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上林帮”非洲淘金:火拼、疾病是常事,有人资产暴涨一个
发布时间: 2023-07-11

一直以来,美国淘金热的故事都被许多人津津乐道:在西部大开发时期,一批又一批怀揣发财梦的人去往美国西部。

许多人在这次淘金热中一夜暴富,世界知名城市旧金山的名字也来源于此,一提起淘金者,人们总会想到这一段往事。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中国也有这样一群怀揣着发财梦的淘金者,他们远赴重洋,来到非洲,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收获财富和成功,火拼、疾病是常事,有人资产暴涨一个亿。

广西“上林帮”——来自中国的淘金大队

上林县位于广西中南部,县城内的居民多是少数民族,聚居着汉、瑶、苗等12个民族的公民。

上林县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县城,县城面积不大,经济也不是很发达,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但是上林县的人民却掌握了一项独到的技术,那就是采金技艺。

在发掘金矿这件事情上,上林人是极度专业的:他们素来就有采金传统,也掌握了多门外人不知道的采金技艺,他们甚至还靠着自己的智慧,研发出了许多采金的设备。

展开全文

尽管上林县的黄金产量比较丰富,但是放在全国来看,上林也不是黄金的最佳产地,故而至今也没有人知道上林人为何能够精于此道,这件事情就变成了一桩悬案。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林人精通采金,却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居民们依旧过着清贫的生活。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05年,有一个故事开始在上林人中流传:一个上林的老乡奔赴非洲淘金,他带上属于上林人的独门技艺,加上自己的所有财产共计500万元,3年过去,他拥有了一个亿。

这样的消息刺激着每一个上林人的神经,一个亿,这个数字在生活中仿佛有点不太真实,就算赚上几辈子也未必能赚到这么多钱,而现在这个传奇的故事告诉他们:来非洲淘金吧!淘金就可以赚到几辈子赚不到的钱。

这个一夜暴富的故事立刻吸引的许多上林人前往非洲淘金,从2006年开始,大批的上林人背井离乡,带着自己的一身技艺和一夜暴富的梦想来到非洲。

他们的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非洲国家加纳。

加纳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国土面积仅有23万平方公里,却拥有长达562公里的海岸线,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5世纪,葡萄牙、荷兰、英国的殖民者登上了非洲大陆,他们意外地发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埋藏有大量的黄金,几个国家都不想让这笔财富落入到其他人手中,在进行了一番复杂的政治斡旋后,1901年,英国人成功将它纳入了自己的殖民版图。

由于加纳盛产黄金,英国人便给这个地方取名为“黄金海岸”,淘金者来到此处,将挖掘的黄金源源不断地送回自己的祖国,让本国的黄金产业迎来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已经渐渐走向了宿命的终点,1957年,这片黄金海岸又恢复了它古老的名字加纳。

尽管加纳的淘金史已经有几百年,淘金者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挖出了一堆又一堆的黄金,但是直到今天,这里都是盛产黄金的地方。

在上林人流传的故事版本中,当初那个挣了一个亿的人正是来到了这片土地,他通过自己的头脑和高超的采金技术,最终走上了很多人难以企及的巅峰。

因此,加纳这个地方也变成了上林人心目中的圣地,他们纷纷来到此地,希望这片土地能让他们的梦想成真,他们和之前那个人一样,每个人都押上了自己的身家。

许多上林人就这样踏上了淘金的旅程,他们自己的故事本身也变成了一段传奇,人们给这群人取了一个略带江湖气息的名字——“上林帮”。

他们就像水浒里的绿林好汉,怀着一腔孤勇走向了一条未知的道路。

聪慧的上林人,独特的采金技巧

上林人的聪慧在淘金事业上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加纳是世界知名的生产黄金的地方,即使是远在重洋的中国人也知道“黄金海岸”的名号,这样的地方很早便吸引着许多淘金者。

事实上,一开始去加纳淘金的中国人并不是上林人,而是东北人,东北原先作为工业重地,在当地就有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工人,由于东三省进行了工业调整,许多工人便率先去往加纳淘金,最早前往加纳的,是东北黑龙江人。

但是由于东北人性格耿直,为人宽厚,这样的性格虽然很好,却不能胜任海外淘金那样的生活,于是他们陆续撤了回来。

90世纪,湖南株洲也有人想去加纳碰碰运气,不过他们再次宣告失败。

只有上林人凭借自身的坚韧和过硬的技术,在加纳将淘金几乎做成了一门产业,上林人的智慧体现在他们的经营方式上:

在他们到达加纳后,他们并没有像无头苍蝇那样到处乱撞,而是先了解了当地的情况,与当地的地主建立合作采金关系,再将每个人带来的本金凑成合股资金,用于国内采购挖土机,与此同时,上林人逐渐在非洲和国内建立了黄金生产线。

一切准备已经就绪,上林人才开始采金,这个时候他们便展现出了他们高超的技艺,上林人有看金的独门经验,在开采前,他们先清洗出一小片土地,一洗出来就知道里面有没有金子。

采金的工艺流程并不复杂,早上七点半出工,在矿地挖一个深约10米的洞,在洞底放炮,将炸出来的石块运回村庄,让人敲碎并拿到河里冲洗。

由于这样的采金方式比较繁琐,导致时间长效率低,上林人便凭借自己机智的头脑改进了挖土的机器,使原本平平无奇的挖土机变成了专业高效的采金机。

尽管每个上林人都是怀揣着发财的梦想来到此地,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去当老板,有的上林人便凭借自己的这门手艺受雇于开采的老板,他们照样拥有了丰厚的收入。

上林籍的工人每个月有6000底薪,同时他们对挖出的黄金可以提成2-3%,这样,3年下来,就算打工也有30万元左右的收入,这个收入虽然算不上很高,但是也比在家里种地要好上许多。

采矿的老板也会聘请当地人去为他们做工,尽管发给他们的工资没有发给上林籍的工人高,但是他们开出的价钱也是当地薪资水平的好几倍,因此也有许多当地人愿意工作。

就这样,上林人将在加纳的淘金工作做得有模有样:加纳矿业商会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加纳全国黄金产量为30万盎司,其中30%来自于小型矿场,而上林人控制的小型矿场高达40%。

2013年初,上林人在加纳的投资达到最高峰,每天从上林发往加纳的货物集装箱就有7-10个,一个集装箱就是一条上林人制造的黄金生产线。

黄金、枪支、病菌:上林帮背后的故事

但是上林人的淘金生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任何事情都存在成功的概率,在这些淘金者身上,一个一个纸醉金迷或黯然失意的故事就此产生。

在去往加纳的淘金者中产生了许多的衣锦还乡的传奇,前前后后共出现了6-8个身家上亿的成功人士,有人在从香港去往广西转机的途中,用电话在商场中订购高档跑车和别墅。

但是故事的另一边也有不少的龃龉,也有很多人一腔热血地赶往加纳,最终颗粒无收,还负债累累地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然而,在“上林帮”身上发生的故事还远远不止于此。

在美国西部片中,黄金、枪支和尘土飞扬的沙地往往构成了电影的主要元素,在上林帮中,这样的故事也不会少,电影中上映的情节从来就不是艺术加工,而是上林人的现实写照。

在上林人衣淘金背后的故事,还埋藏着鲜血、枪支和病菌的线索。

上林淘金者在加纳吃到了甜头,这引起了本地人的不满,财富令人痴迷,也可以令人疯狂,针对上林人的抢劫就此展开。

曾经有一位上林人遭遇抢劫不幸死亡,赶来收尸的同事工人发现,尸体上有AK47打出的27个弹孔。

在异国生存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上林人来得也不算太光彩:加纳的法律将自己国家的金矿分为大矿和小矿,法律规定25亩以下的小矿仅供本国的人开采,而大矿至今牢牢地掌握在英美国家的手中,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法律没有拦住发财心切的上林人,他们通过仔细地研究,成功找出了法律中的一个漏洞:他们和当地掌握产权证的酋长商量好条件,并将一部分股权让出,从而绕过法律进行开采。

加纳人认为,中国人的开采工作不仅没有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破坏了加纳的自然资源。

因为加纳法律规定,在当地开采的黄金要在加纳黄金市场进行,而上林的淘金者们自己创立了黄金的产业链,他们可以直接将挖得的黄金销往湖南、浙江和福建,从而获得更高的的利润。

上林人当然知道自己来路不正,也知道他们在加纳挣得的巨额财富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为了保证安全,上林淘金者常常会选择结伴而行,三四个工程队约定好一起出动,一起采金卖金,到最后甚至干脆住在同一个地方。

采用这样的方式,就可以保证每次出行都能集中七八名保镖,在非洲持枪是合法的,很多上林淘金队的手上都有几支AK47,金矿工地也时常配备着猎枪和手枪,有人估计,上林淘金者的持枪数量共计上万。

由于上林人对枪支的需求量很大,甚至让当地枪支的价格也一路飙升,达到了翻倍的程度。

尽管如此,上林人依旧无法避免被抢劫的命运。

前来抢劫的劫匪手上都拿着枪,冒着热气的枪管指着中国人的脑袋要钱,为了保住性命,许多人只得将自己手中的货币和黄金交出去,如果不交,就会被一枪崩掉。

不少有合法工作证的中国工人在当地遭到洗劫,报警的作用形容虚设,当地的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