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间国库被盗光,而库兵都是光着身子进出的,银子怎么丢的?清代银库的库兵会不会偷窃在银库管理时,如何对官吏严查防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道光年间国库被盗光,而库兵都是光着身子进出的,银子怎么丢的

当时是没有x光机的,所以库兵一个个身怀绝技,从菊部塞入银两。出来后去茅房排泄即可成功盗取(有内味了QAQ)

清代银库的库兵会不会偷窃在银库管理时,如何对官吏严查防范

作者:史遇春

关于曾国藩的文字太多,读不过来。除了曾国藩自己的著述之外,我很少去看那些小说家笔触下的曾国藩传记、轶事等等。我总是觉得,只要看其人的著述,大约多少就可以看出此人的行事与为人了。

因为曾国藩的功业,很多“成功论”者都把他看成是人生的楷模。关于这一现象,我想要说的是:

第一,“成功论”是虚浮的;

第二;病热的“成功论”是有害的;

第三,人生在世,平平安安前行就好,一切自然就好。

因为“成功论“者会把曾国藩奉若神明,所以,他们会刻意把曾国藩身上发生的事情,全都牵强附会地引向他们所鼓吹的“成功论”。这是一种射好箭之后,再存心细致描画靶心的伎俩。提醒一下,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清楚认知。

“成功论“者很喜欢引用一例,说是曾国藩在清查大清国库亏空之时,曾经“一裸成名”、“一脱上升”。

很明显,“成功论“者这种说法,既是为了吸引闻腥猎色、嗜好花边者的眼球;又是在为他们生搬硬套的所谓“成功案例”张目;当然,这也暴露了那种为了所谓的“成功”,而可以不顾廉耻、不择手段的暗黑心理;说到底,其实,这也是他们对当时社会情况和制度暗昧无知的表现。

既然社会上流传有所谓的曾国藩进国库而脱光光的段子,那么,试问:

大清王朝在实际管理银库时,又是怎样真实的情形呢?

幸好,有清代人的笔记资料,可以作为参考。

清人何刚德曾经在京师十九年。当日,他担任清廷的京官,在吏部任职。

何刚德在其笔记《春明梦录》卷下中,有一节关于银库管理的记载,本文即依此成章。

话说,清朝京师的银库,对各种弊端的防范极为严格。

在银库的管理人员中,其最高负责人,就是管库大臣。按照清廷的制度,管库大臣一般由一人担当。但是,须知,管库大臣不是专职,而是由户部侍郎兼任。

管库大臣之下,设有管库郎中。管库郎中,属于银库的司员,也就是管理银库的普通官员。

银库的司员之下,有库书数人。库书,也就是管理银库的书吏。所谓书吏,一般指承办文书的吏员;这里则具体指承办银库文书的吏员。

另外,银库还配有库兵十二人。所谓库兵,一般指守仓库的兵士;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库兵,并不是负责银库安保的;这里的库兵,大约相当于直接经手库中琐屑事务的吏役;猜想,银库重地,对吏役的要求应该相对较高,所以,银库的吏役或出身行伍,故而称之为库兵。

按照银库管理的惯例,库书是不能进入银库的。在银库的日常管理中,只有库兵才可以进入银库。

各省押解饷银到京师银库,每一万两银子,必须给付解费六十两。

所谓解费,一般指解送的费用,这里就是解送饷银的费用。

须知,这六十两解费,是孝敬库书和库兵的。至于库书和库兵怎么分配解费,事涉隐秘,一般人无从知晓;当然,库书和库兵也从未对外宣扬过。

孝敬库书和库兵的解费,并不是朝廷的明文规定,但是,此事行之有年,于是,便成了大家都一致认可并且必须遵守的惯例。

库兵在朝廷的诸多吏役中,算是非常让人羡慕的美差。

库兵的管理工作,是由户部负责的。

库兵入选当天,须进入户部报到。其时,户部的门外,会预先请来十多位镖客。待库兵办理完入职手续之后,步出户部大门,由这十几位镖客保护他们离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这些入选的库兵被劫掠绑票、勒索赎金。由此一斑,可窥见库兵是多么地金贵;同时,由此一端,也可以想到,户部发放给库兵的区区那点当差费用,似乎很难让库兵养廉。

库兵的金贵,主要是因为他们当差后会变得十分富裕。

可以不客气地说:库兵的富裕,如果不是偷窃,那么,户部的薪资是无法让他们阔绰起来的。

银库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似乎,偷窃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其实,面对诱惑,无论是钱财还是其他,即便是有再严厉的法规存在,人总是能想出各种办法,来施展手段,竭力攫取其想要的东西。

既然说到这里,那么,就先看一看清朝银库的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

库兵在进入银库的库门时,即使是严寒冰冷的冬天,他们都必须脱掉衣服和裤子。进入银库之后,库兵并不是光着身子处理库内事务,如果这样,那也太不人道了。其实,银库之中,专门备有库兵入库之后穿着的衣裤。

库兵在银库办完事务,出库之前,他们还要把银库备用的衣裤脱掉,然后,才能出来。

库兵脱了银库内的备用衣裤,走出银库时,银库门口摆放有板凳一条,库兵必须从板凳上跨越过来,才能出门。

这样做,是为了表示库兵的两腿之间没有夹带银子。

跨过板凳之后,库兵还要两只手向上,两掌拍击,同时,口中要呼叫“出来”二字。

这样的动作,就是要表明库兵的两只胳膊之下没有挟藏银子,他们的口中也没有含吞银子。

这样的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算是细密了吧。

但是,库兵偷窃库银的方法,有出人意表的门路。

据说,库兵会用谷道(如若不明词意,可自行搜索)暗藏银子,偷窃而出。

这个办法,想一想,大家都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也会觉得有些恐怖吧。

原来,内行人都知道,库兵这么做,他们是自有其办法的:

库兵会想方设法把猪网油带进银库。

所谓猪网油,简称网油,实际是猪的肠系膜,大网膜堆积的脂肪,在猪的腹部成网状的油脂。

至于这猪网油是怎么被库兵带进去的,一时也难以考证清楚,大约是因为银库管理的原则是“轻入重出”吧。也就是说,进入银库,相对宽松,走出银库,非常严格。

据载,库兵走出银库之前,会用猪网油把圆锭的银子卷好,然后放入谷道。

一般情况下,库兵一次可在在谷道放入银八十两。

这里,必须特别提示一下:

此为危险动作,千万不要模仿!

当然了,必须清初指出的是,库兵这种偷窃银子的行为和方式,完全属于专业操作。

传闻,库兵平日会到京师东四牌楼一个秘密药铺里买药来服用。有人说是,男人的谷道也有一个所谓的交骨,吃了秘密药铺的那种特制药物之后,交骨就会松开;这样,库兵偷窃库银时,将银两放入交骨打开的谷道,才不至于造成对身体的伤害。

因为包有银子的猪网油卷比较大,而且里面的银子也比较重,所以,放在谷道内的银子,只能支持半点钟,时间稍微长一点点,就会掉出来。

对于库兵偷窃库银的这些传言,笔记《春明梦录》的作者何刚德最初还很怀疑。

后来,何刚德的同僚告诉何刚德说是:

“您怎么就不相信呢?您不是查过内廷的银库吗?您记不记得,那时内廷银库的库兵并没有脱去裤子,您知道为什么啊?就是因为他们偷藏了大元宝啊!”

何刚德听同僚这么一说,一时也不知道如何辩驳。

另外,到了冬天,库兵偷窃库银的方法,又有花样。

也就是采用所谓的“抽换茶壶”法。

冬季时,库兵进银库的时候,都会带上一只茶壶。

当然,说起来,茶壶是用来饮水润喉的。

但是,进库之后,库兵会把银子扔进茶壶里,然后,把茶壶放在冰冷的地方让茶壶内的茶水结冰。

库兵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