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书法作品图片(请您对这副作品给予点评指教,谢谢
发布时间: 2023-07-06

请您对这副作品给予点评指教,谢谢

谢谢邀请和信任。

对您这幅作品谈不到点评和指教,只能从书法爱好者的角度,谈一点感受,仅供参考。

“慎独”两字,书法作品较多,但真正写好不易。

您这两字规整、圆润、大气,有一定功力。但正因为太求规整,就显得拘谨、矜持,难以做到洒脱和自如。

这是我从网上随意下载了一幅同内容的作品,比较一下,您就能找到自己的差距了。

差距之一首先是字内的功夫不到。

估计您还在书法的习作之中,属于“自然王国”阶段,还没有掌握书法的运笔、造型、结构等因素,所以难以走向随心所欲的“自由王国”。

书法与写作等艺术门类一样,都有一个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功夫到了,心力到了,自然会实现这个跨越。

再看看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第一个字就是“独”字,尽管,这幅字与您所写的书法不属于一个流派,但伟人那种气魄、胸怀都凝聚到字里行间了。

举此例的用意是想谈您目前的差距之二。

还是我前两天谈一个网友的书法:书法与写作一样:“功夫在诗外”。即唯有在文化修养、胸怀境界等“字外”的素质上下功夫,才能实现书法的飞跃,才能写出字魂、写出人格、写出魅力。

自然,也就把“慎独”两字的内涵写出来了。

我是个外行,说话又直,不到之处,请海涵。

练了几十年的书法,作品摆地摊5元都卖不掉,学书法还有意义吗

越卖越穷了?

“书法家去摆摊,连纸钱都卖不回来,越卖越穷了?”这句话看起来是一句调侃的话,其实是一个真是,现在大家都在探讨“地摊经济”,探索各行各业的地摊模式,书法家也想去摆摆地摊,看看在街头巷尾能不能找到自己的谋生之路,本来很多人还以为这是一件新鲜事,实际上已经有人验证过了,书法确实不好卖啊,有人甚至说5块钱一幅都卖不出去,这确实有点打击人的自信。

书法家去摆摊,无人问津,还搭了几把扇子

这种情况我是见过的,去年在繁华的步行街就看到过这样一位同道,自己在批发市场进了一批空白折扇摆摊售卖,会按照客户的要求在空白的折扇上写字,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很好的生意,夏天到了买一把扇子,扇子上的内容还能够私人订制,很有意义的一件事,结果却无人问津,由于同是书法爱好者,我边上去攀谈,才知道他的扇子比印刷的要贵5元,一个是印刷品一个是手工书写,贵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此境遇确实不可理解,不仅没有卖出去,还搭了几把扇子,越卖越穷了。

现在分析一下可能和位置有关系,繁华的步行街是年轻人出入的场合,他们似乎并不是太喜欢这种传统的折扇,书法这种形式在很多人的眼里似乎已经成为老古董,而在别的场合则销量很好,比如在文化名胜古迹、旅游景点,能够有闲时间出去旅游的人大都也有这个闲心思,很多人也喜欢古董、文玩、字画,能去文化名胜之地去游玩,应该也是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花几十元买一把扇子应该不在话下。

不是地摊书法不值钱,是书法家不会销售

书法作品确实不好卖啊,高端的一般人买不起,低端的总有人比你的价格更低,但也有一些人在地摊上把书法作品卖出了高端的价格,曾经认识一位文化市场的大爷,在多地辗转摆摊卖字画,坚持十几年了,靠给人写字收入不菲,笔下的功夫很扎实,嘴上的功夫更扎实,我经常去他合作的装裱店装裱字画,装裱店的老板称这位大爷每年在他这装裱字画的费用就有10几万之多,可见他每年销售额之大。

这位大爷的过人之处就是会写字还会销售,能够把自己的作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顾客听,同时还能了解客户需求,同样的一幅作品,他往往能够卖出高价,顾客还非常高兴,认为买到了实惠,这种本事是书法家学不来的。

说到底还是要脸皮厚一点

书法家往往太扭捏,不能够像小商贩一样去兜售作品,如果是你,你能做到吗?你会在地摊上买一幅书法作品吗?

家里想挂一幅书法作品,写什么内容好

我觉得,家中客厅应写一幅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这样的书法欣赏,最合适欣赏,而且是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毛主席这首《沁园春.长沙》

诗词,写得大气磅礴,文化内涵深,书风有强烈的个人独特,颇有金石之篆籀而书卷气浓郁。我认为此作品创作得较为成功。

此作品

68x55

纸本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