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防炮和舰炮哪个更厉害?如果英国及时获得了日本“长门”级战列舰航速的准确情报,会对“纳尔逊”级战列舰的设计产生多大影
发布时间: 2023-07-06

岸防炮和舰炮哪个更厉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稍微有常识的人都该知道,舰炮受到军舰的限制,而岸防炮则是无限制的。

在几百年时间,各国海军是反对用舰炮攻击炮台的,认为这是一种愚蠢行为,属于以弱击强,自寻死路。

这是因为岸防炮,比舰炮有着很大优势。

详细来说,就是两点:

第一,命中率的差距。

舰炮想要击中敌人,并不容易。

这是因为即便平静的海面上,也会有一定的风浪,尤其在炮击敌人炮台时军舰为了自保一般会低速运动。

这种情况下,想要击中敌人目标难度是相当大的。

相反,岸防炮则是在陆地上发射,不存在稳定问题,当然命中率会高的多。

其实,原则上除非舰炮射程大大超过岸防炮,不然是不能随便对射的,因为这是找死。

举个例子,

1940年4月开始的“威塞演习”作战行动(即德国征服丹麦和挪威的行动)中,德国海军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在海湾中被挪威279.2毫米大口径岸防炮重伤

“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属于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满载排水量1万8208吨,最大航速33.5节,拥有四座双联装203.2毫米主炮,单座炮塔重达250-260吨,炮弹重达122公斤,最大射程为33.5公里。

该舰服役还不到1年,是德国最先进的新锐重型巡洋舰。

然而,它却在和挪威岸防炮对射中差点挂了。

炮战中,它被奥斯克堡要塞的280毫米岸防炮直接击中,上层建筑燃起大火,重伤不能移动。随后,它又被鱼雷袭击,最终沉没。

讽刺的是,挪威的280毫米岸防炮,就是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

可见,在和岸防炮的对射中,口径相同的军舰舰炮并没有任何优势。

第二,

岸防炮可以具有更大的口径,更远的射程,更快的射速。

还是以“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为例,它的排水量已经接近2万吨了,才装备203毫米舰炮。

而普通的重型巡洋舰,排水量还不到1万5000吨。

可以说,各国海军的重型巡洋舰都是不多的,战列舰就更少。

而对于岸防炮来说,它其实不收到排水量的任何限制,可以无限增加重量和口径。

就比如为了增强大西洋防御,二战时德国装备了不少岸防炮,从150毫米到300多毫米不等。

而苏军使用岸防炮的时间更久,甚至导弹时代已经到来了几十年,它还在用。

在1984年1月1日,苏联海军依然有13门铁道海岸炮在服役,8门TM 1-180型在黑海舰队,2门TM 3-12型和3门TM 1-180型则部署在列宁格勒海军基地。

而50年代,苏军陆续将超大口径岸防炮退役,因为他们体型太大,难以逃过空袭,包括6门ТМ-1-14型356毫米海岸炮在1952年退役,ТМ-3-12型305毫米铁道海岸炮也在50年代初退役。

由此可以看到,岸防炮口径的惊人。

如果英国及时获得了日本“长门”级战列舰航速的准确情报,会对“纳尔逊”级战列舰的设计产生多大影响

不会有大的影响,英国早就有情报

首先,尽管日本对长门级战列舰航速进行严格保密,但当时不管是英国还是美国都不相信日本方面的宣传资料。美国评估认为长门级战列舰航速为24.5节,“日本的标称是23节,但考虑到动力和船形的能力,24.5到25节是应该出来。”而英国方面更有第一手数据,得出长门实际航速在26节以上的情报。

长门级战列舰,日本在建造过程中修改设计,增加了2万马力,海试时最高速度26.7节,但一直宣传23节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后,长门号战列舰在联合舰队司令竹下勇率领下,满载救援物资全速赶往东京湾。结果路上碰到同样赶往东京湾进行国际援助的英国远东舰队普利茅斯号巡洋舰,长门号确认普利茅斯号跟在屁股后面后马上降低航速,竹下勇还走上甲板与英国巡洋舰互相致敬,英国人还是把长门号实际航速约26节给汇报上去。

长门级战列舰二号舰陆奥号,唯一击沉“BIG7”的“BIG7”

考虑到纳尔逊级战列舰是在1925年下水,1927年服役,英国人在实际建造过程中是已经知道长门级战列舰的实际航速。归根到底,英国在设计纳尔逊级战列舰时,将航速要求放在非常低的位置,优先满足装甲和火力的要求。给动力系统分配吨位只有2000吨,而且尺寸严格限制以满足装甲盒需求。此外英国对长门级战列舰还是相当了解的,长门级的船型设计就是参考英国提供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图纸,并且英国在设计G3型战列巡洋舰时考察过日本陆奥号战列舰建造,最初G3战列巡洋舰设计排水量是35000吨,3座3联装406毫米主炮。但考察后得出要想安装上三号炮塔,只能将装甲带厚度削弱1.5英寸,之后英国将G3战列巡洋舰设计排水量放大到4.3万吨。

纳尔逊级战列舰三座炮塔全部舰首方向布置

所以英国是非常清楚如何在《海军假日条约》允许的35500吨排水量限制下设计战列舰。纳尔逊级战列舰防御水平相当之高。主装甲带是倾斜18度的330毫米(等效于400毫米装甲厚度),重点部门装甲厚度达到360毫米。主炮塔正面装甲410毫米,侧面280毫米,指挥塔最大装甲厚度达到356毫米,水平甲板装甲厚度也达到159毫米,同时舰体内重要部位还有厚度为102毫米到305毫米的隔壁装甲保护。防御水平不仅是BIG7里面最强,甚至要优于最强条约舰称号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纳尔逊的炮塔布置方式缩短了要害部位长度,在排水量限制下提升防御水平,后面法国黎塞留级(黎姐)也是如此

相比较下长门级战列舰服役时,装甲防御水平相当低。主装甲带是垂直布置305毫米厚度,重点部位再布置一道76毫米的倾斜装甲。主炮塔正面和侧面均为305毫米,水平防御更是几乎裸奔,两层甲板装甲总共约70毫米(1.75英寸和1英寸)。日本比较离谱的是,从1924年到1937年对长门级战列舰进行三次大规模现代化改装。在主装甲带后方再设置了一道2-6英寸(50.8-127毫米)的装甲,弹药库区域更是达到203毫米。炮塔正面防御加强到457毫米,水平甲板防御增加到两道共106毫米,并在弹药库等重点部位上面增加一道100毫米装甲。总共增加了3000多吨的装甲,排水量从刚服役时的3.38万吨直逼3.9万吨。同时更换了主机,专门设计了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功率增加到8.8万马力,最大航速维持在26节水平。

1937年完成第三次改装后的长门号,标准排水量从3.22万吨增加到3.85万吨,其中装甲增加了3000多吨

另一方面原因是纳尔逊级战列舰压根不是针对长门级战列舰的,他主要是针对美国的科罗拉多级。一战后造舰竞赛主要发起方是美国人,美国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国力暴增。但在凡尔赛体系中被英法联手排除在世界统治体系之外,心有不甘主动挑起造舰竞赛。相比较下,英日关系当时还是相当不错,日本不仅是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竞争者,而且当时还与英国保持同盟关系,直到《华盛顿海军假日条约》而废止。可能有些人误以为两艘纳尔逊级正好与两艘长门级相对应,得出纳尔逊级是针对长门级,实际上这是因为《华盛顿海军假日条约》签署时,英国已经有一艘超限舰,标准排水量4.2万吨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所以只能再建造两艘超限舰。相应的,因为天城级和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被迫做手术变成航空母舰,胡德号也成为海军假日期间最强的战列巡洋舰。再加上声望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以及能跑25节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反正长门级战列舰的防御水平在1937年前是扛不住15英寸(381毫米)MK1主炮,正常战列线对轰是打不过纳尔逊级,英国没必要提防长门级。

不要忘了胡德酱,他也是超限舰

而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与纳尔逊级相比,那真的是成了大峡谷了。2.89万马力的主机功率,21节最大航速,比纳尔逊级战列舰的4.5万马力主机功率,23.9节海试最高航速明显不足。主装甲带是最高343毫米的垂直装甲,水平甲板装甲89毫米,指挥塔装甲最大292毫米,跟纳尔逊级战列舰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只有炮塔正面装甲457毫米是唯一胜出的地方。考虑到科罗拉多级战列是1923年服役,而纳尔逊级还刚开工没多久,各方面被克制的死死的也就毫无意外了。

纳尔逊级设计的真正对手,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所以,日本隐瞒长门级航速对于英国设计纳尔逊级战列舰来说毫无影响,相反英国当时还会帮助日本隐瞒,巴不得坑美国人一把。

生活中,你经常爱说哪些影视剧台词

我是短嘴蚊子,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以下一些台词是我经常说的或者重新演绎的。

--------------------------------------------------------------

1.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出自电影《英雄本色》中大哥宋子豪之口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