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得仁适合用在哪里(该如何评价张巡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该如何评价张巡

记得有个游戏《隐形守护者》有这样一句话:“懦夫畏死终须死,壮士求仁几得仁”,用在张巡身上比较合适。张巡守睢阳,虽然在战役上失败了,但在战略上是成功的。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这样评价张巡:“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大意是说:面对强大的叛军,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城长达一年以上,保卫了江淮地区,对扭转战局、捍卫唐朝中央政权,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明史学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评价张巡:“张巡捐生殉国,血战以保障江、淮,其忠烈功绩,固出颜杲卿、李澄之上,尤非张介然之流所可企望”。明末清初学者评价张巡的诗时说:睢阳死义之士,非以诗名,而其诗亦壮,读之凛然“”。对于张巡,他们都给予了很高的肯定性的评价。

张巡(708-757年),字巡,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一说河南邓州南阳)人。唐开元末年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河南节度副使、御史中丞等职。张巡博览群书、崇尚气节、通晓战阵、善于领兵。

天宝十四载(755年)冬,安史之乱时,数月后,安禄山就攻陷东都洛阳,称帝,国号为“大燕”。叛军首领张通晤率军攻入河南,攻下宋(今河南淮阳)、曹(今山东曹县)。谯郡(今安徽亳州)太守杨万石降敌,不少州县望风而降。

杨万石降敌后,逼迫张巡为谯郡长史,令其向西接应叛军张通晤。张巡得知后非常气愤,于是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抵抗叛军,响应的有千余人。次年(756年)二月,雍丘县令令狐潮打算投降叛军,士兵坚决不从。令狐潮将抗命的百余名士兵反绑起来,准备斩杀。恰好叛军攻城,令狐潮仓促出城迎战。被绑士兵挣脱绳索,关上城门,不让令狐潮回城,拥戴张巡入城据守。令狐潮与叛军达成投降协议,听说城池被张巡夺占,引叛军4万人来争夺雍丘。张巡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突然发动进攻。他让千余老弱士兵守城,自己一马当先,亲领余众精兵趁夜出兵城南。他将出城人马分作两队,自己率一队重点作战。另一队士兵到河边截取粮草。当时,令狐潮正在为叛军筹集粮秣盐柴,毫无准备。张巡杀到,叛军大乱,不知张巡人马多少,仓皇而逃。另一队赶到河边,杀散守兵,夺获粮秣盐柴无数,士兵尽量将这些缴获运回城内,不能带走的就地烧毁。

唐玄宗任命吴王李祗为灵昌(今河南滑县东)太守,河南都知兵马使,统合河南兵马以抗击安禄山。单父(今山东单县)守尉贾贲、阆州刺史璇之子等人,带领官兵先后赶到到,对宋州展开反攻。张通晤败走襄邑(今河南睢县),被顿丘(今河南浚县西)县令卢韺(yīng)所杀。贾贲领兵至雍丘与张巡军会合。令狐潮吃了大亏,怎肯罢休?收拢兵马后再来攻城。张巡在城上堆满柴草,浇上油脂,叛军攻城就点燃扔下,叛军不敢靠近。双方对峙数月,令狐潮知道城中兵马不多,弓箭储备有限。白天加紧攻打,夜晚加强守备。张巡命人赶制草人千余个,披上黑色衣服,暗置在城头,夜晚用绳子系下,叛军以为敢死队劫营,急忙召集弓箭手射杀,一时间万箭齐发,箭矢射中草人,张巡得箭数万,天明令狐潮才知上当。张巡故技重施,叛军习以为常,不予理睬。张巡便暗中选派精壮、矫健士兵500余人,身穿黑色衣服乘夜从城中吊下,叛军以为又是草人,不予理会,500壮士趁叛军熟睡,杀入敌营,放火烧毁敌人帐篷房舍,叛军大骇,光着身子逃跑,张巡接应人马又到,追杀十余里,张巡因守城人马过少,不敢再追。

令狐潮连吃两次大亏,恼羞成怒,收拢增兵再战,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二月,令狐潮又率领燕军一万五千意图夺回雍丘,而雍丘城内唐军总共不过三千余人。贾贲出战,因兵力悬殊,不敌,兵败战死。张巡驰骑决战,身上被创无数,但仍然力战退敌。退回城后,兵士们推张巡为主将,从此张巡兼领贾贲的部队,自称河南都知兵马使吴王李祗的先锋使。在张巡指挥下,多次击退令狐潮等叛军的多次冲锋,累计杀伤近万人,而唐兵也死伤一千余人;面对唐军的抵抗,令狐潮不知如何是好。雍丘被捆日久,粮草渐无。张巡心生一计,便上城与令狐潮答话,要求令狐潮后退两舍(一舍为30里),张巡可撤兵让城,令狐潮不知是计,就答应了。令狐潮退兵后,张巡带城中军民拆毁叛军帐篷房舍,将其遗留的物品、补充物质收拾干净,并将木料砖石运往城内。

令狐潮转来,指责张巡言而无信,张巡则答说,不是言而无信,而是被困日久,不少伤病无法走动,需要30匹马运送,若先送来就撤走。令狐潮急于得到城池,就答应了。张巡将这些战马分给骁勇将士,第二天一大早,张巡亲率轻骑杀出城外叛军大营,生擒敌将14人,斩杀百余人。同时,接应人马收获粮草。牛马牲畜数百头。令狐潮无奈,只好撤围、驻守陈留(今属河南开封)。张巡因此名声大振,吴王李祗闻之,举荐张巡为委巡院经略。不久,唐玄宗任命张巡为吏部郎中,河南节度副使。

令狐潮当然不甘心失败、就此罢手。先是派手下大将瞿伯玉再次攻城失败。后又派四个亲信,伪装成朝廷使者的模样,说是皇帝要诏见张巡,要求张巡立即前往长安,被张巡识破,经逼问招供后被杀。其余随从被押往吴王李祗处处置。后叛军李庭望率领蕃汉兵二万余人,被张巡截杀大半;令狐潮、王福德率领步、骑兵一万余人进攻雍丘。再次被张巡打败,损失千余人。令狐潮一败再败,失去了攻取雍丘的信心,基本不敢来攻城了。

这年(756年)底,叛军转攻鲁郡(今山东兖州)、东平(今山东东平西北),两地陷落。济阴郡(今山东定陶西南)太守又高承义献郡率众投降。燕军气势大盛,叛将首领杨朝宗率步、骑兵2万余人打算攻取宁陵,用以切断张巡后路补给。张巡主动放弃雍丘,率马300匹、将士3千余人移师向东,与睢阳太守许远、城父令姚訚等合兵,坚守宁陵(今河南商丘)。杨朝宗率兵进至宁陵城西北,张巡、许远率部将雷万春、南霁云领兵迎战,经过一昼夜激烈厮杀,大破杨朝宗部,杀叛将二十员,斩首万余级。杨朝宗遁去。唐肃宗下敕书正式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虢王李巨只发给委任状,没有什么奖励,部将似有怨气。张巡给李巨写信申述:“宗社尚危,围陵孤外,渠可吝赏与赀”?但李巨却不予以理睬。

至德二载(757年)二月,安禄山部发生内讧,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刺死,安庆绪自任大燕“皇帝”。安庆绪派遣部将尹子琦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汇合,共有兵马10余万人,重点进攻睢阳(今河南周口)。张巡奉命增援,与许远共守睢阳,双方交战20余次,胶着对峙。许远自认为军事指挥才能不及张巡,主动推举张巡为主帅,自己分管粮草筹集和后勤物资供应。张巡任主帅后首先清除了内部奸细田秀荣,然后主动率军出城袭击叛军,叛军大败而逃,张巡缴获了大批车马牛羊。张巡将这些战利品都分给了将士,自己分毫不要。睢阳大捷后,朝廷封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待御史;姚訚为吏部郎中。

敌将尹子奇打听到张巡准备袭击陈留,抢先一步,兵围睢阳,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张巡做出了鸣鼓整队、准备出击的样子,尹子奇见状急忙加强警戒,列阵待战,张巡却息鼓不动。如此再三,尹子奇叛军深感疲惫,于是放松警惕,不少人卸甲休息。就在这个时候,张巡率军突然杀到跟前,叛军大乱,四散逃窜。张巡大杀一阵,缴获不少物质器械,回到城中。天明后,尹子奇收拢兵马,损失了不少人马和武器装备,懊恼一番。

张巡想射杀尹子奇,苦于不知谁是正主,无法具体实施。于是心生一计:在双方对峙中,张巡命弓弩手用芦苇杆箭射向敌营,叛军以为城中箭矢已经用尽,就拿这这种箭回去报告,尹子奇大喜,亲率叛军攻城,张巡部将南霁云瞧得真切,一箭射去,正中尹子奇左眼,尹子奇疼痛难忍,回马便走,十几个亲兵护将一见,跟着就走。这时,城门洞开,张巡等人在呐喊声中冲杀出来,叛军那敢恋战,转身就逃。这一仗杀得叛军大败,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将睢阳围住,不敢再来攻城。期间,也就是五月麦收季节,双方又打了一仗,其他零星磕碰倒是常见。

睢阳地处睢阳渠要冲,是通往宁陵(商丘)、浚仪(今河南开封)、谯郡(今安徽亳州)、淮阳的重要门户。尹子奇当然不肯放过,为报左眼之仇,伤口愈合后,为尹子奇增派数万人马,带来大批云梯、钩车、木驴等攻城器械对睢阳进行强攻。由于围困日久,城中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饿了只能吃树皮和野草充饥。守军此时只剩千余人,个个羸弱无力、拉不开弓。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接替李巨任节度使,驻军临淮,许叔冀、尚衡驻军彭城,他们都持观望态度,不肯救睢阳之围。张巡命南霁云到许叔冀处求援,也没有结果。南霁云哭着说:“昨天冲出睢阳时,将士已一个多月没有吃到粮食了。现在您不出兵,却在这里设宴奏乐,我就算吃了,也咽不下去啊!如今主将交给我的任务没完成,我只好留下一个指头已示信用,回去向中丞报告吧”!说完拔出佩刀砍断一根手指,满座都大惊,为之流泪。南霁云又抽箭回头射佛寺的宝塔,箭射进砖中,说:“我破灭叛贼回来,定要消灭贺兰进明,这支箭就是我誓言的标志”!说完,哭着走了。

张巡没有办法,现在守城人少尚是次要的,主要的是粮食,张巡流着泪将自己爱妾杀了,送给士兵食用。南霁云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