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败乃兵家常事的意思(胜败乃兵家常事什么意思 胜败乃兵家常事啥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胜败乃兵家常事什么意思 胜败乃兵家常事啥意思

1、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经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指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就是说一次失败了不要紧,只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定会成功!

2、出处:《旧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负,兵家常势。”(注:势:通假字,通事,事情、事物。)

胜败乃兵家常事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说的,
比如说,如果你失败了然后损失过于惨重,你说这样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你觉得合适吗?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国家有60万兵力的军队,结果遭到一次惨败这次惨败60万兵力仅剩30万,这就已经让一个只有这点兵力的国家都已经元气大伤,都快进入半死不活的程度了,然后你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你觉得这些将士们听到这句话还会一样鼓起士气吗,他们还会听到你说的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就不会一蹶不振了吗?
所以,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说的,你虽然失败了,但也得看你的损失算不算严重,如果你失败了而且还损失惨重,而你还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是完全不适合的.
但是,你失败了但没有遭到严重的损失,才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
失败了无所谓,我是不同意这种说法的,失败了,得总结失败的经验,得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为什么会失败,然后吸取失败的教训才对,不能把失败当成无所谓的事,更不能不把失败放在心上.
倘若不把失败放在心上还当成无所谓,这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功的.

胜败乃兵家常事 的乃什么意思

楼主你好!

胜败乃兵家常事的意思是:兵家作战胜利和失败都是很正常的,意指不要太计较输赢,输赢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美不胜收,风景名胜,胜人一筹,胜败乃兵家常事,里的胜是什么意思

美不胜收
【解释】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风景名胜——胜:优美的:地.景.境.迹.状(胜景).
胜人一筹:占有优势,比较起来,胜过别人一点.
胜:超过
胜败乃兵家常事: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经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指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胜:胜利

题乌江亭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题乌江亭⑴
胜败兵家事不期⑵,
包羞忍耻是男儿⑶。
江东子弟多才俊⑷,
卷土重来未可知⑸。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⑵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⑶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⑷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⑸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白话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创作背景
杜牧于会昌元年(841年)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诗类似。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历代评价
《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曰:牧之于题咏好异于人,如《赤壁》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题商山四皓》云:“南军不袒左边袒,四皓安刘是灭刘。”皆反说其事。至《题乌江亭》则好异而叛于理。诗云:“胜负兵家不可期······”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
《围炉诗话》: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着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上,义山“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是也。······露圭角者,杜牧之《题乌江亭》诗之“胜负兵家未可期……”是也。然已开宋人门径矣。
《历代诗话》:牧之数诗(按指本诗及《赤壁》、《四皓庙》),俱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谢叠山所谓“死中求活”也。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又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诗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