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胡须,跟胡人有关系吗?留胡子有什么优点和缺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为什么叫胡须,跟胡人有关系吗

1、我们嘴上的毛发,绝不仅胡这一个字!还有髯、髭、须等很多种法,“关羽美髯公”总知道吧?“溜须拍马”多常见,“溜胡拍马”没见过吧?

2、没必要一定把“鬍”字的来源,尤其偏旁“髟”字,和胡人联系在一起。

1、初识“髟”字部(biāo)

(胡的繁体字,与偏旁)

分析汉字,不能光看简体;胡的繁体是鬍,貌似和胡人有关,但它的部首是十画的“髟”字部(biāo),可一点和胡人没关系。

远古单字为词,管胡须只叫“须”,比如须发皆白,溜须拍马,没听说“溜胡拍马”的,所以,中古以前的须字,和胡人没关系;倒是中古以后,双音词开始多起来,胡须才成了连用词。

2、深入“髟”字部。

古人比今天人爱惜毛发,成年男子要束发,女孩要行笄礼,没这一步,你就是披头散发的夷狄。

所以,以髟字为部首的繁体字非常多,有70个之多!只是汉字简化,这些字我们今天很难用到了。

如:

10画:髟biāo,12画的有髠kūn;

13画:髢dí,髡kūn,14髧dàn,髦máo,髨kūn,髤xiū,髥rán,髣fǎng,髩bìn,髪fà;

……

一直到27画的鬤ráng,(上面是髟,下面是襄,指头发散乱的样子)

这个您如果感兴趣,可以找本字典自己看一看。

(髟字部的繁体汉字很多,99%与胡子无关)

3、再严谨一点看正史,“胡须”二字连用,出现在公元1050年前后《新五代史》;之前先商、商朝、秦汉、魏晋、隋唐3000多年的历史中,都没这个词连用。

《新五代史·杂传第三十一》:晋人复取绛州,攻临汾,叔琮选壮士二人深目而胡须者。

之前的官方正史,都没有这个词。

总之,您如果非得说中古以后,双音词多了以后,胡须这个词的出现,与胡人有关,我也不好否定。但之前的身体毛发,与胡人关系不大。

留胡子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古话说男子无须不美,但美也要修饰,其实没有胡子的更文静,各有所长吧!

男人胡子的生长速度和寿命有关胡须稀少怎么办

应该有点关系。

胡子生长速度快,说明他身体健康,代谢功能强,男性荷尔蒙旺盛,满满的男性中的常青树。

胡须稀少,男性荷尔蒙不是很旺盛。这种情况下应求医问药,民间有多吃含锌量高的海产品及其他食物。

成语“人瘦毛长”,这里的“毛”一般就是指胡须。意思是说,男人还是瘦一点好,瘦一点,“三高”就少,男人的魅力才会充分发挥。

如何打理有型的胡须

谢谢你的邀请!

剃须对于现代都市男性而言至关重要,他代表了一个男人的生活习惯,生活品质,甚至从某种角度反映了这个男人的内在素质,所以说万万不可马虎对待。

我觉得,打理胡须,必须要根据自己的风格来弄自己喜欢的,胡须的打理有很多种,就比如,o型胡,八字胡,加勒比海盗胡,w型胡子,和满脸胡等等,总之根据自己的喜爱去打理自己的胡子,肯定很好看,特别帅气!

胡子和胡须是什么意思

胡子 beard,moustache or whiskers,facial hair,泛指生长于男性上唇、下巴、面颊、两腮或脖子的胡须。如果要仔细区分,“胡”本来是指长在嘴边的毛,而上唇的称为“髭”(moustache,又叫“八字胡”、“八字须”、“两撇胡”,粤语叫“二撇鸡”),下巴的叫“山羊胡”(goatee, beard),两鬓连至下巴的叫“落腮胡”(又叫“络腮胡”、“连须胡子”),两颊上的叫“髯”,蜷曲的叫“虬髯”。 胡须,俗称胡子,泛指生长於男性上唇、下巴、面颊、两腮或脖子的毛发。 如果要仔细区分,“胡”本来是指长在嘴边的毛,而上唇的称为“髭”(moustache,又叫“八字胡”、“八字须”、“两撇胡”,粤语叫“二撇鸡”),下巴的叫“山羊胡”(goatee beard),两鬓连至下巴的叫“落腮胡”(又叫“络腮胡”、“连须胡子”),两颊上的叫“髯”,蜷曲的叫“虬髯”

娱乐圈有哪些把一手好牌打烂的例子

必须提名那个曾经叫嚣“养活半个德云社”、逼师娘下跪的曹云金了。

如果曹云金没有出走,他在圈中的发展会是什么样?

看看当下大火的岳云鹏、孟鹤堂、秦霄贤、张云雷、张鹤伦。

不敢说比这些人加起来还要辉煌,至少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强上好多倍。

1986年出生于天津的曹云金,原名曹金,打小家里并不富裕,书念得也差,父母就想着学门手艺。

2001年,曹云金跟着天津相声名家田立禾先生学习一年,田先生是宝字辈的,和侯宝林一辈。

一年后,曹云金到了北京,见到郭德纲第一面,觉得这个人太年轻了,会相声吗?跟他学能有什么前途,抱着怀疑态度的曹云金听了郭德纲一段《卖布头》,立马就被震住了,心甘情愿住进郭德纲家,当起了徒弟。

跟着老郭学了四年,也干了四年活,那四年也是老郭从默默无闻到人尽皆知的四年。

曹云金聪明过人,学东西快,跟在老郭身边,潜移默化学到了老郭的精髓,也是公认的最像老郭的徒弟。

一路跟着郭德纲吃苦受罪的曹云金终于在2005年随着郭德纲的爆红有了出头之地,学艺四年,曹云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刚到北京的毛头小子,他从一个爱好者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相声艺人。

郭德纲越来越火,各大卫视邀约不断,不管走到哪,郭德纲必带着曹云金,从以往流传的视频看,郭德纲对曹云金是真喜爱。

老郭轻易不给小辈量活,但是曹云金没少这种优待。

但是在德云社还面临着一个窘境,就是大火的人有,算得上能给德云社挣钱的也就俩人,郭德纲和曹云金。

德云社前前后后几百人,也是几百张需要吃饭的嘴,加上名气越来越大,投奔的人越来越多,仅凭着小剧场的演出和郭德纲接的一些商演,一句话概括,能挣钱,但是吃不饱。

所以当时曹云金在不同场合说出这句话“我养活了大半个德云社”,虽然说得有点满,但是不是假话。

当岳云鹏还在擦桌子干脏活累活时,德云社曹云金的演出粉丝送的花篮已经从舞台上一直摆到大街上,凡是有曹云金演出,场场票一售而空。

正是这些现象让曹云金感觉自己是个腕了,德云社郭德纲老大,他老二,在后台对师弟们呼来喝去,张口就骂,俨然是师傅郭德纲的化身一样。

甚至在2008年鹤字科招生时,曹云金和侯宝林一辈的谢天顺发生口角,甚至差点动手揍了这个郭德纲都要叫声师爷的老头,目空一切、目无尊长,但整个德云社甚至郭德纲都忍了,谁让这个集体还指着他挣钱呢。

2006年,何云伟、曹云金、栾云平等5人正式拜师郭德纲,同年,参加《相声大赛》的曹云金闯入总决赛,被郭德纲一声令下退出比赛,至此开始心生怨恨。

曹云金是个刺头,也是骨子里不服任何人的主,当年不是郭德纲的相声功底让曹云金心服口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