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采香日,为何要把“莞香”唱出来
发布时间: 2023-07-11

今日小雪,

亦是莞香传统采香的日子。

一年一度的东莞莞香节在东莞松山湖松湖雅集启动。

如何品读“莞香”文化?

见人

粤歌《最是女儿香》MV今日首发

这三位堪称粤歌创作的“铁三角”,曾创作过逾10首粤歌。

脱胎于粤剧的粤歌,被曾小敏称为粤剧的“轻骑兵”。

文字优美、情感真挚、表达精准,更重要是依古韵而创新。

由词可见:

展开全文

“乘香入梦乡

沁人心肠

相知相伴

何惧百千伤

来时路上

别有风光

半是一线悬命

半是一念升张

方得始终

岁月悠长

历轮回磨炼

万劫成莞香

移花果盛堂

携手同看麒麟舞

龙舟侧畔竞徜徉

盼生生不息

留百岁余想

一笔可园成佳话

一城美满女儿香

又一盏福灯初上

点满天星火呈祥

莞尔一笑

人间芬芳”

字里行间,不仅表现出莞香制作繁复艰辛的过程,

亦影射出东莞从一个贫困农业县到一座“双万城市”的蝶变。

田延友在谈及创作初衷时表示,莞香与东莞一脉相承,它是东莞的城市文化标签。

“我们在莞香所营造的穿越时空的境界里,充分看到东莞这座城市一路行来的独有魅力。”田延友说,东莞精神、东莞文化,拥有着兼顾中西、不忘传统、面向未来的气质,代表着大湾区的集体精神。

“东莞有1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首歌里就有4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一级巡视员陈杭说,歌词提及了莞香、麒麟舞、赛龙舟、千角灯等4个东莞国家级非遗项目,而每一个非遗项目的背后,都凝结着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在她看来,这首反映东莞非遗文化、东莞城市精神的粤歌颇具时代意义,人们传唱歌声的同时,亦能将东莞这座城市的精神文化传扬开来。

在莞香制作技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汤锦华看来,莞香成香历程需要经得起沉重的伤痛,饱经风霜的磨难,而后把其一生的精华奉献于人,东莞这座城市一如莞香一般,拥有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品格。

见物

“莞诸物俱不异他邑,惟香奇特。”《东莞县志》的这句描述,为莞香立了一个标签。

奇特之处,何以见得?

莞香的生成,是指莞香树活体受伤后被多种益生真菌侵入寄生,在菌体内酶的作用下,使木薄壁细胞贮存的淀粉,产生一系列变化,最后形成香脂,经多年沉淀而成的固态结晶体。

除了土壤、水质、气温等自然因素之外,莞香的种植、采香、结香等传统技艺皆是结出好香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从移植、折枝、断根、开香门、育香,到采香、理香、拣香、窨香、合香,整个工序多达30余道,需耗时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成功结香。

鲜为人知的是,以奇著称的“莞香”,并非一切皆由天赐。

屈大均《广东新语》有记载,“盖自有东莞所植之香,而诸州县之香山皆废矣。昔之香生于天者已尽,幸而东莞以人力补之,实之所存。”

《最是女儿香》MV剧照

“香生于天者已尽”“东莞以人力补之”等评述,道出了当时人们“以人力补之”创造历史把握机遇的精神风貌。

东莞地确乎宜于莞香生长,但最终成就“莞香”的,是莞人的开创创新的精神,亦代表了岭南文化中拼搏进取的精神特质,和以“搏”为特征的岭南文化传统。

如今,莞香的传承与创新,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药用价值、文化价值的挖掘上。位于大岭山莞香小镇,占地3400亩的大岭山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拥有千年莞香母树1棵、百年以上莞香古树351棵、百年莞香母树2008棵、已结香莞香老树10000棵、已结香莞香树60000棵、未结香莞香树及莞香树幼苗160000棵,每年产出优质莞香1.5吨以上,是莞香生产的主要园区。莞香,成为了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之一。

见生活

如今的东莞,头顶诸多光环——

“世界工厂”

“制造之都”

“特大城市”

这些光环看似光鲜,却难以正面回答每一位身处其中的人这样一个问题:

这里有我想要的生活吗?

在产业兴旺的同时,营造恰如其分的文化生活氛围,确是当务之急。

除了可园、沉香文化博物馆,东莞还有没有更具在地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

今日东莞莞香节启动仪式暨粤歌《最是女儿香》发布会的举办地——东莞松山湖的松湖雅集,正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松山湖松湖雅集

松山湖松湖雅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