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内战的影响和意义(西班牙内战带来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西班牙内战带来了什么

1939年3月28日马德里陷落,共和国倾覆,佛朗哥建立独裁统治。内战中有100余万人死亡,成千上万的群众逃往法国。西班牙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最大的流血战争之一,给西班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西班牙内战的历史影响

西班牙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民主进步力量同法西斯势力的一次大较量,其结果是人民阵线领导的共和国政府被颠覆,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庇护下建立法西斯专政,并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两个法西斯国家在战争中相互勾结,并在战后正式结成同盟,使欧洲政治关系和战略格局发生有利于德、意的重大变化。
西班牙共和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德、意武装干涉和英、法的不干涉政策,使双方力量对比明显不利于共和国一方;人民阵线内部各党派政出多门,步调不一,始终没有建立一支统一的军队,从而削弱了战斗力;人民阵线政府虽然坚持抗战并进行一些民主改革,但没有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开展人民战争;战争指导上采取防御战略,未能对敌人实施坚决的进攻;没有建立起适应战争需要的军事经济;对混进政府和军队的敌对分子以及投降派的破坏活动,未给予坚决打击。此战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试验场。战争表明,各军、兵种的密切配合和协同作战,大量集中使用空军和掌握制空权,集群坦克在炮兵和航空兵支援下实施突击,对夺取战役战斗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西班牙内战因何而起

1936年2月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的成立,引起了西班牙反动势力的仇恨。在大地主、大资本家、反动僧侣和法西斯势力的支持下,反动军队准备武装叛乱夺取政权,其中反动军官组织“西班牙军事联盟”和法西斯组织“长枪党”起着重要作用。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分子扩大了对西班牙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并答应给叛军以军事物资援助。叛军领袖是反动将军圣胡尔霍和弗朗西斯科•佛朗哥(1892—1975)。1936年7月17日,西属摩洛哥首先发难,参加叛乱的3.5万官兵中有1.1万“外籍军团”、1.4万摩洛哥雇佣军。7月18日西班牙各大城市也发生了暴动,武装力量的80%——12万官兵和大部分国民警卫军——站在叛乱分子一边。7月19日,佛朗哥乘英国飞机从加那利群岛(人民阵线政府免去佛朗哥的军队参谋总长职务后调任加那利群岛司令官)飞抵摩洛哥的得土安直接指挥叛乱。7月20日圣胡尔霍从葡萄牙(圣胡尔霍曾因组织叛乱被判刑,大赦释放后移居葡萄牙)飞回西班牙途中因飞机失事身死,佛朗哥成为叛乱的魁首。10月1日佛朗哥被宣布为“国家元首”和叛军“最高统帅”。他向全国发表广播演说,鼓吹西班牙必须建立强大的极权主义国家,佛朗哥的叛乱挑起了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内战对西班牙文化的影响

西班牙内战是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一次交锋,代表共产国际的国际纵队和法西斯主义的佛朗哥展开了斗争,这对于以后西班牙道路和文化产生了左或者右的影响,后面法西斯主义胜利使得西班牙文化偏向民族主义。

西班牙内战后的西班牙

西班牙内战和佛朗哥时代
战争的失败在西班牙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引起人们的反思。西班牙社会各阶层纷纷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发展经济、强化教育,以重振国家。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西班牙,社会主义党、共产党相继成立,工人运动有了较大发展,人民起义此伏彼起。在1931年4月12日市政选举中,左翼势力获胜;14日在巴塞罗那、圣塞巴斯蒂安等地宣布成立共和国;在马德里,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临时政府;阿方索十三世自愿流亡国外。同年6月28日共和派举行全国大选,宣布宗教自由,12月通过了新的《宪法》,新政府着手进行农业、教育、区域自治等方面的改革和立法;与此同时,一些右翼政党(如长枪党)相继成立。在1933年11月的大选中,右派政党获胜,一些新法律(如农业改革基本法)被废止,1932年政变军人被赦免。中央政府与加泰罗尼亚地区政府发生冲突,1934年月10月爆发革命,被军队残酷镇压。1936年2月由共和左翼、社会党、共和联盟、共产党等组成的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阿萨尼亚政府宣布全国大赦,恢复农业改革及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加利西亚等地区的区域自治。1936年5月阿萨尼亚当选共和国总统,卡萨雷斯-吉罗加组阁。然而左右两派冲突不断,反对党领导人卡尔沃-索特罗被暗杀成为内战的导火线。1936年7月17日梅利亚驻军叛乱,18日漫延到全国,佛朗哥取得了驻摩洛哥军队的领导权,西班牙内战爆发。
叛乱军队在塞维利亚、巴利阿里、加那利、摩洛哥、纳瓦拉、潘普洛纳、萨拉戈萨取得胜利。共和国政府进行了多次改组,创立了人民军队并武装民兵。1936年9月右翼势力----国防委员会任命佛朗哥为政府首相和军队元帅。内战双方均得到了国际支持,著名的国际纵队支持共和派,意、德两国支持右派叛乱军队。到1936年底叛乱军队控制了安达卢西亚大部分、厄斯特拉马杜拉、托莱多、阿维拉、塞哥维亚、瓦利阿多里德、布尔戈斯、莱昂、加利西亚、阿斯图里亚斯的一部分、维多利亚、圣塞巴斯蒂安、纳瓦拉、阿拉贡、加那利、巴利阿里。共和派控制着马德里、新卡斯蒂利亚、加泰罗尼亚、瓦伦西亚、穆尔西亚、阿尔梅利亚、希洪、毕尔巴鄂等地。1939年3月28日叛乱军队攻占马德里,4月1日内战宣告结束。
内战结束后,佛哥朗政权残酷镇压左派努力,对外与德意结盟。二战爆发后,西班牙改变了外交政策,保持中立,坚决反对共产主义。由于佛朗哥政权以前与德意等国的关系,二战后西班牙受到空前的孤立,一些国家召开驻西使节,西班牙加入联合国的要求多次被拒绝,法西边界被关闭,西班牙也被排除在欧洲战后重建计划之外。由于西班牙资源(如石油)缺乏,经济闭关自守,因此造成物质匮乏,不得不实行配给制。冷战的开始给佛朗哥政权带来了新生,1950年西班牙与联合国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西班牙与美国签订军事互助条约,西班牙被孤立的情况有所缓和,1955年西班牙加入联合国。1956年摩洛哥从西班牙独立出去。
佛朗哥统治中期,西班牙开始出现社会动荡。1951年巴塞罗那爆发大罢工。1956年又爆发全国性罢工,同时出现了学生运动。内战中倔起的政治人物(如军人、长枪党等)逐渐被技术官僚所代替。60年代初期,反对佛朗哥政权的活动进一步加强。1969年7月22日胡安-卡洛斯被议会指定为国家元首继承人。后来,西班牙共产党提出民族和解和通过和平手段推翻佛朗哥政权的主张,社会党和基督教民主派同样提出恢复民主、融入欧洲的主张。到了70年代初期,教会与佛朗哥政权也逐渐疏远,一些地区的神父包括一些高级神职人员公开批评佛朗哥政权。与此同时,西班牙民族主义势力抬头,埃塔恐怖主义活动(如暗杀、爆炸等)开始出现,1973年埃塔分子暗杀了卡雷洛-布兰克首相。由于佛朗哥病重,1975年10月30日胡安-卡洛斯临时担任国家元首,11月20日佛朗哥病逝,11月22日胡安-卡洛斯登基。
七、西班牙民主过渡
1975年11月22日胡安-卡洛斯登基成为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登基后,西班牙开始进行大规模政治改革,以不流血方式实现了从法西斯独裁向议会君主制的过渡。国王将国家的领导权交给了年轻的改革家苏亚雷斯。1976年7月3日苏亚雷斯就任首相,肩负起从独裁向民主的过渡重任。许多西班牙政治家和知识分子开始结束流亡回到西班牙,左派、右派均接受民主游戏规则,西班牙又回到自由、民主的政治气氛中。1977年6月15日西班牙进行了独裁统治结束后的第一次民主选举,由苏亚雷斯领导的民主中央联盟取得了相对多数(165票),由冈萨雷斯领导的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工社党)赢得了118席,成为第二大政党。共产党、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等地区的民族主义政党也在议会中有了自己的代表。新闻界、政治团体、工会组织等在民主过渡进程中均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