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伐,故有功”,是何意思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究竟该怎么理解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不自伐,故有功”,是何意思

《道德经》“不自伐,故有功”,是说神思常怀宇宙,焉敢沉醉微功。

诗曰:

曾为贫僧亦如何,万里江山成家国

今晨翻阅《明史》,目睹放牛娃朱元璋,寺中为僧,军中为将,在战火中千锤百炼,竟成为大明王朝开国皇帝,令人叹为观止。其于兵法,于治道,于用人,于人性,率皆颇有一番境界,究其建功立业之史实,可谓能屈能伸,能潜能隐,龙骧虎步,高下在心。忽思及正在注解之《道德经》二十二章有云,不觉恍然得悟:

不自伐,故有功。

“自伐”,自我吹嘘也,自我夸耀也;“有功”,功业成就也,始而有终也。所谓“伐”,会意字,从人、从戈,本义是“砍头”、“砍伐”,引申为“征伐”,此处为“自吹自擂,夸耀自己”,若引古文证之,则《小尔雅》有云“伐,美也”,《康熙字典》有云“自称其功曰伐”,《史记·功臣侯表》有云“古者人臣,功有五等,明其功曰伐,积日曰阅”,故有伐智、伐善、伐德、伐功矜能之说,如此这般,皆“自吹自擂、自我吹嘘、自我夸耀”之义也。所谓“功”,会意字,从力,工声,努力工作之后,方可有功,本义是“功绩、功业、功劳”,若引古文以证之,则《说文》有云“功,以劳定国也”,《尚书·大禹谟》有云“九功惟叙”,《周礼·司勋》有云“国功曰功”,《荀子·劝学》有云“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战国策·赵策》有云“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如此这般,解释“功绩”、“功业”之谓也,且暗含有始有终、始而能终,应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之叹也。是故,本句之义,是说,正因为不自我吹嘘夸耀,才能够成就事功,始而能终。

上述语句,乃春秋末期大圣人、太上道祖老子所作,成书时间,大约是公元前485年,距今约2500年,乃春秋楚国文字,于今之人而言,晦涩艰深,难以洞悉其本义。鉴于古今字义之变,当引述春秋战国及其之前的著作,譬如文王之《周易》,孔子之《周易·系辞》,《庄子》之《齐物论》、《应帝王》,《淮南子》之《原道》、《道应》,《韩非子》之《解老》、《喻老》,《吕氏春秋》之《圜道》、《贵信》,如此这般,诸子百家之书,经史子集之文,考以百家同源、溯归伏羲画卦之源流,方可会其本义,得其要旨。而与此同时,《道德经》境界高远,乃自然之概论、王道之概论,阐述自然之大道、人世之通理,自不能以寻常之理论之,当以历代帝王安邦治国、治国理政之治道佐证之,方可窥知一二,登堂入室。以此,大明王朝作为中华历代王朝之大一统王朝,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可稍喻《道德》之义旨。

如来如往有道德,扰攘人间仰圣哲

话说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入寺为僧,后加入郭子仪建立的滁州义军,饱经战火洗礼。由于出身低贱的缘故,具有洞察时势、隐忍务实的博大胸怀。元惠宗至正十三年(公园1353年),张士诚据高邮,自称“诚王”,引得元丞相脱脱前来平叛,危及滁州,此时朱元璋审时度势,委曲求全,派人犒劳元军,成功转移了元军的注意力,得以保全。《明史》记载:

(元惠帝至正)十四年冬十月,元丞相脱脱打败士诚於高邮,分兵围六合。太祖曰:“六合破,滁且不免。”与耿再成军瓦梁垒,救之。力战,卫老弱还滁。元兵寻大至,攻滁,太祖设伏诱败之。然度元兵势盛,且再至,乃还所获马,遣父老具牛酒谢元将曰:“守城备他盗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元兵引去,城赖以完。脱脱既破士诚,军声大振,会中谗,遽解兵柄,江、淮乱益炽。

朱元璋审时度势,深知自身力量有限,于是放低身段,派人犒劳元军,自称“良民”而绝非“巨寇”,成功地转移了元军的注意力,而此时恰逢脱脱“中谗”(朝中近臣的诋毁,可谓积毁销骨)而兵权被罢,于是得以保全。何为“巨寇”呢?受刘福通拥戴为帝的韩山童(在颍),僭号自立的徐寿辉(在蓟),占据徐州的李二、彭大、赵均用,各拥兵数万,于是成为元朝的眼中钉、肉中刺,自然也成为了抗元的主力军。自甘示弱的朱元璋,举着韩山童的大旗,在外人看来,不过是一个部将而已,于是得以保全。因而,先图存、再图强,先生存、再发展,是弱小势力得以发展的不二法门。

隐约有象自童蒙,人道变幻王者兴

朱元璋建功立业的“九字方针”,也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便是朱元璋韬光养晦、隐忍务实、不图虚名的明证。这一重大战略,是被张居正赞誉为“力学不倦、尤邃经学”的朱升。《明史·列传第二十四》记载:

太祖下徽州,以邓愈荐,召问时务。对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太祖善之。

所谓“高筑墙”,就是招兵买马,加固城池,训练士卒,提升战斗力,能战能守;所谓“广积粮”,就是大兴屯田,积聚粮草,囤积军需,提升保障力,以备时需;所谓“缓称王”,是指深根固本,不尚虚名,务求实效,夯实竞争力,苦练内功。这“九字方针”,成为朱元璋固本培元、张弛在握、稳中求进、克成帝业的关键。

千辛万苦定江山,欲守处处临险滩

朱元璋“缓称王”,始终打着韩山童、韩林儿的旗号,因此,韩山童、韩林儿父子,以及张士诚、刘福通等一代枭雄,都成为抵御强大元军的正面作战部队,极大消耗了元军的力量,也在抗元过程中元气大伤。而隐忍不发的朱元璋,趁机积蓄力量,兵精粮足,时机一到,便自称吴王,派遣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上,最终攻克北平,元顺帝逃亡大漠,大元帝国终至覆灭,大明王朝得以建立。

在朱元璋看来,拿下徽州,拿下些许州郡,不过是小鱼小虾,哪里值得一提?真正值得欢欣鼓舞的,还是驱除鞑虏,一统山河,建立大一统的大明王朝。而“得天下难,守天下更难”,得天下又有什么值得狂欢的呢?因此,真正有大格局的人,是不以一时一事之得失,而沾沾自喜的。是故,《道德经》有云,“不自伐,故有功”,沾沾自喜的“自伐”,可能带来的下场是覆军杀将,终至败亡。

足大常贻俗子笑,每临废立握枢要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因此“鉴古可以知今”。中华民族历史洪流涛涛,浑若长江之水滚滚东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于历史长河之中,是非成败,转头即空,世事无常,唯无常是常,变易之化,永无休止,故应以超然之态度,看待尘世中的一切,而身处其中,更要洞察时势,所以有“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之美誉的杨慎有云:

至若天下扰攘,局促一隅,举事则力不足,自保则尚有余,以晦为心,静观时变,坐胜之道也。

为帝王者,当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当洞察时势,相机而行,岂可因一时一事之得失,而悲喜忘形哉?定当持重,以广视野、拓格局,立高远、升境界,以求大业可图也。临停笔,忽忆及杨慎二词,皆得仰观俯察之道也,兹录于下,以飨有缘诸君随喜:

临江仙·三国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西江月·古史

明·杨慎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好学穷理博无伦,老而弥笃世罕匹

【文章均为原创,图片源自网络。自度度人随喜,欢迎转发分享。】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究竟该怎么理解呢

君子敄而不争,群尔不党。

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出自《论语,卫灵公》。

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结党营私,小人与人结党营私而不合群。

原文: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尔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万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令而不结党营私”。

这句话讲述了君子的所做所为以及与小人的不同。孔子认为,君子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行为庄重,与人和谐,但不结党营私,不以言论重厂划人,也不以人废其言。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