日在金、厦海面上再次重创清军,确保了金门与厦门的安全,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郑成功知道清军仍然会继续发动进攻,仅仅凭借金、厦两岛的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郑成功知道清军仍然会继续发动进攻,仅仅凭借金、厦两岛的资源无法与清军长久对抗,于是郑成功便将其目标瞄准了台湾。

历史上两位名将重臣斛律光和郭崇韬有何相似的悲惨结局

两位都是名将忠臣之后,都是智勇双全文武兼备忠君报国骁勇善战勇猛顽强战功赫赫,又都威震八方誉满天下显赫荣耀一时曾无比风光得意,可都结局悲惨含冤屈死满门被灭饮恨九泉。斛律光北齐名将之后官居大将军封咸阳王功权赫赫曾多次重创北周保住北齐江山被誉为北齐柱石,也是北齐三大名将之一可惜被奸臣陷害遭昏君高纬诱至宫中活活勒死并诛杀了其满门,废了其女儿皇后之位,一代猛将屈死于效忠一生的君王之手沒能战死沙场。郭崇韬后唐一代猛将兼居宰相高位成为后唐重臣还是大唐忠臣名将汾阳王郭子仪之后,战功更大还荣获十次免死铁券的至高荣誉,可纵然如此荣耀风光还是没能逃过君王毒手,被奸臣陷害遭庄宗李存瑁以谋反罪将其诛杀也是灭了其满门。两位优秀厉害的军事家名将重臣且功勋卓著名扬四海终没能得到善终反而含冤惨死祸及全家可怜又悲哀。

忽必烈立孙子为帝,他的儿子们为何不起兵造反夺取皇位

绝对是忽必烈把朱元璋给坑了,因为这两个人的情况太相似了。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本来也打算把皇位传给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结果真金这哥们不给力,没熬到忽必烈去世,自己先走了。

为此忽必烈索性把皇位传给了真金的儿子孛儿只斤铁穆耳。可是忽必烈有10个儿子,结果剩下的9个儿子一个都没起来反对铁穆耳。

朱元璋一看,自己跟忽必烈简直一个德行,都是晚年丧子,为啥忽必烈能传位给孙子,我老朱就不行呢?于是朱元璋果断传位给孙子,结果造成了靖难之役,他的四儿子把他孙子给灭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忽必烈剩下的9个儿子,没有跟铁穆耳争夺皇位呢?究竟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估计老朱对此也比较抓狂。

一、铁穆耳身边有强人伯颜助阵。

甭说叔叔们会夺铁穆耳的大位了,就连铁穆耳的兄弟们,其实也应该要跟铁穆耳争斗一番。毕竟大一统王朝兄弟争夺皇位的事情,再寻常不过了。

当时真金留下了3个儿子,分别是长子甘麻剌、次子答剌麻八剌、三子铁穆耳。从名字我们就能看得出,铁穆耳相对正常一点,但是他年纪最小。

真金去世以后,忽必烈本打算立真金的次子答剌麻八剌做皇太子,可惜这哥们也不给力,在1292年去世了。于是乎皇位继承权,便落在了长子甘麻剌和三子铁穆耳身上。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角度来看,甘麻剌绝对是占据优势的。可是最后为啥是铁穆耳上位呢?这就要谈一谈支持铁穆耳上位的伯颜了。

伯颜这个人很不简单,可以说忽必烈能够完成大一统,伯颜功不可没。

  • 功劳一:灭亡南宋。

伯颜是忽必烈的左丞相,在忽必烈兵分三路南下攻宋的时候,伯颜负责统领中路大军。

在伯颜和阿术的领导下,蒙古大军相继攻占了湖北、安徽等地,甚至攻占了建康。因功被封为中书右丞相。

此后伯颜更是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