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界大佬李小龙和尊龙,他们在好莱坞获得的成就谁更大一些?抛开功夫层面,如何评价李小龙的演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影视界大佬李小龙和尊龙,他们在好莱坞获得的成就谁更大一些

我觉得李小龙的演技完全是实力动作,因为本身的真功夫在身,李小龙获得的是:功夫巨星的赞誉,尊龙更商业一些,论二人在好莱坞谁获得的成就更大?目前是尊龙,但是曾经的李小龙被世界武界认可。

在我心里面李小龙永远是第一位的,无法抗拒的魅力在于:李小龙更早的打入了好莱坞,更早被世人认知,很多老外现在都记得李小龙功夫无人可敌,不服气的老外和李小龙比功练武,都输给了李小龙。
(图片来自外站/李小龙功夫片画面)

无论什么时候别用李小龙比任何人,我仍记得李小龙传奇的电影故事,李小龙的精武门、猛龙过江、李小龙在东京记录片,完整的诠释了李小龙的真功,由于他是真功,自己尝试了用电击方式,使自己更强大(请勿模仿)。

任何武术武功强大的人,都比不了李小龙在武功秘笈中的表现,我主要指的是:李小龙在银幕中的地位,可能至今都是没有之一,所以我想回答:在好莱坞的影响力李小龙更大,尊龙无法与李小龙并举。
(图片来自外站/李小龙双截棍真功)

抛开功夫层面,如何评价李小龙的演技

凭心而论,李小龙在我心目中就是搏击的偶像,因为在李小龙之前,我对武术的认识只是像现在的小孩一样嘴里“辟,辟,辟”,而手上的动作足以能把自己的两臂绕到一起,不能分开的那种奇怪动作,所以李小龙在我心里,就是搏击英雄!中华英雄!

但谈到他的搏击动作与表演,动作实用而舒展,特别的有阳刚之气,特别有男人味,那个随着打斗口还不闲着不停啸叫的男人,真的是我心中英雄,表演说实话吧,不是很好看,只有打斗的实用,没有搏击的美感,如和现在的武打巨星李连杰相比,从表演美感上来看那就真不在一个层面上,加上现在摄影讲究机位,分镜头组合,特写,不同角度等各种的组合,使形象更加丰富丰满,比以前的电影制作多运用全镜镜头,少变化,表现方法更丰富了很多。就算是同时期的李小龙打斗动作和表演还是不能都说好,也就是说动作实用,表演及演技不算好!

梁小龙评价李小龙,演技可以功夫一般,算不得一代武学宗师,这种观点你认可吗

白羽居士,为你答疑解惑。本人在看到这句话之后的第一印象就是,是不是又有人在黑梁小龙先生了。于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想法在网上搜了一下这句话的出处,没想到还真的找到了。2008年10月8日的成都商报上赫然写道“李小龙演技100分,功夫却只能打70分。”这句话让人大吃一惊,甚至许多人对李小龙的一代武学宗师地位都产生了怀疑。今天白羽就用金庸中的武学论点对这番话进行解读,一起了解一下。

一、武学宗师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许多大宗师,像洪七公、欧阳锋、独孤求败这些能够自创武功,并且能够将自己武术体系的才能被称为一代宗师。对于宗师级高手,风清扬这样说道:

“五岳剑派中各有无数蠢才,以为将师父传下来的剑招学得精熟,自然而然便成高手,哼哼,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人家诗句,做几首打油诗是可以的,但若不能自出机抒,能成大诗人么?”---出自笑傲江湖第十章《传剑》

不用李小龙自证清白,风清扬的这段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只要把祖传的太极拳、咏春拳、八卦掌、梅花拳、练到极致就能成为武林高手。然而这些武林高手就是大宗师了吗?还差得很远,就好比爱因斯坦发明了一条公式,一个大学毕业生用这条公式能够熟练解决许多数学上的难题,你能说他的成就超过了爱因斯坦本人了吗?就算这个大学生能够将黎曼、哥德巴赫、图灵、牛顿、伽罗瓦、笛卡尔这些大牛的理论全部学会,也成不了数学家。毕竟,一台家用电脑就能做到了,还不会算错。

李小龙早在1967 就创立了Jeet Kune Do,也就是后来为我们广大观众所熟知的“截拳道”。虽然这种拳道中可以看到很多咏春拳的影子,实际上这套拳理已经有别于传统的武术流派,脱离了既定的套路、招式、和方法成为了一种全新形式的搏击和锻炼方法。当年与李小龙同样有着“香港四小龙的”梁小龙先生,同样学习了咏春拳,也学习了北腿,沙包大的拳头上布满了老茧,有没有发展出自己的武学理念呢?能资格与大宗师比肩吗?

二、Empty your mind与空明拳

周伯通在教郭靖武功的时候拿过一只碗,对他说:这只碗因为中间空的,才有盛饭的作用,倘若他是实心的,还能装饭吗?在周伯通对《九阴真经》的理解中,最上乘的武功在于“空”与“柔”。只有留出一定的空间,才能装下不同的东西。这就是他引以为傲的“空明拳”。

有意思的是,70年代李小龙也表达过类似的武学思想。他曾在多个场合中表示,如要在武学上更上一层楼,必先:Empty your mind (清空你的脑袋)就“清空”的理念,李小龙向一名学生展示了一杯“可乐”和一杯“水”,两者均半满;并以“可乐”代表了该学生的思想以及被其他人认为正确的知识,以“水”代表该学生想从他身上学习的思想以及知识、技巧等等。随后李小龙指出不可能给该学生他的知识,是因为他的杯子不再有容纳这的空间;如要向他学习就得先清空自己的“杯子”。

在李小龙看来:水被认定是“原始”的,那就是“纯正”的;掺杂了其他成分的水如“可乐”就是“不纯正”。据李小龙的理解,思维如有杂质就必须全然清走,否则就不会学到他的“真理”。就是这样,他的杯中是水,其他人的杯中是“可乐”。原来自己就像这个注满可乐的杯子,固有的观念已填满脑袋,再无法走出原有框框去接受别人的意见和理念了。

杯子的用处在于其空,正因它是空的才可引进很多好东西。以李小龙的成就而言,“自满”是可以理解的但若然你发觉他的杯子也是“半满”,你就知道他有多么虚怀若谷了。

反观梁小龙先生,他最在乎的是李小龙的腿踢得没有自己直,没有自己跳得高不高,跟头没有自己翻的多不多,动作没有自己做的到位,这些最表现最肤浅的东西,生动地诠释什么叫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李小龙在上世纪60年代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过:这些以刀剑为表演的影片,只是“乏味的杂耍”而已。两者相较,高下立判。当年的李小龙就已经不拘泥与武学的一招一式,开始向着思想更深处进发了。

三、见天地,见众生

有人说停步是为了走得更远;离开是为了走得更远;用在这里就是:清空是为了拿得更多。李小龙经常说: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you have achieved are meant to be forgotten so you can float comfortably in emptiness, without obstruction.先入为主和固有的知识和技巧有必要抛诸脑后,那你就可以无拘无束地于空无一物中舒适地游走。

李小龙没有选择在美国开一家老式武馆,而是选择电影进军好莱坞,将自己的武学理念融入电影,向着全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向世界展示中华武术的魅力。知识的传播在于影响力,格局有多大,传播的影响力就有多大。

60年代,70年代的中国还没有今天这样为世界所熟知。在李小龙看来,若要学得好东西,就得先摒弃固有之不善;若然故步自封,只会停滞不前、落后于人。体育精神在于“更快”“更高”“更强”,文化精神在于更广泛的传播,1000名武林高手就算胳膊进化出加特林,腿进化出火箭筒,能比得上金庸的一部作品的影响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