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为何不趁刘备夷陵大败后入川,反而攻打东吴?三国三大战役,东吴两战全胜,为何没能一统天下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曹魏为何不趁刘备夷陵大败后入川,反而攻打东吴

曹魏不打刘备,反攻东吴,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刘备初败,士气低落,如一旦攻蜀,反而激起义愤,提高蜀军士气。

二,刘备虽败,诸葛军师还在,曹魏攻蜀唯惧怕的就是诸葛亮。

三,曹魏攻蜀,如果让东吴和西蜀重新连手,两路夹攻曹魏,蜀必不可得。

四,蜀军尚有相当军力,曹魏胜败难料。

所以,曹魏此时攻吴,刘没有力量助吴,可以单独先败东吴,然后回头在攻蜀,如此,可统一中原矣。

三国三大战役,东吴两战全胜,为何没能一统天下呢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其中东吴参与了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取得了最终胜利。

于是题主发出这样的疑问,曹魏经过官渡之战奠定了北方霸主地位,而东吴经过赤壁、夷陵之战,作为最终胜利方为何没能进一步统一天下呢?

这里就要为题主释疑一下了,每次战争都是在不同的背景下进行的,其结果或胜或败都达到了一定的目的。

官渡之战是经过长期战争北方剩下曹操、袁绍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就在袁绍击败公孙瓒,巩固后方厉兵秣马企图南下许都时,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最终处在弱势的曹操抓住了战机,取得最终战争的胜利,北方两雄取其一,曹操一家独大,统一了北方。

赤壁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兵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取得荆州,直到长江岸边,与孙吴隔江相望;此时的孙吴犹如彼时的曹操,虽是孙刘联合抗曹,依旧处于劣势之中;最终还是孙刘一方抓住战机,利用火攻,一举击败曹操,曹操退回北方,孙刘巩固了自己的地盘,奠定了三分天下割据。

夷陵之战是刘备称帝后,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水陆两路大军沿长江而下,孙吴求和不成,开始应战,双方僵持在夷陵地区;此时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孙吴避其锋芒,坚守不战;最终在刘备军队士气懈怠之际,抓住战机反攻,火烧联营,刘备几乎全军覆没;此战孙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两国实力都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

从结果来看,三大战役都是处于弱势一方取得彻底胜利,达到保全自己的目的。但是官渡之战,曹操抓住战机,在袁绍死后乘势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曹操虽然大败退回北方,孙刘双方只是保住并扩大南方的地盘,而没有能力乘机向北扩张,一路消灭曹操;夷陵之战,刘备死后,东吴也没有抓住战机或者有能力吞并刘备地盘,最终在双方实力都受到损耗情况下,再次结成联盟对抗北方曹魏势力。

因此,虽然东吴参与两大战役,都是取得最终胜利,但是最终都没有将战败一方彻底消。所以说,不可能统一全国,甚至连统一南方都没有做到。

夷陵之战东吴明明赢了为什么又要求和呢

公元219年,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擒杀关羽,两年后,刘备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率军伐吴。

刘备御驾亲征,一路势如破竹,向东吴境内推进。陆逊为避蜀军锋芒,主动战略性撤退。一直退到猇亭一带开始积极防御,坚守不出。刘备久攻不下,只能在山地扎营,两军陷入僵持。

蜀军斗志逐渐涣散,又进入了夏天,刘备这边陷入了被动。刘备不得已将水军也移到岸上,在深山密林里扎营避暑,准备待天凉再战。但是被陆逊抓住破绽,火烧连营,刘备差点也交待在战场上,好不容易才逃回永安。

夷陵之战东吴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但孙权听说刘备在永安,就主动请和。

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

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权以问逊,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

孙权是非常务实的,为了自己的实际利益,攻城略地不行,装孙子还是很在行的。

孙权为了袭取荆州,提前就归降曹操。夺了荆州当然会意料到刘备会来报复,孙权一方面积极备战,一方面继续向曹丕称臣,受封吴王。但是装孙子毕竟不是真孙子,曹丕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孙权这时候向刘备请和也是从实际利益出发,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自己得了实际利益,顺便给刘备个面子,让他借坡下驴,双方就此停战。

如果听从徐盛、潘璋、宋谦的话去抓刘备,扩大战果怕是不大可能。

刘备逃回白帝城本就收集了不少散兵,也没有继续东逃的打算,准备拼死一搏了。刘备本就会打战,这时候在自己的地盘上打防御战,再加上背水一战的勇气,战力还是会有一点的。

东吴这边虽然打了胜仗,士气正盛。但是战场变了,他们已经是孤军深入了,更要命的是东吴的攻城战绩真的不太理想。孙权有打合肥的经历,我想他对快速攻下白帝城是没有任何把握的。

在白帝城耗久了,刘备这边有赵云的援军,胜负难料,搞不好会被反杀,之前的战果功亏一篑。所以战场上有句话叫穷寇莫追。

另一方面就像陆逊对孙权说的,曹丕表面上帮东吴对付刘备,肚子里肯定有坏水,趁东吴把蜀汉收拾掉的机会,派兵来收拾东吴。这一点是最为孙权所忌惮的。

孙权是个非常明白的人,已经大获全胜了,获得了既有的利益,就不能贪心继续再打下去,让曹丕给钻了空子。否则腹背受敌,得不偿失。

于是孙权当机立断,虽然是个胜利者,仍然主动当回孙子向刘备请和,结束战争,回防曹丕。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话真不是随便说说的,孙权打仗不行,在用人和听取意见方面真是相当牛的。樊城之战,夷陵之战中都存在三国博弈,孙权也正是通过他的装孙子,自己一家从中获取了最大的利益。

为何夷陵大战中,曹丕没有和刘备联军一起消灭东吴

在夷陵之战时,魏国的谋士刘烨就提出过要联合刘备攻打孙权的建议,但最终被曹丕给拒绝。表面上看,如果曹丕在刘备东征孙权的时候,派出大军从淮南方向进攻孙权,孙权肯定招架不住。到时候,就算刘备可以趁机夺回荆州,但整个江东地区肯定会落去曹丕手中,后面曹丕再以压倒性的优势单挑刘备,获胜的概率显然是非常大的。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联合刘备攻打孙权,的确算得上是曹丕统一天下的好机会。但问题是,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如果曹丕趁机在淮南大举进攻,孙权自然面临亡国危险,但真把孙权打翻,刘备显然也讨不到多大好处,在这种背景下,孙权和刘备会不会进行和谈。

换句话说,曹丕如果出兵,孙权肯定会找刘备和谈,并承诺把夺取的荆州全部归还给刘备,甚至而言,再多割一两块地盘给刘备,刘备为了自己的利益,会不接受和谈吗?因为,他此次东征的最大目的,不过就是想逼孙权将夺取的荆州归还。现在孙权既然选择主动归还,刘备自然选择和谈。否则,他俩没完没了的斗下去,只会让曹丕渔翁得利。

再者,即便刘备和曹丕把孙权给打崩盘,胜利的果实就一定会被曹丕摘走吗?或许理论上是的,但问题是,当年赤壁之战从理论上也是可以获胜的,但结果呢?事实上,当时的魏国对于控制南方有着许多先天不足,尤其是他的水军,以及对南方地区的渗透,远远赶不上刘备。所以如果曹丕真敢这样做,搞不好就是给刘备做道菜,让南北朝提前实现摆了。

也正因为此,在看到刘备和孙权开战后,曹丕刚开始是相当高兴,因为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大好时机吗?但问题是,等到大家坐在一起沙盘模拟和各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