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句子让你热血沸腾?生活的无奈与艰辛句子有哪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哪些句子让你热血沸腾

中国穷了几千年了,世界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必须抓紧赶上去,不然我们会被开除球籍的——邓小平

邓公千古!

生活的无奈与艰辛句子有哪些

1.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

2.生活有太多的无奈,让人言不由衷。

3.人生总有太多的无奈和遗憾,因为这就是生活。

4.人生走到了某个时候也就只剩下了一种感觉,那便是无奈。

5.人生是痛苦的,别迷。活着是短暂的,别慌。欲望是无穷的,别贪。

6.静静的人生叫做无奈,沉默许久,该用什么语言来描述心中的那份期待和怀念。

7.人生就像穿着一件长满虱子的华丽睡袍,外表美丽,而内心却充满了干啊和恐慌。

8.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人生就像杯苦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9.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想着,前面的道路,可能充满了艰辛。但,我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10.我发现很多人的失落,是忘却了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就此变成自己少年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戏曲四行当是哪四个

京剧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都有响当当的人物。京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个行当中的一代代名派名家以其绝代风采,展现了这一国粹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在这些艺术大师中,最如雷贯耳的名号就是四大须生和四大名旦了。

四大须生

余叔岩便装照

须生即为老生,因为戴髯口而得名,俗称胡子生,扮演的是中年以上、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四大须生”其实有七个人,这七个人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以马连良先生为界,从前面数四个人为前四大须生:余、言、高、马,从后面数四位为后四大须生:马、谭、杨、奚。

在20世纪20年代,京剧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四大须生的概念,他们即前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这四位须生演员各有绝活,唱腔十分优美,在听众与票友中有着极高的声誉,甚至上场前的叫板都能赢得“碰头彩”。但是,随着40年代余、言二人的去世以及因嗓疾而离开舞台的高庆奎,四大须生中只剩下了马连良一人。在这个时候,后四大须生中的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开始名声鹊起,在这种情况下,四大须生的说法就变成了马、谭、杨、奚。

余叔岩是名演员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曾从师于吴连奎、薛凤池、李喜瑞、姚增禄。他一度“倒仓”,嗓音变坏,不能演戏,嗓音恢复后,跟一代领军人物“小叫天”谭鑫培学过一出《战太平》、半出《失印救火》。1917年谭去世后,他成为“谭派”的主要传人。他继承谭派唱做并重、文武兼长的艺术特点,又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善于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唱腔刚柔相济的“余派”。谭鑫培的代表作有《问樵闹府》、《盗宗卷》、《战太平》、《定军山》、《桑园寄子》等剧。

谭鑫培(1847-1917),著名京剧艺术家,工老生,曾演武生。其父谭志道,工老旦兼老生。谭鑫培为其独子,自幼随父学习表演,23岁搭三庆班,以演武生戏为主。在《同光十三绝》画中,谭鑫培是唯一的武生演员。而他以老生享名剧坛则是光绪十年以后的事了。

因为早年曾演武生,谭鑫培武功根底坚实纯熟,身手矫健稳练,所以无论演靠把戏、箭衣戏或褶子戏,都能做到身段灵活洒脱。谭鑫培一生创造了为数众多的艺术形象。由于他善于体察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精神气质,因而种种人物演来无不形神毕肖。

谭鑫培曾师事程长庚、余三胜,并向张二奎、卢胜奎、王九龄问艺,博采众长化为己有,终成一家,与汪桂芬、孙菊仙被誉为“新三鼎甲”,并成为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的创始人。

谭鑫培为京剧老生的表演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影响深远,在京剧史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多京剧老生都宗法他。谭鑫培以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民族传统的戏曲艺术,从他开始,老生艺术进一步规范化、体系化了。他出色地传承了前辈程长庚、余三胜等徽派、汉派的精华,文武兼擅,昆乱不挡,唱念做打全方位发展,并且开“韵味派”之先河,使京剧逐渐趋入精美的境界。他创建的谭派是流传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枝叶最为繁茂的一个艺术流派,在京剧历史上,始终被认定为老生行当中的主流派。后来的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杨宝森等重要的老生流派,都是从谭派衍化出来的。

谭鑫培(饰黄忠)之《定军山》中国的第一部京剧电影《定军山》中,“文武双全”的谭鑫培饰演黄忠。

言菊朋曾在清廷任职,起初他只是一个京剧票友。1923年他与梅兰芳到上海演出,赢得喝彩,正式“下海”。他注重音律,讲究以字求腔,于细腻中寄深情,创立婉转清幽的“言派”。言菊朋擅长京剧四法“唱、念、做、打”,因此无论是注重唱功的《上天台》,还是武打吃紧的《定军山》,他都能完美演绎。他擅演《让徐州》、《卧龙吊孝》、《汾河湾》等剧目。

高庆奎出身梨园世家,幼时在“祥和班”演娃娃生,后得到刘鸿声、孙菊仙、汪桂芬、谭鑫培等人指点。他广学各家,被戏称为“高杂拌”。高庆奎称得上大器晚成,他30岁后才唱出名气,擅唱悲愤激昂、劲拔酣畅的唱腔,形成“高派”。他在登台之外,还编演过《窃符救赵》、《史可法》、《哭秦庭》等爱国剧,德艺双馨的他赢得了“南有周信芳,北有高庆奎”的赞誉。高庆奎演唱的特点是酣畅遒劲、亢奋刚烈,中年后因嗓音喑哑,他不再登台,改为出任中华戏校教师。其子高盛麟是著名武生演员。

马连良幼年在“喜连成”(后改名“富连成”)学习基本功,9岁登台。他主要学习谭鑫培、余叔岩的表演风格,曾师从孙菊仙、刘景然,接受萧长华、蔡荣桂的悉心教导,又汲取刘景升和高庆奎的唱法精华,形成独具一格的“马派”。马连良台风严谨、严于律己,对于化妆、服装和动作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他大胆创新,锐意改革,编排大量新剧,并不断提高舞台审美艺术——“马派”的核心就是一个“美”字。

马连良唱腔委婉洒脱,念白吐字清晰,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他的嗓音甜净醇美,善用鼻腔共鸣,晚年又向苍劲醇厚方面发展。对于气口、音量甚至音色都有较高的驾驭能力,演唱从容舒展。唱腔新颖细腻,流畅华美,大段成套唱腔固然饱满酣畅,而小段唱腔或零散唱句同样推敲打磨,愈见精彩,决不草率从事。他的做工既洒脱又端庄,既飘逸又沉静,可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充满韵味。马连良的代表剧目有《甘露寺》、《借东风》、《清官册》、《四进士》、《梅龙镇》等等。

马连良(饰乔玄)之《甘露寺》

奚啸伯(饰诸葛亮)之《空城计》

谭富英家学渊源,其祖父谭鑫培、父谭小培都是京剧界中鼎鼎大名的艺术大师,出科班后,谭富英又拜京剧名家余叔岩为师。作为谭门第三代,谭富英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更汲取了余派艺术之长,形成了新时期谭门的新风格,具有酣畅淋漓、质朴大方的特色,被世人称为“后谭派”或“新谭派”。

谭富英唱腔朴实大方,又因幼年学过武生,在武功和身段动作上颇为灵巧、利索,所以特别擅演老生靠把戏,如在传统剧目《定军山》中,他唱功过硬,动作也干净利落,充分体现了老将黄忠的骁勇善战。谭富英的代表剧目有《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捉放曹》、《鼎盛春秋》、《晋楚交兵》、《南阳关》、《战太平》、《桑园寄子》、《洪羊洞》、《四郎探母》、《赤壁之战》、《二进宫》等。

谭富英(饰杨延辉)之《四郎探母》

杨宝森的祖父、伯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