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简介(巨鹿之战,项羽和章邯到底谁胜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巨鹿之战,项羽和章邯到底谁胜

巨鹿之战中,项羽根本就没有消灭秦军的主力,他甚至都没有和章邯所率领的军队进行大规模的正面交锋,但是最终章邯投降了(有条件投降),并且被项羽封王。而项羽则在消灭了王离、涉间的部队之后解了巨鹿之围,他个人也“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两军对战,最终皆大欢喜,是双赢啊。但是实际上后来还是章邯输了,输得一塌糊涂。

首先,章邯、王离、涉间等人对巨鹿已经形成了包围之势,陈馀虽然率领数万士兵驻扎在巨鹿城北但是面对强大的秦军而不敢前往救援(作壁上观估计说的就是他吧),此时是刚刚夺取了楚国军权的项羽挺身而出,他的攻势对秦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但是呢,“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也就是说,小怪兽被项羽大败了,大boss还没登场呢。

章邯率领大军出征,所过披靡,如果好好打的话,项羽未必能够战胜章邯,最起码也是个两败俱伤吧。士气最旺的项羽如果受到打击,其他起义军可能就不成问题了。

但是最先腐化的还是来自内部——章邯因为与项羽“相持未战”而遭到了秦二世的责备,他派长史欣前往咸阳解释,却被赵高阻拦。此时的章邯听取了两个人的意见,他们分别是敌人陈馀和自己人长史欣。他们都认为章邯不论是打胜了还是打败了,追随秦国的话都只有一个惨死的下场,秦国历史上很多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章邯决定投降,决定有条件投降,条件之一就是给自己封王。连自己都不是诸侯王的项羽此时放弃了家仇国恨,答应了这个条件。所以,章邯不再是秦国的将领,而是灭秦起义军中第一个诸侯王。

但是章邯最终还是输了——富有贵族精神,背着贵族包袱的项羽虽然不能杀章邯以复仇,但是却杀光了章邯的部下,二十万人倒在了项羽的屠刀之下。章邯从秦朝的将领,变成了起义军中的光杆司令。

章邯的命是保住了,但是没有兵就等于没了命。

当时秦军实力能横扫六国,为何在巨鹿之战会输呢

巨鹿之战堪称秦末第一大战,也是决定历史走向的一次关键性战役,秦军精锐在巨鹿一役几乎损失殆尽,自此再无和义军抗衡的军事实力。

那么为什么秦军会在巨鹿之战惨败而归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首先从秦军方面来看,章邯与王离各率二十万军队投入了巨鹿之战,章邯秦朝最后的名将,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章邯凭借骊山囚徒组合的临时军一路所向披靡,逢战必胜,杀的起义军一溃千里。

王离履历更牛,爷爷王翦就是秦国四大名将之一,秦王扫六合的首席军事指挥官,父亲王贲也是一代名将,王离堪称将门虎子,另外最重要的是王离统帅的二十万军是秦朝精锐中的精锐,常年在边境抵御匈奴入侵,没错,就是当年公子扶苏与蒙恬统帅的那支军队。

这样来看,秦军方面可以说是汇集了帝国最优秀的将领同最精锐的军队,可以说实力方面毋庸置疑,那么是不是战略方面出了问题呢?

当时秦军方面采取的军事战略是王离二十万大军围困巨鹿城,而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控制周边,感觉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就是解放战争时候解放军最常用的围城打援。

而当时各诸侯援军心里也是非常明白章邯想围城打援的,加之前被章邯那一顿胖揍,心理上也确实忌惮三分,所以都是采取纷纷观望态势,谁也不肯第一个主动出击,战局就这样僵持着。

按理说秦军此时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无论是围城打援,还是彻底歼灭巨鹿城的赵军,对于秦军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战果。

结果乱世出枭雄,碰上了不世处的名将项羽,项羽破釜沉舟众志成城第一仗就打退了章邯,而且还断了围攻巨鹿城的王离大军后勤补给线,章邯数次发起反攻,奈何还是抵不过项羽大军的勇猛。

这时各诸侯军见到最畏惧的敌人章邯都被项羽击败了,士气大盛,纷纷渡河对王离大军发起攻击,这样一来,王离大军突然从围攻的态势变成了被围攻状态,加之粮草被短军心浮动,在起义军内外夹击的情况下很快就溃败了

然后各路义军同项羽调转枪头,气吞山河的对章邯余军发动最后的进攻,章邯早已无心应战,交锋数次,一一败北,最后无奈宣布投降,投降的秦军皆被坑杀,就这样秦军两大主力彻底损失殆尽,秦朝也再无同义军抗衡的军事实力,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综上所述,我们总结发现,秦军实力不存在任何问题,战略指挥也无明显过错,要说唯一的不足,只能说章邯因为对起义军存在心理上的藐视,有些轻敌了,没有意料到西楚霸王项羽的横空出世。不过章邯不是唯一领教过项羽勇猛的人,之后的彭城之战项羽同样以三万大军横扫刘邦的五十多万联盟军,被斩杀的尸首一度让河水断流。

巨鹿之战刘邦有没有帮忙

刘邦此时正在潜水观望,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巨鹿之战的过程。

章邯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项羽等楚将退守彭城。章邯挟定陶大败楚军的余威,率领大军趟过黄河攻打赵国。赵国的军队是不堪一击,是纷纷溃逃,赵王赵歇率领文武大臣、残兵败将跑回巨鹿城。巨鹿城被秦军围困的是水泄不通。

楚军在定陶大败后,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被封为鲁公,出任次将军,范增被任命为末将军。怀王命令他们一同率领大军救援赵国,怀王还把其它几路楚军的指挥权也都交给宋义指挥。后来,宋义和项羽之间由于军事问题多次发生争吵,项羽一怒之下把宋义杀死在中军大帐里,接着项羽对部下说:“宋义和齐国人互相勾结,准备反叛楚国!”由于平时宋义非常苛刻部下,于是将士们接此机会拥戴项羽为上将军。怀王见事以至此,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就顺水推舟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全权指挥楚军。

巨鹿之战,这是一场扭转乾坤的战役!此战楚军若胜,则为楚军挺进关中、推翻秦帝国开辟道路。可是在项羽破釜沉舟、独自率领大军攻打秦军的时候,那些名为前来增援的各路将领(包括刘邦)却各揣心腹事,是裹足不前。到最后,项羽凭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在九个月后大败围困巨鹿的秦军。当项羽召见这些前怕狼后怕虎的家伙们的时候,只见他们都用朝拜的目光仰视,屈膝而行,而此时的战神项羽——刚刚25岁。

项羽是怎么打赢巨鹿之战的

对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巨鹿之战,相信很多人都曾听说过。这场战争,简单来说,就是项羽靠着个人勇猛,以及麾下军队的拼死一战,破釜沉舟,最终大胜秦军,打掉了秦朝的最后一点希望。

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巨鹿之战,其实是一场非常复杂的战争。所谓的破釜沉舟,确实是其中的关键节点,但并不代表项羽随便把锅一砸,把船凿沉之后,楚军就能以一当十,大败秦军了。这一战真正的关键,其实并不单单是在战场之上决定的,更多的还是战场之外的事情。

想要说清楚巨鹿之战的来龙去脉,我们还得从当初陈胜吴广刚刚起义的时候开始说起。

公元前209年,在那一年的秋天,随着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兵,六国的旧贵族纷纷开始起兵响应。一时之间,起义军声势浩大,仿佛随时可以轻易灭掉秦朝。

随着起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以陈胜为首的大泽乡农民军,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而其他六国的旧贵族,也纷纷恢复了往日的政权。再之后,陈胜指挥起义大军,开始向咸阳方向进攻,准备一口气灭了秦朝。

在陈胜的指挥下,吴广率领起义军主力,向荥阳方向进攻。打算先取荥阳,然后再攻破函谷关,最后直取咸阳。而其他几位起义军将领,则分别率领少部分军队,分头出击,打算帮助战国时期的几个诸侯国复国。

陈胜的这个计划,在战略上来说,确实是可行的。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当时的秦朝,还非常强大,军队的战斗力也比较顽强,根本不是这么容易就会被轻易打垮的。所以,在这之后不久,当秦朝不断派军队,增援荥阳地区的时候,荥阳地区的抵抗力越来越强,直接导致吴广久攻不下。

吴广当时率领的这支军队,已经是起义军中的主力了。随着主力被牵制在荥阳,农民军的形势瞬间急转直下。在这之后,陈胜不得不派大将周文,率领剩余的农民军绕过荥阳,避免和秦军主力交战,直接进攻函谷关,先趁着秦军主力被牵制住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