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拿来主义”到底是什么?你是怎么看鲁迅先生的观点之一:“拿来主义”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鲁迅的“拿来主义”到底是什么

鲁迅的“拿来主义”到底是指自己主观意愿的,也就是说自己想要的,这个拿是有选择性的拿。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

鲁迅的“拿来主义”主要是针对“送去主义”而言的,也是针对所谓洋人的“送来”而言的。鲁迅并不是反对“送去”,“送”是免不了的,甚至还是需要的;鲁迅所反对的只是一味地“送”,只“送”不“拿”。

鲁迅说: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拿来主义,既是文章的标题,也是文章的主旨。在鲁迅的笔下,“送去”一旦成了“送去主义”,再加上还“讨”得洋人“送来”些什么的,那可就要成为丧权辱国、媚外求荣的卖国主义了。

“送去主义”是“闭关主义”碰了一连串大钉子之后的产物。君不见鸦片战争洋人的枪炮打破了中国的“闭关主义”大门之后,中国的反动政府“送去”了什么吗:国土、主权、白银、文物、苦力、奴隶,从“古董”到“活人”,从人格到国格。

就在鲁迅写作本文的时候,国民党政府给日本帝国主义送去了东三省和热河省,还给别的帝国主义国家送去了“租界”等等,美其名曰“宁赠友邦,不与家奴”,以至于在中国的土地上竟也被挂上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长此下去,自然“国将不国”,只有当亡国奴的份了。那么西洋人、东洋人又给我们“送来”了些什么呢:洋枪、洋炮、洋烟、洋货、洋教、洋文化,洋人的糟粕渣滓夹着靡靡之音,像洪水猛兽一样冲决着中国的堤坝,浸泡着中国人的家园。在中国人惨遭日寇铁蹄蹂躏的当头,在中国土地上“全盘西化”的谬论竟然甚嚣尘上。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鲁迅正是在这个时候发出了战斗的怒吼:反对卖国的“送去主义”,也反对帝国主义者恶意的“送来”;我们要爱国,要让贫弱的祖国富强起来,为此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头脑、有眼光、有辨别、有挑选,沉着而勇猛地把富强的西方国家的长处和优点统统“拿来”。鲁迅本人就是自己所提出的“拿来主义”的杰出执行者。

你是怎么看鲁迅先生的观点之一:“拿来主义”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切对人类、对社会有益的东西都可以先拿来学习借鉴,再发扬光大。

科学技术无国界,地球也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和平共处,同舟共济时,何不把一切先进的东西拿来,互惠互利,一起发展,一起向未来!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拿来主义始终贯穿其中。当然,我们也应坚决反对强盗强取豪夺,损人利己的行径!

在《拿来主义》里,鲁迅为什么要骂梅兰芳出国表演

《拿来主义》原文提到“梅兰芳”,是这样一个句子“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首先,鲁迅称梅兰芳为“博士”,称“京剧”梅派艺术为“演艺”。我以为只是借此举例,抨击政府的“送去主义”。并不是“骂梅兰芳”。

其次,仔细研究《拿来主义》的思路文脉,鲁迅先生本文根本没有所谓偏激,狭隘,更不是所谓睚眦必报。相反,是从民族文化发展的高度,国家进步的角度,科学理性有远见的见解。即使从今日社会来看,也不失其现实意义。

最后,顺便说一句,很多人以为《拿来主义》是说“文化遗产”继承问题。其实,这是误解。只是因为鲁迅先生用了一个“大宅子”的比喻。但是,根本的论题还是在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对待外来文化。

至于,这个“拿来主义”也许适合对待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那是一个延伸引用问题了。

鲁迅的《拿来主义》到底是什么

鲁迅的《拿来主义》我认为就是拿过来为我所用。

当然,鲁迅说他的“拿来主义”。是有选择的拿,不能好坏一把抓。

对我有用的拿,一切好的有用的东西都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中国有好的东西外国人也可以用,不必要像清政府一样,搞闭关锁国。最终洋人用拿中国人的东西,例如火药和指南针加以改良来侵略中国。

外国有好的东西、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拿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因此,“拿来主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生产力。

当今社会,怎样理解鲁迅先生“拿来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

先生的“拿来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历史价值。就像现在而言,用与时俱进的发展思维,“拿来主义”仍然具有新时代的意义,和成为新的历史价值。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