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五虎将的后代子孙,都叫什么名字?仇姓的渊源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瓦岗五虎将的后代子孙,都叫什么名字

飞虎将——秦琼秦叔宝 :

儿子——秦怀玉

孙子——秦英

猛虎将——罗成罗公然 :

儿子——罗通(罗通扫北)

雄虎将——王勇王伯当 :

无子嗣可考

王天梁——王伯当后人——刘铮《凤凰琴》

烈虎将——单雄信 :

儿子——单道真(梁州司马)

孙子——单思敬(安东都护)

单思礼

单思远(河南尹、岐州刺史)

曾孙——单有邻(宣德郎、行太子校书郎)

单不先

单光业

螭虎将——程咬金程知节 :

儿子——程怀默

程怀亮

程怀弼

孙子——程伯献

曾孙——程若冰

程若水

玄孙——程昌缔

程昌胤

程昌穆

玄孙子——程处寸

程处立

仇姓的渊源是什么

仇姓源出殷末三公之一的九候(一说为九吾氏)。夏代时,九吾氏为诸侯,商代为九侯国,取代夏时的部落。商朝末年,纣王杀九侯。其族人避居各地,以国名加“人”字偏旁为仇氏,世代相传至今。

  另外,传说大禹后裔子孙有九人偕同入闽,居于大诏(今福建 诏安),殁后为神,人称其为九侯,分别葬于诏安县东北的九座连烽之山上,因称九侯山。其后裔子孙称九侯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字姓九氏、侯氏,九氏后有加“人”字偏旁为仇氏者,世代相传至今。今福建地区的仇氏、部分侯氏,人丁兴旺,据说就是如此而来。

出自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侯氏部落,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据典籍《魏书》记载,南北朝北魏时期,有中山县人侯洛齐,本为侯氏,后为仇氏族人所收养,遂改为仇氏。

  在北魏太武拓跋焘执政时期,仇洛齐以率军平定凉州功高,拜为内都大官,其后裔渐成望族,世代称仇氏至今,成为中原仇氏一支,望出平阳郡(今山西临汾)。

百家姓

出自子姓,仇牧之后

仇姓为春秋时宋国大夫仇牧之后。据《元和姓纂》载,仇牧为在蒙泽(在今河南省商丘东北)被杀的宋缗公报仇而讨伐南宫万。南宫万在自家宅门外与仇牧展开一场恶斗,仇牧被南宫万摔死。仇牧的后代便以他的名字仇为姓,称仇氏。此支仇氏望出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子姓仇氏后有改为裘氏、求氏者,故子姓仇氏、裘氏、求氏系一家人。

出自侯姓所改

据《魏书》载,南北朝后魏时,有中山人侯洛齐,本为侯姓,后为仇氏养子,故改仇姓。太武帝时,他以平凉州功高,拜为内都大官,其后渐成望族,成为中原仇姓一支。此支仇氏望族居平阳郡(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

出自前仇池国

东汉建安年间,氐族人杨腾率领部众迁至仇池山(今甘肃西和县城南四十五公里处)定居下来。在三国时期,杨腾曾联合凉州马超、韩遂、杨秋和占据今甘肃一带的兴国氐王阿贵汇合共同反抗曹魏国的曹操。后因战败率少数将领投奔蜀汉国的刘备,其余部众被曹操迁至扶风、天水一带。

  在西晋文帝 司马昭执政时期,氐族人杨飞龙接受西晋王的封号,以假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杨飞龙以外甥令狐茂搜为养子。到了晋惠帝司马衷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杨茂搜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西北氐族部众拥戴其称王,始建前仇池国,称仇池公,其辖地有武都、阴平二郡。

  到了东晋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前仇池国分裂,杨茂搜长子杨难敌继位,号左贤王,屯下辨。其弟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今甘肃徽县),今陇南地区大部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其后兄弟内斗,国力日弱。在晋简文帝司马昱咸安元年(公元371年),前秦国皇帝苻坚遣将杨安攻仇池,城破之后,将氐族人迁徙到关中一带。至此,前仇池国历杨茂搜、杨难敌、杨毅、杨初、杨国、杨俊、杨世、杨统、杨纂共九代君王而灭亡。

出自南北朝的后仇池国

前秦政权灭亡后,苻坚的女婿杨定率部众返回陇右地区,于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一年(前秦苻丕太安元年,西秦乞伏国仁建义元年,公元385年)自称龙骧将军、仇池公,招纳氐族、汉族之民自立。四年后,杨定占领了天水、略阳、陇城、翼城等地,自号陇西王。后与西秦政权的乞伏乾归争战,失败被杀。到其堂弟杨盛继位时,辖区只有武都、阴平两处城池,不久领土又扩张至汉中、祁山。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北魏 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后仇池国为北魏太武拓跋焘击败, 至此,后仇池国历武王杨定、孝昭王杨玄、惠文王杨盛、仇池王杨保宗、大秦王杨难当、仇池王杨建义、仇池王杨保炽共七代君王而灭亡。

前、后仇池国灭亡后,杨茂搜的后人又相继建立了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北周静帝宇文衍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阴平国王杨法琛因积极协助北周王朝的益州总管王谦反抗杨坚,在杨坚建立隋王朝之后,即派大军灭了阴平国。此后,氐族部众遂散处各地,逐渐融合于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之中。

在仇池国灭亡之后,有氐族部众取故国名为汉化姓氏者,即称仇池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仇氏、池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出自达斡尔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达斡尔族墨勒哲哷氏,亦称莫德尔氏、莫尔哲勒氏,世居松花江与黑龙江流域、巴林(今黑龙江伯力、白石(今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阿穆达(今黑龙江哈尔滨山彦倭和)等地,清朝中期归列于满洲索伦部,史称新满洲部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拼音为Moljere Hala,汉字义“以刀复仇”。

  清中叶以后,达斡尔族、满族墨勒哲哷氏多改汉字姓为仇氏、孟氏、曹氏、莫氏等。

部分姓氏始祖

仇牧。仇姓是3000年前宋国大夫仇牧的后裔。仇姓的始祖仇牧,是宋国国君宋哀公的裔孙,宋哀公第九子吾的长孙。《左传》介绍说,仇牧是春秋时期宋泯公的大夫,后来南宫万(后人讹传为宋万)要杀泯公,他急忙前往救主,可惜已迟,泯公已被南宫万杀了。在宫门正遇南宫万,创新手持长剑,口出叱声,扑杀那个弑君的国贼,可惜寡不敌众,终遭杀害。仇牧被杀后,他的儿子仇仲逃到宋国的附庸国萧国,当时的萧国国君大心留他当大夫,仇仲婉言推辞,过上隐居的生活,其后子子孙孙都姓仇氏。所以中国姓仇的人,起源于河南,然后才逐渐繁衍到全国各地。仇牧是中国忠义传统的最佳楷模。

仇字演变

有一种说法仇牧系出九吾氏,夏诸侯在商为九国,纣杀九侯,其后为仇氏。

迁徙分布

历史上仇姓的迁徙与分布

宋朝时期,仇姓大约有4万1千人,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山东、河南、甘肃、四川,这五省仇姓约占仇姓总人口的88%。其次分布于江西、浙江等地。陕西为仇姓第一大省,约占仇姓总人口的21%。

明朝时期,仇姓大约有8万8千人,约占全国人口0.09%,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五十位以后。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甘肃、山东、山西、浙江,这四省仇姓约占仇姓总人口的89%。甘肃为仇姓第一大省,约占仇姓总人口的四成。

当代仇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仇姓的人口大约有29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3%,为第二百五十位大姓姓氏。自宋朝至今1000年,仇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仇姓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浙江、湖南、内蒙古、四川,这六省区的仇姓大约占仇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上海、甘肃、天津、贵州、山西、河北等地。江苏居住了仇姓总人口的31%,为仇姓第一大省。仇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苏沪皖、浙江大部、江西北部、湘鄂桂琼大部、贵州、云川渝大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甘肃南部、宁夏、陕西西段、内蒙古中西部和东部、黑吉辽、河北东北,仇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4%以上,最高可达0.6%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1%,居住了大约82%的仇姓人群。

历史名人

仇览

仇览,汉桓帝延熹年间河南考城人,字季智,高节懿行,备受后世景仰。他当蒲亭长时,村中有一人叫陈元,独自与母亲同住。一曰,这位母亲来见仇览,控告她的儿子陈元不孝,仇览却很惊讶的说:“我不久前才经过你们家,看到陈元把房子整理得很整齐,田地也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