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西盟是世界佤族文化中心,而沧源是世界佤族之乡?佤这个字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为何西盟是世界佤族文化中心,而沧源是世界佤族之乡

既然题目说的是佤族,可能还有很多朋友对佤族这个古老的民族不甚了解,那么老宋先简单科普一下佤族的历史以及风土人情。

佤族,是中国和缅甸都有的一种少数民族,曾一度被忽视和边缘化的民族,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却依然不被外界所熟知,与外界的交流也十分有限,一直保持着神秘色彩。佤族人以“万物有灵”理念恪守着敬畏自然,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法则。

中国境内有40多万,其他70多万居住在缅甸等国。使用需要为佤语,他们并没有通用的文字。佤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南部沧源,西蒙,孟连,耿马双江等地。还有一少部分散居在保山,西双版纳等地。

在以前不同的地方对于佤语的称呼也是不一样的,镇康一带自称“佤”,双江,沧源一带自称“巴饶”或“布饶”,西蒙。孟连称为“阿佤”“阿佤来”勒佤”。

对于佤族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普遍流传的《司岗里》神话传说,根据沧源佤族解释,司岗是指葫芦,里是指“出来”,即葫芦里出来的人。按照西蒙佤语解释司岗里是指石洞里出来的人,但有一点是统一的,都认为阿佤山是人类的发祥地。阿佤与在阿佤山居住的历史已经十分久远。

在先秦时期的著作如《山海经》,《竹书纪年》,《国语》中都有“僬侥”这个民族的记载,“僬侥”与佤语中的“巴饶”读音相似。故“僬侥”很可能就是阿佤族的先民。

1885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英国列强对我国阿佤山地区垂涎三尺,甚至动用武力进行抢夺,引起了阿佤族人民一直而强烈的抵抗。最终挫败了英国列强的强盗行径。

佤族人民群众在国民身份认同问题上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化,在中,英,缅,三国历史上多次纷繁复杂的利益斗争过程中,佤族人民的民族意识,政治观念逐渐苏醒,为维护二战结束后中缅两国在新历史时期的友好关系,随着196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得签订。被划分到不同国家辖域的佤族人民开始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中缅疆界划定后,中缅佤族同胞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和往来。

1949年12月佤语和云南各族得到解放,并在1954年6月成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55年10月成立耿马傣族佤语自治县,1964年2月成立沧源佤族自治县,1965年3月成立了西盟佤语自治县,1985年12月成立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为什么说西盟是佤族的文化中心,沧源是世界佤族之乡?

先说一下西盟,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独木成林的少年古榕,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平波如镜的湖泊,气象万千的茫茫云海,让人仿佛穿越时空,闯入一片神秘的净土,千百年来佤族人民世代居住在西盟这片神秘的葱郁大山之中,从原始社会末期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西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活化石”。被誉为“人类童年”。占全县总人口75.6%的佤族人民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佤族独特的佤族民族文化,大量的神话史诗,诗歌谚语,服饰歌舞,民居习俗都是祖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西盟所打造的城市品牌就是“人类童年,西盟佤部落”。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西盟的城市建筑既保留了佤族传统建筑基因,又彰显了现代建筑的至美,将建筑变成了佤族文化的传播载体。以佤族传统栏杆式建筑为原型,黄褐色作用城市主色调,将佤族服饰中常用的红色和黑色作用城市的主要装饰色,从佤族文化中提炼出了牛头元素,木鼓元素,寨门元素,木依吉,阿依俄,安木拐等神话人物元素周期表并将富有佤族元素特征的几何图案,宗教物件,图腾标志通过彩绘和小型装饰浮雕等手法在城市建筑风貌,房屋样式,建筑装饰等主要建筑语言上表达出来,是西盟整个城市不再呆板,变得有生命,有故事,有情怀。

不止如此,西盟还将佤族图腾元素,音乐元素,崖画元素等融入到地下管廊建设,灯光亮化等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试想一下走进西盟这座佤族人民最集中,每条街道,每座建筑,每个装饰,都融入了佤族文化元素,而且将佤族文化中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图腾,最完整的保留下来,那这种浓浓的文化气息绝对是有足够的视觉冲击和感染力。让你忍不住想去感受这座城市,了解这座城市,甚至融入这座城市,也就是我国珍贵的文化瑰宝没有被遗失,这样的城市作为佤族的文化中心当之无愧。

沧源,俗称“阿佤山区”,“葫芦王地”,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1%,占全国佤族人口的4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区,是一越千年的民族直过区。境内有神秘的司岗里溶洞,传说佤族人民的祖先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是历史和文化的总源头,也是佤族先民生活的“百科全书”。佤族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们没有文字,我们都记得祖先的路,我们没有书本,都记得祖先的理。

在沧源附近的石佛洞中,也发现了距今3000多年人类居住的痕迹,也通过在洞中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研磨沧源崖画的工具和颜料,3500年前的沧源崖画,是我国发现较早的古代崖壁画艺术遗存之一。都悬于离地面数米细致刻画了佤族人民的生活,生产面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崖画和石佛洞中3000多年前古人类生活的痕迹,都充分说明佤族人的祖先在此生活,居住,狩猎,生产,沧源是佤族之乡,是佤族祖先生长的地方,沧源更像是佤族人民的根,也是佤族人民的故乡,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千千万万的佤族人民都是从这里走出来了,不管在那里生活过多少年,多少天,但是心里面总有它,脑子里记着它,因为老祖宗已经把根扎进佤族人的脑海里,揉进佤族人民的生命里,佤族人眷恋自己的故乡,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证明自己是实实在在的佤乡人。

沧源相对来说,历史更悠久,更古老,也有更多的古老传说,而沧源境内的“司岗里”不仅仅是佤族人民认为的他们的祖先是洞穴里走出来的人,更是一部叙事诗史,记录了佤族人的生活,生产,等等信息,不但更具有神秘色彩,也是众多佤族人民的信仰所在地。有点类似藏族人对神山冈仁波齐的信仰与崇拜。

“乡”字在汉语中有一个含义: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而沧源被誉为,世界佤族之乡,意思就是很显而易见。就是指沧源是全世界佤族人民的故乡。

综上所述,西盟将各种佤族元素融入到城市化方方面面,可谓是无处不在,而且最完整的保留了佤族人的生活习俗,神话史诗,诗歌谚语,服饰歌舞,民居民俗,将西盟称为佤族文化的中心也是实至名归。而沧源那么多古人类遗址,生活的痕迹,艺术崖画的制作得发现,充分证明佤族人祖先生活于此,将沧源称为世界佤族之乡,是再合适不过了。

佤这个字怎么读

佤这个字这样读

如下:(普通话拼音读法)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阿~人。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

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