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的意思和用法(怎样格物致知,思考的指引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怎样格物致知,思考的指引是什么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命题。《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即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行成于思毁于随”,做事情成功是因为反复、独立的思考、深思熟虑,而毁于跟随他人,随随便便。

因此,无论学习、生活还是工作,都要三思而后行,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我们不必纠缠于先知后行,还是先行后知。对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可以直接拿来运用,所谓学以致用,同时还要思考是否可以与时俱进,与现代新科技、新技术相结合,做到更佳更妙。也可以对前人未涉及的,也可先行动,摸着石头过河,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行思结合,实现创新和突破。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庞大的优秀的文明、知识、精神宝库,我们要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当下,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加以运用,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不竭源泉。

思考的指引是总结反思,指导实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实践、思考、提炼形成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用实践检验理论,从而促理论发展,更好地指导实践。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服务社会,建功立业。

格物致知和经世致用有什么区别

一、表达意思不同

1、格物致知: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

2、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二、出处不同

1、格物致知: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译文: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城。

2、经世致用:经世致用一词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

三、应用不同

1、格物致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2018年);方块学园 四字校训——籽岷,炎黄,五歌,橙子,粉鱼等人。

2、经世致用: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一般用于经济上面较多。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