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玄同身为鲁迅伯乐,为何说出:若鲁迅来师大讲演,主任我不当了?钱玄同的对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钱玄同身为鲁迅伯乐,为何说出:若鲁迅来师大讲演,主任我不当了

他生于清末的一个旧官僚家庭,在封建等级森严的家庭氛围之下,接受了传统的儒学教育,却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是一个敢于向旧礼教宣战的先锋大将,倡导自由、民主、平等,他叫钱玄同。

他亦出生在封建家族,原本立志做一个医者,去日留学只为了精进医学造诣,却深感祖国的病痛根本无法为医者所医,于是弃医从文,同旧世界作斗争,成为文化革命的主将,他叫周树人。

有着相同追求的他们,曾经互为知己, 是钱玄同促进鲁迅写下那篇名动中原的《狂人日记》 ,鲁迅曾经将钱玄同引为伯乐,可后来他们却决裂了,是有人忘恩负义,还是其中另有隐情?

1904年9月,鲁迅前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在这里他认识了藤野严九郎,也就是后来他作品中所说的藤野先生,那时候的鲁迅还没有意识到国民之重疾,所以就想学好医学。

1906年1月,鲁迅在校内参加了一场教育活动,他和同学们在课间一起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这次观影活动让他深受刺激,他突然发现,医学只能医国民 健康 ,却无法医国民思想。

于是选择弃医从文,直接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想要去寻找专门医治国民疾病的药,但在这时,家里写了一封信,说是他的母亲病重,鲁迅着急忙慌的回家,结果遇到了坐在屋子里的新嫁娘。

他被哄骗着和他根本不爱的朱安结了婚,国之不幸与个人的不幸,加注在一个人的身上,一个想要用笔墨文章唤醒沉睡的中国人的自由青年,彻底被现实与封建传统所打败。

面对残酷的现实,他迷茫无奈又消沉,这时的鲁迅在教育部从事文案翻译工作,每天翻阅古籍,抄古碑文,其实就是做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朝九晚五,颓废而不安。

就在这个时候,鲁迅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钱玄同,钱玄同当时是《新青年》杂志的,其实他们早就认识了,而且同为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不过那时他们交往不深,只是钱玄同经常向他约稿而已。

1917年8月,钱玄同在和周树人、周作人兄弟二人闲谈的时候,突然对着好久没有写一点东西的周树人说道:“我想,你可以写点文章!”

周树人十分哀痛的回答道:“ 如今的中国,就好比一个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如果有人打扰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苦头,你倒认为对得起他们吗?

这就是鲁迅的迷茫与消沉的原因,他想振臂高呼,可又无奈于国民的无动于衷与麻木不仁,这座阴沉又消极的铁屋子,他自感没有办法突破,又不想做那个大声叫嚷的人,只能痛苦而又清醒的活着。

钱玄同当时是一个十分激进的革命者,他并不愿意见证好友就这样颓废下去,于是立即出现反驳道:“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了,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来这铁屋的希望 。

就是这一句话,让周树人提起了放下许久的笔,用一种辛辣而又讽刺的笔调写下了那篇震惊中华大地的惊世名作《狂人日记》,开启了中国白话文小说的 历史 篇章。

1918年5月15日,在钱玄同作为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1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极其深刻地揭露了封建人少“吃人”的本质。

也就是这一篇小说,让鲁迅这个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他的原名周树人倒是不为人所知了,从此,鲁迅在文坛上名声大噪,很快就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与文化革命的领军人物和倡导者。

钱玄同和鲁迅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从普通的朋友成为了知己好友,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来,钱玄同是对鲁迅有着知遇之恩的伯乐。

可是这样一对相知相惜的挚友,后来却关系破裂,甚至走向了一种十分糟糕的境地,他们几乎成为了仇人。

鲁迅与许广平的情书日记《两地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用来描写钱玄同——“ 胖滑有加,唠叨如故 ”,这种略带讥讽的语言用在好友身上明显是不妥的,更何况还是写给自己的爱人。

当时钱玄同的身材比较胖,鲁迅经常抓住钱玄同的这一特点进行嘲讽,语词之间极尽挖苦之能。

钱玄同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一笑置之,并没有说什么很刻薄的话,只是说:“ 你要讨厌那就讨厌去吧,以后不见就是了 。”这样说来,倒真是鲁迅的不是了。

其实从一开始,两人的交往就不太合拍,钱玄同虽然欣赏鲁迅的才华,但对鲁迅的性格实在是适应不来,鲁迅为人尖刻是众所周知的,对自己不满的人和事总要出言讽刺。

而钱玄同虽一开始十分的激进,不过后来为人却比较温和,说起性格与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倒是十分合得来,或许从这里可以隐约看到他们决裂的真正原因。

当时周氏兄弟反目成仇成为了留在文学史上的一个谜团,而作为好友的钱玄同站在了周作人的那边,这自然是激起了鲁迅的不满,更何况周作人后来还做了汉奸,这更是让鲁迅和钱玄同的关系走向了末路。

不过他们彻底反目还要从1929年说起。

1929年5月,两个人在孔德中学相遇,钱玄同看到好友主动凑过去问道:“你的名片还是三个字吗?”原本只是好友之间的道歉,却被鲁迅理解错了意思。

鲁迅直接轻蔑的回答道:“ 我的名片从来没有两个字,或者4个字的 。”这句话就是在讥讽钱玄同故作玄虚,因为当年钱玄同的名片上印着的是“ 疑古玄同 ”4个字,其实就是仿效古人将号加在名字之前,当时很多文人都用,但鲁迅却是瞧不起的。

文学革命思想走到后来,钱玄同的观点偏向了保守,而鲁迅则一直保持着激进的革命热情,众所周知,当时文化运动期间,各路党派之间的争论一直不休,两个人的文学观念不一样,自然也就注定了他们走的路不一样,那决裂也就情有可原了。

人到一定的年纪,思想观念都会平和下来,钱玄同人过四十,当年冲击封建文化的豪情与雄心渐渐的消失,整个人偏向了平静,而鲁迅到了后面思想越来越昂扬,文学革命的激情越来越热烈,两人自然而然也就分道扬镳了。

到了1932年11月, 两人几乎成为了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鲁迅的从上海回到北京探亲,当时的钱玄同在北京师范大学当国文系主任,两个冤家又遇到了一起,自然就会有一系列矛盾。

当时鲁迅声名在外,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们都十分希望能听到鲁迅的一节课,但作为普通学生,自然是无法得知鲁迅地址的,于是满怀信心地去找他们的系主任钱玄同,没想到这却触碰到了钱玄同的逆鳞。

钱玄同一听到学生们的意见之后,怒发冲冠,直接叫嚷着:“我不知道,我不认识有一个什么姓鲁的。”

当时有描写这一事件的人,记录钱玄同的状态说“ 好像炸弹爆炸了似的叫嚷

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是真的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不过当时的学生可是十分仰慕鲁迅的,系主任不答应,并不阻挡他们的热情,一群学生也生气了,铁了心的要去找鲁迅,他们甚至自发的前去寻找鲁迅的住所,反正北京就那么大,他们一定会找到的。

一向稳重的国学大师,听到这个事情之后,如同小孩子一样的撒泼威胁,“ 要是鲁迅到师大来讲演,我这个主任就不再当了 。”

学生们却并没有被钱玄同吓到,直接去请了鲁迅先生,甚至还把钱玄同的态度告诉了鲁迅,鲁迅最后还是在北平师范大学做了演讲,给青年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钱玄同知道后十分生气,但却没有辞职,此事也成为鲁迅后来嘲笑的把柄。

钱玄同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他曾经的思想激进的让人有些无奈,他曾经公开说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