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为何弱小的西魏能最终发展壮大?东魏西魏哪一个汉化水平更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为何弱小的西魏能最终发展壮大

无他,西魏的宇文泰善将将耳,懂得用人才。

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投奔而来的魏孝武帝,立魏孝文帝之孙元宝炬为帝,是为魏文昭帝,改元大统,创立西魏。

此时的中国又一次变成了三国演义,宇文泰的西魏,高欢立元善见为帝的东魏,还有梁武帝的南梁。

从面积和人口来说,梁武帝的地盘最大,相当于占据了蜀、吴的全部地盘和魏的淮南之地。

东魏的人口和经济水平高于西魏。

宇文泰的西魏是最弱小的,仅占据关中、陇西、陕北和河套以西一带。

1,西魏刚开始是新三国最弱小的一个。

宇文泰原来是贺拔岳的部下,是北魏六镇之乱后崛起的北方豪族。

贺拔岳被杀后,宇文泰继承了他的军队,与高欢对抗。

贺拔岳、宇文泰军队的核心力量是北魏六镇的武川镇军人。

北魏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用来抵御草原上的柔然,保卫首都大同。

宇文泰只继承了武川一镇的力量。

六镇的主要力量被东魏的高欢控制。

所以,一开始,是高欢骑在宇文泰的头上撒欢。

宇文泰的西魏有一点地理优势,隔着黄河和潼关与高欢的东魏相望,隔着秦岭与南梁相邻。

当时正是一个小冰河期,冬天非常冷,宇文泰的西魏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经常出现饥荒。黄河冰封的时候,宇文泰派军队把黄河的冰不停地砸碎,怕高欢的骑兵从黄河上过来。

宇文泰一脸的苦大仇深,唉,创业艰难啊!

(宇文泰)

2,六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

宇文泰经过这个成功学的教育,彻底明白了人才的重要性。

宇文泰善于识别人才,善于招纳各路人才。

但宇文泰一直有一个核心团队:武川镇。

武川镇跟随贺拔岳、宇文泰多年,出生入死,忠诚度极高,这是宇文泰的核心盘。

李虎(唐高宗的爷爷)、达奚武、赵贵、宇文导等人,都是武川镇来的。

但宇文泰不仅仅局限于武川镇的人才,哪里有真人才,宇文泰就想纳入手中。

真人才还是篡权者,这是个问题!

南梁武帝,就是没看清侯景,认为侯景是自己可以只手玩得团团转的猴子。结果梁武帝被侯景饿死了,梁朝国力大损。

3,北魏孝武帝带来的山东人才。

北魏孝武帝不满权臣高欢的专横,带着一万多人来长安投靠宇文泰,结果发现宇文泰比高欢还恶劣。

宇文泰虽然毒死了北魏孝武帝,但对北魏孝武帝手下的人才却非常重用。

隋文帝杨坚的老爸杨忠,就是跟随北魏孝武帝从洛阳西迁的一员。

宇文泰见了杨忠一身是胆,留在身边做亲信。

4,宇文泰从关陇土豪中选拔人才。

创业一定要落地,要本地化。

宇文泰的基地在关陇,所以必须提拔关陇人才。

(苏绰)

关陇人才第一,当属苏绰,他出身陕西武功大族,历史记载:

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太祖乃起,整衣尉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

宇文泰拜苏绰为大行台左丞。

苏绰兼通儒家和法家,为宇文泰做了制度设计,核心是六条诏书:

“先治心”。帝王之道。

“敦教化”。精神文明建设。

“尽地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擢贤良”。用人才。

“恤狱讼”。法制化。

“均赋役”。税收公平。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东魏西魏哪一个汉化水平更高

与其比较东魏和西魏,倒不如直接比较北齐和北周。毕竟东魏和西魏都是傀儡政权,而且存在时间太短了。

北魏末代皇帝元修被高欢扶持上台以后,发现高欢就是曹操的翻版有没有?不甘心做傀儡的元修,暗地里联系上了长安的宇文泰。

宇文泰当年是北魏名将贺拔岳的部下,贺拔岳挂了以后,宇文泰成为了关中的扛把子。他一听说元修要来投靠自己,那叫一个兴奋啊,白送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换你你要不?

于是乎元修便浩浩荡荡地带着北魏皇族一股脑地投奔了宇文泰。到了长安以后,本以为可以坐稳大位的元修,忽然发现,宇文泰这家伙跟高欢一模一样,原来大家都有一颗成为曹操的心。

元修心里苦啊,想要跟宇文泰拼了,结果被宇文泰给毒死了!皇帝挂了没关系,宇文泰立马把元宝炬改立为帝,自此建立了西魏。

而高欢得知元修跑了,也觉得如释重负,至少弑君这一步不用自己干了。于是他便将元善见扶植为皇帝,迁都邺城,建立了东魏。

所谓东魏、西魏是后来史学家为了区分两者,根据地理位置,给他们取的名字。他们其实都称呼自己为魏国,各自认为自己才是北魏正统的延续。

东魏存在了17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取而代之建立了北齐。西魏存在了22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了北周。由于时间太短,所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要想研究两者的文化,我们可以从北齐和北周入手。

一、北周比北齐尚武。

其实睁眼一看,我们就能搞明白一点,北齐比北周文明太多了。北齐的建立者高欢,好歹是汉族,可宇文泰就是正儿八经的鲜卑人了。

关中那地方,在南北朝期间被北方胡人统治了接近300年之久,已经完全失去了汉文化的传承习惯。

那个时候要想在关中地区存活下来,必须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汉人胡人化,只有跟着胡人的脚步走,才能够保证自己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你比如说,隋朝的建立者杨坚,他本身姓杨,可是为了生存,他必须要改姓普六茹,因此准确来说,我们应该称呼他为普六茹坚。

而唐高祖李渊,其实也是这么个情况,他们家虽然也是汉族,可是为了在西魏、北周生存下去,也只好接受赐姓大野。所以我们也可以称呼李渊为大野渊,李世民则是大野世民。

由于西魏立国的时候,实力弱小,为此宇文泰按照府兵制的方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府兵。所以北周立国的基础,就是尚武。

他们对文化这一块儿其实并不看重,为了能够活下去,他们必须要建立强大的军队,这是当务之急。所以北周对汉文化的吸收,明显是比不上北齐的。

北周地区的文化,更加接近鲜卑文化,这种文化的特点就是崇尚武力。在乱世当中,这种文化似乎更容易生存。当初赵武灵王搞胡服骑射,就是这个原因。

二、北齐完美地传承了汉文化。

高欢本身也是鲜卑化的汉人,他也有一个鲜卑化的名字叫贺六浑。他本人对鲜卑文化也比较推崇。比如说在他的军队中有鲜卑人和汉人,可是鲜卑人的战斗力明显要强于汉人,所以他更加愿意重用鲜卑人。

这事儿给北齐留下了不小的隐患,不患寡而患不均,内部搞出个三六九等来,你觉得北齐能不内乱吗?

但是在文化方面,北齐却完美地继承了汉文化。由于他所统辖的地区,是汉文化比较发达的地方,包括了现在的山东、苏北、皖北、河南、河北等地。

这些地方虽然长期被北魏占领,可是汉文化并没有因此灭绝,反而得到了延续。再加上当地平原比较多,农耕文化也被完美地继承了下来,成为了北齐政权的主要收入来源。

北魏王朝本身就已经汉化很明显了,从北魏孝文帝元宏开始,他们皇族就不用拓跋这个姓氏,改用汉姓元了。此外元宏还搞了一堆汉化活动,使得北魏王朝正儿八经地成为了一个汉化的鲜卑王朝。

而北齐则继承了北魏的绝大多数政治和文化资源,其汉化程度自然也就相当高了,接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