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怎样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父母做好哪几点事半功倍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怎样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父母做好哪几点事半功倍

怎样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父母做好哪几点事半功倍?

一、什么是数学逻辑思维?

现实中,很有可能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孩子中小学1-3年级数学考试成绩很好,随随便便就能考个90分多,但三年级往后面就会越来越使不上劲,成绩也逐渐平行线下降。我国特等数学教授李毓佩在一次演讲中曾经说过:“数学学不好,大多数都是毕竟在孩子3-8岁那年,数学思维训练并没有培养好!“

数学思维训练其实就是我们一般所称的数学思维训练能力,即可以用数学中的见解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转换与划入,从一般到特别、特别到一般,函数公式/投射的观念,这些。一般来说数学课能力强的人,基本上表现在二种能力上,一是想像力,二是数据敏感性。从总体上,多数的认识、量认知能力、结合认知能力、图形认知能力、空间方位认知能力、时长认知能力及其硬币认知能力这种认知能力能力,是数学思维训练的根基。

二、孩子数学课思维的灵活性遵照什么规律性?

■0~3岁孩子,只有区分数是多少;3~5岁孩子逐步形成数的概念;3~6岁孩子才构成了数字的“守恒定律“。3岁之前的青少年多数已经有自已的认知,已经能够区别许多物件的多和少。例如:当妈妈左手拿2块糖,左手拿3块糖,让2、3岁的宝宝自身选择的时候,宝宝会本能地挑选3块糖。又比如:3岁左右孩子,在父母的指引下往往能够按序讲出“1、2……5“,但这时候孩子凭着的是记忆力,他们并不了解数字的意义。3~5岁孩子早已逐渐意识到数与数相互关系,例如:了解4比3大,1比2小,一个3里边包括3个1等。5岁以上孩子则能够意识到数不会因事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形成的数字的“守恒定律“,已形成比较高水对数的概念,并迅速进行从抽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能力衔接。

■3~5岁孩子能够区别物件尺寸,随着年龄的增长从而拥有量认知。一个4岁左右孩子一般能区别物件存有尺寸的差别,例如:母亲手里拿着二只尺寸不一样的苹果公司,让孩子指认哪只苹果大,哪只苹果小,孩子往往能够精确鉴别。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于物件尺寸差别识别准确度会愈来愈高。可是这一阶段孩子没法鉴别别的量的差别,例如:分不清楚高低、瘦胖、长度、宽度等,通常一概鉴别为“大“和“小“的差别。

但5岁孩子这一块的能力快速提升,例如:母亲安排了一堆积木,让孩子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孩子通常可以做到区分和排序。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也可以区别高低、瘦胖、长度等关系,并且可以试着用语言表达能力,而缺乏对物件“量守恒定律“的认知。例如:妈妈把二瓶一样多的纯净水倒入不同类型的容器里,孩子难以推断出2个容器的水是不是一样多。

有什么小妙招能学好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呢

 卓越麦斯数学为你解答分享:
一、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更凸显出了其重要性。我们常常发现如果现实中我们对哪门课程有兴趣,那我们就会投入极大的热情,锲而不舍地想要钻研它,有强烈获得这种能力的愿望。对于孩子,三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看到他们对某一种东西产生兴趣的那种极大热情,所以要抓住这一点,把兴趣成为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能力的导火线。
  二、打好计算的基础
  在三年级的时候,小学的基础加减乘除运算已经学完,而这一部分的运算能力,运算速度和运算的准确性将大大影响到孩子日后数学学习的信心和质量。
  三、做好思维训练
  在三年级的时候,孩子的逻辑思维逐步形成,要注意孩子思维的训练,让孩子学会逆向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思维方式,为以后,乃至初中,高中包括大学的数学思维打下基础。
  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正确地掌握学习方法,是获得学习能力的关键。当前学生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所以他们学起来很吃力,当学习方法运用自如的时候,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学习能力。
小编认为以上四个小妙招能助你孩子学好三年级数学~

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四、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思维的培养

让孩子轻松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