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申请博士的经验值得分享?读博需要哪些基本的条件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有什么申请博士的经验值得分享

Tim Dettmers 曾经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如何申请读博,好在努力收到了回报:他收到了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以及纽约大学的录取通知,他目前已经在华盛顿大学读博。他这篇博客总结了如何一步一步进行博士申请,告诉你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文中讨论了目的陈述(SoP)等申请材料以及如何让这些申请材料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主要讨论深度学习及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及其他深度学习子领域的博士申请。作者默认你已经具备较强的学术背景,即可能已有一篇或多篇论文发表,与多位研究人员合作过等。本博文旨在帮助你提升申请名校博士项目的机会。

本博文将首先指出 PhD 申请中重要的东西,然后介绍申请材料以及如何看待这些材料,然后简要谈谈申请过程。主体的最后一部分围绕择校展开——哪些学校对于我来说太好或太不好?结尾处选摘 Twitter 的问答。这份 Twitter 问答将定期更新,读者可前去提问。

Twitter 问答地址:

读博需要哪些基本的条件呢

本人工作已签,博士论文外审中,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过来人,这个问题可以从自身条件(内因)和外部条件(外因)两个角度去分析!

  • 自身条件是决定性的,在本人看来,博士宽进严出的机制基本决定了没有读不了的博士,此话怎讲呢?只要你主观愿望是想读博,并且一心想通过读博去追求更高的认知层次、改变自己目前的竞争劣势等,同时愿意付出足够的时间成本,那么大部分学校的博士你通过自身努力都可以申请到,即便你原来的学校层次再差!大家可能觉得我在说风凉话,好学校的博士招生名额毕竟是有限的,在现在流行的优中择优的考核制选拔机制下,去名校争取到一个名额很难,这我完全赞同,可是大家想过吗?假如你愿意花两年或者三年去争取一个意向导师的名额呢?在此期间大家可以去意向导师团队去做科研助理,生活费一般可以保证,只要你表达出足够的意向,持之以恒,导师一定会要你的,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读博一定程度上是意志品质的较量,有些学生可能稍微笨一点,但是很努力,导师带起来虽然累一点,但是一定能将他(她)带到毕业,大部分学校最后读到博士的学生不一定是最聪明的学生,但一定是最有毅力最能坚持的!所以在明白这个道理的基础上,假如你愿意花2-3年时间去给意向导师做一个科研助理,让导师感受到你的读博决心,那么你一定可以的!我举一个初恋她师兄的例子!她师兄来自一个二本学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一心想读浙大,所以跟着浙大那个老师做了两年的科研助理,最后那位导师收了他,而目前那位哥们在宁波大学任教!
  • 这里面有个时间成本的问题,好多人也许觉得花两三年时间这样做不划算,值不值需要你自己评价!说实话,想的多、会算计的人不适合读博,时时刻刻权衡利弊,学术一定不会做的咋样,读博需要一股傻劲,简单一点,耐得住寂寞,又喜欢科研,那么一定可以做点东西出来的,那么博士毕业自然也不是问题!
  • 外部条件从来都不是决定性的,所以本人暂不评述!

本人是一个简单的人,学术一般,但是对学术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所以在本人看来,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如果你想读博,最重要的就是个人意志品质,就这一点,知识储备、科研起点低等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

读博士怎申请

将详细介绍国内博士申请的相关内容包括:读博原因,申请过程,收发邮件常见问题,博导的选择等等。

为什么读博?首先,你要明确一点,读博不会让你可选择的工作范围变得更大,毕业后工作年薪也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如果单纯希望读博之后找一份体面、年薪高的工作,建议你慎重考虑这条道路。读博年限为4-8年,博导很有可能让你5,6,7,8,年毕业,且你要面临巨大的科研压力,有多大呢,没有假期,每天不是在赶deadline就是在赶dealine,以及你要为你的博导做很多很多事,比如写基金本子啦,翻译文献啦,审稿啦等一系列会让你崩溃的事。到头来,你的科研学术能力不断上升,而你的社会经验依然为0,举个例子,硕士现在进国电年薪可到20万,博士进去呢工资高不了多少,但硕士已经在里面工作了4,5,6,7,8年了,可能已经升职升职加薪加薪了。所以博士与硕士相比工作上没有太大优势,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可以进各种企业的研究所,进高校当老师等等成为一名光荣的科研工作人员。所以,想好了吗,读博需要你有一颗真正热爱科研的心,希望将时间用在科研上而不是为了找工作。

申请过程。博士不像硕士一样全国统一招考,每个学校有各自的招考时间,需要你密切关注学校官网的博士招生,在此之前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提前联系好导师!导师一般在4月份就可以联系了,举个例子,现在是2019年2月份,在读研二下学期的小同学,你们可以在2019年4月份就可以联系了。当然4月份有点早了,但是先到先得嘛,我联系一个博导的时候,她博士生只有1个名额,但因为有个1月份就给她发邮件的同学,她就早早就定下了。这是极端的例子,太早联系大多数老师是不回的,所以5,6,7这三个月份这是高峰期,你会发现老师在这个时候邮件回复的最为积极且数量很多,接近百发百回。如果再晚8,9月份,你会发现,好多博导名额都满了。但是在这三个月份还没找好几个博导的同学也别担心,我的博导就是在9月末才联系上的,之前我也和几个博导已经保持了联系,也见过面了,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个最晚的博导,师生缘很重要,从4月开始,你就可以上各大高校的官网选老师,看好谁就先把他收藏起来按照想跟程度排个序,时不时从排名低的发几封邮件,5,6,7月份重点多发发发。联系博导优先选择邮箱且学校官网上公布的导师邮箱,导师一定会看,他们也希望招到自己心仪的学生啊,所以放心大胆去发邮件。博导邮箱在各大学校官网老师介绍中都有,至于如何发邮件分为两部分,第一邮件正文,切记简明扼要。例子模板如下(内容较全,自己用过总结的):

尊敬的XX老师:

您好,我是来自XXX学校XXX学院的学硕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是XXX,希望申请您的研究生。

选择读博,原因是XXXXXXXXXXXXXX。

在硕士学习期间,XXXXXXXXXXXXX(自己的科研成果介绍,发了几篇论文,发在哪里,如果没有,投了几篇,投在哪里,简单有重点的介绍)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看完这封邮件,我的简历在附件中,期待您的回复。

祝您XXXX,XXXX!

学生:XXX

第二简历,邮件正文没有写的和写过的内容详细写在简历中,放在附件中就行了,简历可以包括:个人概况、学业情况、研究方向规划、教育背景、外语水平、业余爱好、性格特点。简历模板好多网站上都有免费版,下载下来,简单修改一下就可以啦。

收发邮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1博导不回信息。 博导一般不会立刻就回,一般等2-3天是正常的,甚至一星期,一个月。我联系过一个博导1个月才回我,他出国一直没有看邮件回国后才看到我发的邮件,哈哈哈。所以博导不回耐心等1个星期,再不回且自己真的特别喜欢这个博导,那就再发一次,没关系的,这个时候就是你选博导,博导选你的时候,谁积极谁主动谁就更有可能跟到心仪的老师啊。第二次还没有回的话,可能这个博导像刚刚讲的那个博导一样没看到或者不招生或者名额满了或者他在等更合适的学生,赶紧再多联系其他导师吧。2博导回复官方。就是说欢迎报考之类的,这只能说博导认为你比较合适但不是最合适的那个,对于这种回复,你可以积极跟博导再发一封邮件尝试,也可以放弃他找更加合适的。3博导回复积极。积极回复一般是指博导提出见面或者电话进一步联系,这种是最好的回复啦,你需要做的就是积极展示自己,让博导看到最好的你。

如何与博导保持联系。在经历邮件的发送以后,你会发现自己会与几个博导保持了固定的联系,但这个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