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havioral(什么是行为遗传学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什么是行为遗传学

行为遗传学,有个专用的英文名字——“behaviour genetics”,又被称作心理遗传学。这个学科,有人说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有人说是遗传学的分支。其实,是谁的分支不重要,反正是一个科学研究方向,只要有人研究就有可能发展。

一,关于这门学科的界定,大多认为是研究生物基因型对其行为的影响,以及在行为形成过程中遗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此看,好像将其归入遗传学更为合适。不少人认为,达尔文是这一问题的最初研究者。但达尔文本人对此并未留下研究记录或发表研究成果。如下的表述可能更为准确——第一,达尔文的确思考过遗传对于动物行为,包括对人的智力的作用;第二,达尔文早期,是多少受到了拉马克“软性遗传”,即获得性遗传思想影响的。不过,他很快否定了拉马克的观点(见文后注解)。 (拉马克)

二,关于这个问题,实际上的焦点在于——个体的行为能力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获得的。最早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的,是英国科学家F.高尔顿(1822-1911)。他研究了当时许多杰出人物的身世,1869 年发表《遗传天赋》一书。他得出结论说,天才人物的家庭成员大多也是天才,而能力也有家族遗传倾向;高尔顿首次用双胎法进行遗传研究,首创许多现代仍在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他首次提出了“优生学”的概念。但也明确指出,拉马克所谓“获得性行为性状”不能遗传。 三,1918年,苏格兰科学家R.A.费希尔试图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理论角度,证明基因和环境因素都可影响个体行为,并发表了研究成果。但是从高尔顿开始,科学家们花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研究智商和基因的关系,其实没有明确而且肯定的结论。1937年,美国心理遗传学家H.纽曼、F.弗里曼和K.霍尔金格等人,对在不同家庭中养育的同卵双生儿进行研究后认为,在一般情况下,遗传因素对他们智力的影响远远大于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是,美国遗传学家R.普罗明在1980年发表研究报告,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遗传因素对一个人智商的影响顶多只占一半。学界认为,上个世纪中叶,是行为遗传学或叫心理遗传学的学科真正创立时间。 (美国遗传学家普罗明)

四,这门学科在研究方法上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人类的发育时间较长,且必须寻找同卵双生儿并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研究。这是对人进行长期遗传研究遇到的明显严重困难。但动物研究却较易进行对照实验,而且容易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因此,一些科学家转向动物研究,主要有——第一,近亲交配法。在同窝动物之间进行交配,可连续交配20代,这样便获得了一种“纯系”动物,它们的后代在遗传表现上都极相似。1978年 ,美国遗传学家J.C.德弗里斯和R.普罗明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后报告——在实验动物身上有一种遗传性状,可以影响动物的学习、性活动、嗜酒、攻击、味觉和疾病的易感性等各种行为。第二,选择性育种法。用表现出某种特殊行为特征的动物进行交配。例如用攻击性很强的大鼠进行交配,以研究这种行为的遗传性质。根据遗传理论可以预知,虽然在同一环境中喂养,针对某种行为特征进行选择性育种,但随着各群之间的遗传差异变得更大时,该行为也变得更加分离。第三,血缘研究法。其理论根据,是个体间的血缘关系越近,相似品性出现的机会也越多。例如1978年有人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该病发病率远远超过一般人群。内向性、外向性、活动能力和气质等行为据信也受遗传的影响。关于人类智力差异,则证据并不充分。 (皮亚杰和他的儿童智力发展实验)

五,说到行为遗传学,最大的争论是遗传因素对种族智商差异的影响问题。1969年,美国的A.詹森发表见解说:“在智力测验中黑人和白人得分的不同可能是由于种族集团的遗传差别所致。”他的观点,不仅迅速受到界内科学家,还受到包括遗传学其他领域、人类学、生物学界的很多人反对,说他根本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和智力测验中存在的“有种族偏向的”因素的影响。目前来看,这一学科大概用“不瘟不火”来形容比较合适。广义心理学、皮亚杰创立的“智力发生学”等等的研究,反而发展迅速。在这方面,基本有两个共识——第一,智力是被个人的经验和学习(源于生活)塑造过的中枢神经系统(源于遗传)的功能活动,是一个先天遗传和后天学习的混合物。第二,智力水平日益明显地受到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但具有相同社会层次的人有明显的智力差异。在遗传性智力结构能否有效地转化为实用的智力功能方面,营养状态、教育水平、家庭生活、儿童福利、社会稳定等因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拉马克提出了用进废退理论)

注解:法国学者拉马克于19世纪初提出了“后天获得性状遗传”的概念。是指生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产生带有适应意义和一定方向的性状变化,并能够遗传给后代的现象。其强调外界环境条件是生物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并对生物进化有巨大推动作用。例如,长颈鹿是因为要吃到树尖上的叶子,才伸长脖子,并把长脖子遗传给后代的。通俗的说法是“用进废退”。这个观点已被科学证伪。

(图片选自网络)

金融学是学什么的

金融专业都学一些什么呢?

  1. 金融专业的主要学习金融学相关课程、经济学相关的课程、还有计算机、数学与统计相关的课程。具体包括:宏观和微观的经济学、公司金融、会计学、金融统计、商业银行管理、金融法政治经济学、证券学、财务报表分析等等。

  2.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金融学其实是有点偏理科的专业。如果数学底子不好的话,学精学金融学会非常的困难,因为他是经济学里面最难的一个专业类别。

  1. 而且这个专业因为很热门,所以报考学校的时候收取的分数也会相对的比较高,如果不是学霸的话,也很难报考好的学校。

  2. 如果在高中的时期,觉得对数学和英语比较擅长的学生,觉得自己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的话,那么可以去尝试学习金融学专业,给自己的职业规划画上一个黄金句号。

最后我们来看看金融学专业有哪些比较好的高校,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四所金融学有名的高校。

  1. 第一所,人民大学。学校的前身是建立于1937年的的陕北公学,后来成为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它是由教育部直属的北京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同建立的是985、211高校,也是双一流高校,是一所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2. 第二所,中央财经大学。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985、211高校,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在财经方面是比较强大的,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3. 第三,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想必大家也非常熟悉了,其他就不多说了。

  4. 第四,厦门大学。也是小编研究生时期就读的高校,大家都知道厦门大学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一座美丽的城市,厦门,厦门大学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高校。

  • 2019年厦门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在世界QS排名当中进入了世界的前50强,厦门大学的金融学专业这几年一直在走上坡路,与国际交流频繁深入,将来的发展会是越来越国际化的,非常有前景的。

学习大数据要有哪些预备知识

大数据是我的研究方向之一,所以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大数据产业链围绕数据展开,有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存储、安全、分析、呈现和应用,涉及到诸多学科的综合使用,不同的岗位需要的基础知识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以大数据工程师岗位,粗粒度的介绍一下大数据的基础知识。

第一,操作系统知识。大数据平台往往搭建在Linux操作系统之上,所以大数据工程师要有Linux系列操作系统的知识。

第二,数据库基础。大数据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数据存储,要掌握传统数据库知识,包括建库、建表、Sql语句的使用等等。当然在学习大数据的时候还要学习Nosql数据产品。

第三,网络基础。大数据的数据来源于网络,尤其是物联网系统,所以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对学习大数据来说非常重要。

第四,程序设计基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