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强识什么意思?博闻强识的意思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06

博闻强识什么意思

博闻强识: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读音:bó wén qiáng zhì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翻译:有广博的见识和超强的记忆力却很谦让,做善事很勤勉却不倦怠,这就是君子。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例句:清代颜元,是一位博闻强识的学者。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博学多闻 [ bó xué duō wén ]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翻译: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反义词:

才疏学浅 [ cái shū xué qiǎn ] 见识少,学问不深(多用于自谦)。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臣材朽学浅;不通政事”。

翻译:臣子见识少,学问不深,不懂国家大事。

博闻强识的意思是什么

“博闻强识”意思是知识丰富,记忆力强。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多含褒义。多用于书面语。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成语故事:
魏文帝曹丕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曹丕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少数民族政权修好,恢复在西域的机构设置。此外,他在选才用人方面采纳尚书令陈群拟定的九品中正制,将士人分为九品,定出“品状”以供吏部选用,消除了“乡举里选”的一些弊端,使汉末以来被地方势力控制的选举权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了中央。
曹丕自幼随父亲曹操南征北讨,弓马娴熟,精于击剑。同时,他酷爱读书,即使在军旅中也手不释卷,年纪稍大一点已读遍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之言。
由于聪慧过人,曹丕少年时读过的书都能熟记于胸,故而博古通今,曾被举荐为秀才,但没有去应荐。曹丕爱好文学创作,八岁就写文章,年轻时一度视写作为自己的生命,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创作诗词歌赋近百篇。与其父曹操和弟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由于曹丕的才能,故史书评价魏文帝:“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造句:
1、李教授是个博闻强识的人。
2、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博闻强识的学者。
3、清代颜元是一位博闻强识的学者。
4、他博闻强识,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博闻强识拼音

【拼音】:bó wén qiáng zhì
【释义】: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例句】: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的学者。
请采纳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