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isma(袁世凯为何冒着“抗旨”和做“叛徒”的风险也一定要剿灭义和团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袁世凯为何冒着“抗旨”和做“叛徒”的风险也一定要剿灭义和团

其实义和团是一个很复杂的组织,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只说义和团『扶清灭洋』,但却没有说义和团也杀清兵。事实上最早的义和团,就是一个在反清和扶清之间来回摇摆的组织。

戊戌变法那一年,义和拳首领赵三多、阎书勤在邢台市威县发动起义。当时起义民众主要是杀洋人和被洋人豢养的假洋鬼子。但是洋人背后有列强撑腰,若是杀洋人,西方列强必然要进行干涉。朝廷又怕洋人,若是不管不问,追究起来就完蛋了。于是当地的清廷衙门立即派兵对起义民众进行镇压。

转到来年,山东平原县又掀起义和团。平原知县蒋楷立即镇压,当地义和拳首领李长水也不含糊,召集附近荏平和高唐等地的义和拳势力助战,将清廷派来镇压的衙役一顿暴揍。这次事件后来被称为“平原起义”。

虽然平原义和团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宣传口号,但是殴打衙役这是谋逆大罪!因此清政府便派出了袁世凯的二哥,山东后补知府袁世敦前去镇压。这一次袁世敦带的清朝正规军,一水的洋枪队,义和团不能敌,几个首领便被清军游击马金叙活捉。

如果义和团这个事放在几十年前,必然是要被千刀万剐,株连九族的!但问题是当时山东确实存在传教士欺压中国人,依附于洋人的假洋鬼子为虎作伥,当地官员不管不问的现象,这一点连袁世凯都不否认。

“东省民教积不相能,推究本源,实由地方州县各官,平时为传教洋人挟制……往往抑制良民……而教民转得借官吏之势力,肆其欺凌,良民上诉亦难伸理。积怨成仇,有由然也。”——袁世凯

因此有一些对洋人很反感的官员,比如当时的山东巡抚毓贤就是仇视西方列强,对民众反洋教情绪比较同情的官员。他认为义和团民气可用,便没有追究殴打衙役的义和团的责任。反倒把镇压义和团的平原知县蒋楷和后补知府袁世敦给撤职了。这样一来,就等于山东巡抚纵容了义和团闹事。

山东的洋教士认为巡抚毓贤拉偏架,便把状告到了北京的列强驻华大使那里。在列强的外交压力下,清政府将毓贤革职查办,另派了袁世凯代替毓贤署理山东巡抚。

也就是说,袁世凯是因为原巡抚毓贤镇压义和团不积极,清廷才改派他署理巡抚。朝廷让他去山东,就是让他积极一点,不能像毓贤那样纵容义和团,否则何必派他去?

于是1899年底,袁世凯在济南就任山东巡抚之后,就在山东开始严格限制义和团的活动,不让义和团做大做强。

这里要讲一下义和团的组织结构。其实义和团是一个很复杂的组织,从成分来看,既有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下层人民,也有部分官军、富绅甚至王公贵族,更有不少不少流氓无赖。所以义和团分为很多种类型,有官团、私团和假团三种。

所谓官团,就是指接受清廷的招抚,向清政府挂号,接受清廷官员的统率,领取其粮饷的团民。这些人得到了清政府的承认,听从清廷的其调遣。袁世凯到任山东后,对这些官团进行了安抚。

私团则是团民自发组织,政治倾向与官团比较接近。但是独立性很强,不愿意接受清政府的调遣(不信任清政府),具有不可控性。袁世凯到任之后,对山东境内的私团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不听话的就剿,听话的就是暂时留着。

再就是假团,一个比私团还松散的组织。这种假团又分成两种情况,一是不服从清政府的统治并起兵攻打县衙、州府,属于真正的反清组织。扶清只是这种假团为了反清,使出的一种迷惑手段;二是地痞流氓借助义和团身份,假装自己是义和团,但干的却是鱼肉乡民、烧杀劫掠的勾当。这两种假团,袁世凯没有跟他们客气,直接就派兵镇压了。

从对三种义和团的剿抚手段来看,袁世凯并不傻。他并没有一刀切,而是先看哪些势力可以利用,哪些势力就是搅屎棍。对于搅屎棍,他是坚定的剿灭态度。但问题是,山东的义和团以搅屎棍为主,听话的不多。因此山东的义和团大量逃亡,潜入直隶。

当时的直隶正逢大旱,一连几月没下雨。老百姓盼星星盼月亮的求下雨,但是老天爷就是不赏脸。于是义和团中的一些阴谋派就以此做文章,说不下雨是洋人造成的,是天神厌恶洋鬼子。只要把洋鬼子们都杀了,老天爷自然会下雨。因此,直隶饱受旱灾困扰的老百姓纷纷加入义和团。在山东被抑制的义和团,在直隶又死灰复燃了。到了1900年5月,直隶义和团的规模超过了十万人。

清廷的阴谋派代表端郡王载漪见义和团的势力如此之大,他就打起了鬼主意。他对慈禧太后说,洋人现在正准备进北京来谈判,他们是对你囚禁光绪帝不满,来找你茬的!慈禧当时恰好因为废光绪的事情很伤脑筋,被载漪这厮一通忽悠,又惊又怕。于是她就问载漪,你有什么好办法?载漪就说,义和团现在势力这么庞大,而且他们扶清灭洋,正好可以为我们所利用。有二十万义和团,何愁洋鬼子?

慈禧一开始时不同意载漪的说法,但是架不住局势恶化,载漪又频频入奏,极力的在她面前称赞义和团能刀枪不入,慈禧便信了载漪,允许义和团合法发展,后来还准了义和团进北京的请求。并让载漪统率虎神营和义和拳,准备与洋人开战。

备注:戊戌变法后,光绪被软禁。慈禧预谋废掉光绪,立载漪的儿子溥儁为帝,但遭到了西方各国的干预。载漪因此迁怒于人,认为只要打败了列强,他儿子就能继位,他也能跟着沾光。便毫无底线的扶持义和团,打压反对义和团的官员。

朝廷对义和团的态度转变,远在山东的袁世凯一直都在静观事态发展。因为义和团的情况他很清楚,无非就是上面说的三种类型——听指挥的少,不听指挥的多!如果纵容义和团发展,就一定会出事。就在载漪、刚毅等人放义和团进京后,果然就出事了。

1900年5月12日,义和团攻打涞水县高洛村的洋教堂。练军分统杨福同前往弹压,结果清军在半路遭到数千义和团的伏击,清军死伤无数不说,分统杨福同也被打死。

1900年5月27日,三万义和团占据涿州,知州龚荫培无计可施,便绝食坐以待毙。义和团占据和控制州城,逼死朝廷命官,这跟造反已经没有何区别了。直隶提督聂士成本来还打算前往涿州镇压,结果被载漪和刚毅一通弹劾,连官都丢了。气的聂士成以死明志,后来还真的战死在了前线。

义和团中间的一些胆子大看到载漪和刚毅如此支持自己,便开始攻打北京的使馆和教堂,这一下就把事情闹大了。而慈禧太后又不管,结果直接引来了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向天津大沽口炮台的清军守军开炮,清军开炮还击,双方激战过后,大沽口失守,八国联军登陆天津。这一下袁世凯坐不住了!因为他知道八国联军的目的是打义和团,只要山东没有义和团,洋人就不会进山东。于是袁世凯赶紧布置兵力围剿义和团,基本把山东的义和团给杀绝了。

到了1900年6月21日,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向十一国宣战,湖广总督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立刻声称这是伪诏,并号召东南各省互保,拒不奉诏。袁世凯一看有人挑头,赶紧加入了东南互保,并加紧对义和团进行围剿,最后终于凭借东南互保和山东没有义和团这两项优势,力保山东没有受到八国联军的影响,也保住了他的北洋新建陆军。

总的来说,袁世凯是个精明人。他知道自己到山东的任务是什么,因此从1899年12月署理山东巡抚开始限制义和团,到1900年6月大举镇压义和团。他在这六个月的时间内,他都是看着朝廷的风向进行操作的。起先袁世凯只是挑义和团中的刺头下手,比如枪毙自称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大师兄。让义和团人心瓦解,不敢再在山东蛊惑人心。大大的遏制了义和团中的投机分子。

进行遏制之后,袁世凯就一直观望,不得罪载漪和刚毅这些人(聂士成就倒霉了)。后来在确定了八国联军侵华后,他立即对义和团进行大清洗。反正连慈禧太后都跑路了,载漪又能耐他何?

至于说袁世凯为什么要镇压义和团,这个道理很简单。义和团属于不可控因素,没有人能保证义和团就一定会贯彻『扶清』这一宗旨。因为义和团中混杂了反清分子,还多次设伏攻打官军。袁世凯作为实干派代表,他不可能容忍义和团这种不安定因素存在。后来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后,直隶的义和团就果然打起『反清灭洋』的旗帜。四川的义和拳组织更狠,提出『灭清剿洋兴汉』口号,直戳清政府的软肋。袁世凯乘机再剿义和团,得到了慈禧的信赖。并在荣禄去世后,受命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跃而成为中外所瞩目的实力人物。

结尾:很多人说慈禧太后支持义和团,袁世凯镇压是胆大包天,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袁世凯最初到山东时,慈禧太后是不支持义和团的。实际上慈禧是在1900年6月才开始明确支持义和团,那个时候袁世凯早已经将山东的义和团给整肃干净了。然后袁世凯加入东南互保,与张之洞、李鸿章等人结为同盟。到了8月,慈禧宣布义和团为叛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