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势巅峰红官印(赫赫有名的军机大臣,到底有多少权力,与丞相相比如何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赫赫有名的军机大臣,到底有多少权力,与丞相相比如何

封建社会皇帝实行的是家天下,天下大事都是他一人说了算;但是军国大事那么多,他一个人显然忙不过来,必须要有人协助。

帮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级别的官员,恐怕非丞相莫属。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丞相这个职务,秦国从武王开始就设立了左右丞相之职;大名鼎鼎的卫国商人吕不韦,就担任过秦国的丞相。

丞相等于是一国的总理,左右丞相总理礼、户、礼、兵、刑、工六部事务,重大事务都归丞相负责。

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杀掉了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

继任的建文帝朱允炆,用内阁制度制取而代之。所谓的内阁,就是由几个大学士组成。

到了清朝,雍正沿袭了前朝制度,继续依靠内阁大学士来帮助皇帝治理国家,实行集体领导制度。

但是与此同时,雍正皇帝还设立了军机处,其首脑称军机大臣;乾隆即位后,设立了领班军机大臣,一般都由满人担任,汉人担任领班军机大臣的不多。

军机处顾名思义是处理军队事务的,跟明朝的兵部职能相似;但是两个部门又有所不同。

明朝的兵部单纯处理军队事务,而且是在内阁领导之下;满清的军机处是权力中枢,处理国家全部事务,同时直接对皇上负责,跟内阁平起平坐。

那么,军机大臣到底有多大权力,跟前朝的丞相相比,哪个权力更大?

前面说过军机处是独立于内阁的,所以军机大臣比明朝的兵部尚书权力要大,而且它主管的事务是政务并不是军事方面的。

慈禧时期的军机大臣,还兼管外交事务,即兼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如此一来,军机大臣和兵部尚书的权力有霄壤之别。

但是如果跟丞相相比,军机大臣的权力微不足道。

因为丞相就是国家的最高行政主管,而且在大多数朝代丞相最多只有两人,即左右丞相。

所以丞相权力非常大,有时候连皇上都能架空,掌握着各级官员的任免权力,文武百官都要看他的脸色。

因此,中国历史上,专权的丞相层出不穷。

秦朝的丞相赵高,能指鹿为马、废掉太子,决定大秦江山接班人;东汉末年的丞相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见皇上的时候可以带着武器,还可以免去参拜之礼。

唐朝时的宰相即丞相李林甫口蜜腹剑,连唐玄宗李隆基的大舅子杨国忠都要忌惮他三分。

李林甫甚至还训斥官员说:“你们就像牲口棚里的马,谁默不作声就能吃饱喝饱。”他当权19年,一手遮天、把持朝政,文武百官噤若寒蝉,没有人敢提意见。

宋朝的丞相(宋朝叫宰相)秦桧也是权倾朝野,他甚至可以蒙蔽宋高宗,将抗金名将岳飞用12道金牌召回,解除了他的兵权,并且再以”莫须有”将其处死于风波亭。

整个宋朝,宰相的都大权在握,出了很多有影响的宰相:辅佐了两代君王的宰相赵普,主持签订檀渊之盟的宰相寇准,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宰相王安石,领导了开禧北伐的宰相韩侂胄等有作为的宰相,也出了蔡京、贾似道这样胡作非为、蒙蔽皇上的宰相。

毫不夸张地说,宋朝皇帝都要看宰相的脸色说话,他们经常到屈尊到宰相家去。宋徽宗曾经多次到蔡京家去喝酒,加深感情,每次都赏赐金银财宝无数。

蔡京掌握了宋朝的人事大权,全国官员升迁全在他一句话,蔡京的儿子蔡攸、蔡倏、蔡袺,孙子蔡行,都当了大学士,就连蔡京家陪嫁的侍女,也被封为夫人。

元朝恢复了丞相的叫法,权力也不低于宋朝宰相。

元朝建立后,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朝的宰相,六部也归中书省丞相管辖。

丞相的权力有多大?《元史·百官志》‘记载:掌军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大意是说,元朝时的左右两个丞相权力非常大,掌握着国家大政方针决策权,甚至皇位继承的大事也都是他们说了算。

客观地说,明朝之前的丞相(宰相)是全国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管理国家,丞相左右着国家走向,影响着历史进程,皇上的权力受到削弱。

这也就是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处心积虑要废除实行了两千年的丞相制的原因。

可惜,明朝的皇帝黄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即使实行了内阁制,也没有避免皇帝被架空的命运。

明朝的严嵩和张居正权力一点也不亚于古代权相,将皇帝彻底架空,把他们玩得团团转。

清朝建立初期,实行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即军国大事由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

由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的满洲王公贵族地位较高,说话非常有分量,皇帝权力受到制约,如果他们与皇帝意见相左,皇帝也不得不做出让步,收回成命。

如此一来,皇帝当的太憋屈了,久而久之,皇帝就有成为傀儡的可能。

康熙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议政王大臣会议慢慢废除,成立了南书房,即后来的军机处。

军机处跟明朝的内阁表面相似,但实质上有所不同,军机大臣的权力小了许多。

军机处类似于内阁,也是集体领导,人数比丞相(宰相)多。

雍正时期,军机大臣人数为6到7人;乾隆统治时期,军机大臣最少4人,最多是10人之多。

嘉庆、道光和咸丰年间,军机大臣的人数在4到6人;同治和光绪统治时期,军机大臣也保持了这个规模,保持在5到6人。

而且军机处不光有4到10位军机大臣,还有军机章京10到16名。

人数多了权力就会被分散,被制衡,避免了一人大权独揽的可能。

而且在清朝军机处人员的成分非常复杂,里面有满人有汉人,有亲王有大学士,有的则是从六部尚书在选拔。

民族比例上讲,满族人数居多。

比如雍正时期的军机处,主要成员有四个满人:怡亲王胤祥、大学士 富宁安、大学士逊柱、大学士鄂尔泰。

两个汉人:大学士张廷玉、户部尚书蒋廷锡。

本身满人是统治者,他们在军机处处于支配地位,主要是为了监督汉人;汉人在军机处地位不高,但他们也是对皇帝负责,如果满人做了什么违规的事,他们也会忠于职守向皇帝汇报。

所以他们彼此都非常防备,很难走到一起,组成利益集团;如此一来,皇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退一万步讲,即使军机处的人拧成一股绳,团结在一起,他们的权力也非常有限,跟丞相无法相比。

之所以如此,跟军机处的只能有关。

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好比一个办公厅加顾问委员会,或者智囊团。

皇帝制定大政方针的时候,会向军机大臣咨询,征求他们的意见。

但是决策的时候,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除此之外,军机大臣还负责根据皇帝的意思拟定圣旨,草拟文书。上谕形成后,军机处负责传达圣旨,可以不经过六部,由军机处直接发给有关官员。

雍正朝的军机大臣,不过是传旨办事,对制定政策起的作用不大。

雍正帝创立军机处主要目的是加强集权,军机处的职能,跟明朝时期的秉笔太监有点相似。

因为皇帝成立军机处并不是让军机处跟自己分权,所以军机大臣的权力非常有限,可以说小的可怜。

乾隆时期,军机处被赋予实权,职责有所扩大:“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至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

这意外着军机权限大大提高,职能跟内阁不相上下,成为全国政事的中枢。

但是即便如此,军机大臣的权力也非常有限,因为皇帝掌握着和国家四品官员的任免大权,清朝很难出现严嵩第二。

但是事在人为,遇到魏忠贤这样的太监,皇帝也会成为傀儡。

乾隆时期出了个军机大臣权倾朝野,权力不比丞相差,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