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姓的来源和历史(姚姓氏咋来的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姚姓氏咋来的

   作为中华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姚姓源出有三:
  1、主流出自妫(gui)姓,是五帝之一虞舜的后裔。相传,帝尧接受了四岳的推举,决定由舜接替自己担任首领。舜在位期间,使上古时期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史记》赞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因此,中华民族尊虞舜为道德文化的始祖,这也是所有姚姓族人引以为荣的骄傲。
  相传虞舜因生在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尊虞舜为得姓始祖。南宋郑樵的《通志�6�1氏族略》说:“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至于姚墟的确切位置,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位于今河南省范县南,唐朝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中引用《括地志》的记载:“姚墟在濮州雷泽县东十三里。”另一种说法是位于今山东省荷泽县东北一带。
  郑樵《通志�6�1氏族略》还明确说到,虞舜“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妫姓是虞舜的本姓。由此可推知,姚姓即出自妫姓。
  从得姓始祖虞舜至今,姚姓至少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著名姓氏之一。
  2、少数民族改为姚姓。据有关史料所载,西晋时有羌族首领姚弋仲,原是汉朝时西羌烧当氏的后裔,自称是帝舜的后代,因此改姓为姚。《晋书》中记载:“姚弋仲南安(治所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赤亭(今陇西县西)羌人也。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其后烧当雄于洮罕之间。”由于姚弋仲之子姚苌后来建立了后秦政权,羌族姚姓迅速繁衍,并逐渐与汉族融合,在姚姓发展的大动脉里注入了新鲜血液。
  3、出自子姓。据《路史》记载,春秋时古姚国是商族的后代(商族是子姓),他们便以国为氏,称为姚氏。
  以上三个来源,第一源是主流,史称姚姓正宗。因此,当今大多数姚姓族人都尊虞舜为得姓始祖。
  又据《史记�6�1五帝本纪》载:“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由此可推知,虞舜是黄帝的八世孙。因此,大多数姚姓族人又尊黄帝为血缘始祖。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有他姓融入姚姓中,从而扩大了姚姓的人数和影响力。
  1。据《高丽史》记载,金时女真人中有姚姓。
  2。《明史·姚善传》记载:“姚善,字克一,安陆人,初姓李。”说明安陆李氏有一支因故改姓姚。
  3。《续通志·氏族典》记载:“明朝时赐蒙古贵族饶五十姓姚名智。”
  4。《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耀佳氏、纳喇氏后均有改姓姚氏者。”
  5。德昂族拉耐氏族,汉姓为姚。此外,苗、水、羌、拉祜、满、彝、蒙古、土家、壮、白、俄罗斯、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分支与迁徙分布
   姚姓诞生后,主要在河南发展,相当长时间内并不太兴旺。
  直到西汉中后期,虞舜的第六十六世孙田延年作为田氏齐国的后代,在汉昭帝时任大司农。因奸臣诬陷他贪污,羞于坐牢,自刎而死。其子田渊恐受株连,逃至吴兴郡。吴兴有归安县,因 “归”与“妫”同音,而远祖虞舜本为妫姓,于是便改姓妫。其孙妫平,西汉末年任谏议大夫、京房易博士,后来官至冀州刺史。自他开始,恢复古老的姚姓,自称姚平,吴兴姚姓因他而兴盛起来。
  新莽代汉,搜求舜裔姚氏,以续虞舜的香火。结果征姚平之子、七十世姚丰为睦侯,封国于代。王莽败亡后,姚丰复回吴兴(今浙江省吴县)。此后,姚姓在吴兴基本稳固下来,并代代相传,繁衍生息,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姚姓最著名的一支。
  到北魏时期,吴兴姚逐渐壮大开来,并反向中原内地回流。至唐代初期,流播遍及浙江、江苏、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广东、四川、安徽、湖北等地,逐渐演化出“陕州姚”(河南三门峡)、“桐城姚”(安徽桐城)等分支。
  北魏时期,吴兴姚的姚纲仕魏,举家徙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成为陕州姚姓的起家之祖。自姚纲至唐代中叶,陕州姚累世出显宦,到九十世唐代姚崇时,显耀盛极一时。其间,姚崇父姚懿移居洛阳,成为洛阳姚氏的肇始。
  桐城姚也源出吴兴,明清时期因代出文才大儒而名扬天下。特别是到了姚鼐这一代,更是将桐城姚推向了“吴兴第一名门”的地位。
  除了陕州姚、桐城姚,还有一支比较重要的姚姓“福建姚”也源出吴兴。姚姓进入福建大约在唐初。据史书记载,陈元光入闽开漳州时,就有姚氏相佐,其后,又有姚氏从福建迁入广东、海南等地。
  在北方兴盛起来的另一支姚姓,则是羌族姚姓“南安姚”。
  西晋末年,羌族首领姚弋仲在乱世中崛起,自称虞舜之后,合族改为姚姓。《晋书》中记载:“姚弋仲南安(治所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赤亭(在陇西县西)羌人也。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其后烧当雄于洮罕之间。” 可见,姚弋仲本是汉代西羌烧当氏的后人,由于他出自南安郡,故由他而兴的这支姚姓被成为“南安姚”。后来,他的儿子姚苌建立后秦政权,羌族姚姓迅速繁衍,姚氏也因为有了这支来自甘肃陇西一带姚姓的加入而壮大起来。后秦政权消亡后,据《晋书》记载,刘裕将姚姓“余宗迁于江南。”因此,江南的姚姓人中也有不少是这支姚姓的后裔。还有一部分沿着西南方向播迁,逐步发展到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其中以云南最为繁盛。
  当今中国之姚姓大多来自吴兴姚和南安姚,这两支姚姓在唐代以前,就已成为今浙江吴兴和甘肃陇西一带望族。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光州固始人、任府兵队正的姚廉洁随之入闽。此后姚姓的繁衍的速度更快,播迁的范围更广,又相继有姚姓前往辽宁,并有陕、甘、豫之姚姓人入迁云南、四川。其中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最多,故唐武德四年(621年),因此地多姚姓而专门设置了姚州。
  两宋时,姚姓已分布于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川、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辽宁等地。明初,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东北等地。原籍广西的福建莆田人姚武定,姚武宽,姚武官进入海南,成为姚姓入琼始祖。江西籍姚姓中的一支,由姚克明、姚克澄跟随明军进入云南后入籍蒙化(现巍山县)。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大批姚姓人从湖广填四川。此时姚姓已广布大江南北,尤以江苏、浙江为最集中。清初,有姚姓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至此,姚姓已遍及大江南北,成为中华大姓。
  根据2007年公安部最新统计显示,当今姚姓人口大约420万,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五十一位,占全国总人口的0.35%。姚姓人口主要集中于安徽、广东、江苏三省,大约占全国汉族姚姓人口的25%,其中安徽占8.6%,为姚姓人口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四川、浙江、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六省,又集中了33%的姚姓人口。从全国范围看,姚姓分布很广,但很不均衡,形成了以皖苏浙、粤湘为中心的两个姚姓高聚集区域。从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姚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北的迂回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转移。
  据有关姓氏研究专家统计,姚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况是:O型占34.4%,A型占29.9%,B型占28%,AB型占8.6%。

百家姓系列故事之姚姓起源

百家姓系列故事之姚姓起源

  每个人的姓氏,陪伴我们走完一辈子,而且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那么你知道自己的姓氏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吗?下面内容由我为大家带来的百家姓系列故事之姚姓起源,欢迎大家学习!

  一、 姓氏源流

  姚氏的来源有三:

  1 出自妫姓。相传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又相传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他的大女儿嫁给妫满,并且封他于陈。传至年仲敬氏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2 出自子姓。据路史记载,春秋时有姚国,为商族的后代,他的子孙便以国为氏,称位姚氏。

  3 他族改为姚姓。据有关史料所载,西晋时有羌族首领姚戈重,本是汉时西羌烧当氏的后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