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中秋节的手抄报(四年级 中秋节 手抄报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四年级 中秋节 手抄报

四年级手抄报介绍中秋节的内容和示例。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手抄报诗词名句:

  1. 赏中秋佳月,月下不褪铅华,人团圆月下。

  2. 唯到中秋节,人月两团圆。

  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4.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5. 秋桂飘香时,秋色此正浓。秋波碧波荡,秋月映苍穹。

  6.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7.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描述中秋节的古诗词: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四年级中秋节手抄报怎么画

中秋节手抄报的画法:

工具/原料:彩笔、画纸

方法1

1、用蓝色彩笔画一个长方形的图框,并且把图框一圈涂上颜色。

2、在图框的正上方用红色彩笔写上手抄报标题“欢度中秋节”。

3、在画纸的左上方画一个月饼的简笔画。

4、在画纸的右上方画一个兔子的简笔画。

5、在画纸的正下方画一个月亮的简笔画。

6、在月亮简笔画两边各画一个图框,如图所示的样式。

7、最后在月亮简笔画的上方画一个黄色的长方形图框,并且在里面写上相关文字内容。

这样一个简单又好看有关中秋节的手抄报就画好了。

四年级中秋节手抄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以下是“四年级中秋节手抄报”,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四年级中秋节手抄报内容1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四年级中秋节手抄报2

  我喜欢的节日可多了,有春节、重阳节、清明节、端午节……但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

  中秋节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传说,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射下九个太阳,严令唯一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来,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叫嫦娥,后羿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恩爱的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问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药,能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妻子,只好把药给嫦娥珍藏。嫦娥把药放进百宝匣中,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装病,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明白自己斗不过他,便转身之下打开百宝匣,把药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就飞上了天。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侍女把白天发生的事讲给了后羿听。后羿听后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他发现,月亮上有个身影像嫦娥。他朝月亮追去,但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他不可能追上去。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让人到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最喜爱吃的东西,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的妻子,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我喜欢这个动人的传说,我喜欢中秋节!

四年中秋节手抄报怎么做

绘制小学四年级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摘抄方便。

首先中秋节的来历简介: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吃甜薯

甜薯是中秋节传统食品,在中秋节赏月时,一些地方有吃甜薯的习俗。

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一些神话传说:

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霓裳羽衣曲》。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