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的故事(古代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古代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是怎样的

焚书坑儒的起因是这样的,秦始有一次大宴群臣,仆射周青臣在盛宴上祝洒家,称颂秦始皇的统一业绩。博士淳于越起而反对,并引经据典,以古讽今。丞相李斯提议,以古非今,惑乱人心,必须严厉制裁。

李斯的主张对统一国家,巩固秦朝的统治是有利的,可是他却提出了荒唐的极端措施。他主张除了秦国历史以外的书统统烧个干净,谁要是再敢谈论诗书,就杀头,谁要再以古为是,以今为非,就满门抄斩。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无数文化典籍遂变成了一堆堆灰烬。

焚书之后,儒生们更加不满,指责,攻击秦始皇,又引起了坑杀儒生的事件。事情是这样的,秦始皇晚年很迷信,更希自己长生不老,他多次派人去海外求长生不老的仙药,但都未弄到。秦始皇并不死心。又派遣大型船队,装满珍宝,粮食,工具和三千童男童女,由徐福带领去东海仙岛求药。秦始皇为此花费了巨额资金,可徐福和他的小伙伴们却一去不復返。

秦始皇在咸阳宫中等得不耐烦了,又听信了侯生与卢生求药的谋划。结果秦始皇只是受到了捉弄。当秦始皇找寻侯生,卢生时才知道,咸阳的儒生们对他进行诽谤,指责他专任狱吏,不重儒生,贪于权势,残暴成性。这使秦始皇大为恼火,龙颜大怒,把参与此事的四百多个儒生,一起活埋了。

这就秦朝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当然也还有很多版本,对此事也评判不一。就在此拋砖引玉吧!

有人了解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背景和影响么这些事确实存在么

与其说秦始皇“焚书坑儒”,目前更为准确的研究结果应该是“焚书+杀术士”,这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至今仍被不少人所混淆。

先来了解下焚书这件事,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一书中,对秦始皇“焚书”的起因和经过作了较为详尽的描写。简单来说,秦始皇三十四年寿辰时,在咸阳宫摆酒设宴,款待众人,期间有一位名叫淳于越的人向嬴政进言,建议他像原来的先辈一样,将土地分封给子孙等人,以保国家的长久发展。而丞相李斯对此持反对意见,他认为现在是秦朝的天下,那么决定权应该集皇帝一人,新的国家要创新改革,百姓要加强工农业的发展,而不是一味遵守旧制,并提出将秦朝以外的书籍焚毁,禁止谈论和藏匿《诗》、《书》以及其他百家学说的著作,只留下医药、农家古籍和历史丛书等等,如果想学习律法,应该向官吏请教学习。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才有了焚书一说,但秦朝皇宫当中仍留有备份,以便研究,只是后面出了其他事件,才会被付之一炬,说起来,秦始皇在焚书一事上,有过错,但也替他人背了黑锅。

至于坑儒,为什么说是杀术士,最初源于嬴政的勤政,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偌大的一个国家,要建设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这也导致秦始皇对生命长度的追求。他重用当时有名的方士卢生、侯生和韩客,为自己研制丹药,以延缓生命。但秦朝的法令我们都知道是很严厉的,这几位术士炼制不出来,为躲避刑罚就逃跑了,还到处嚷嚷秦始皇的坏话。要知道,嬴政对他们可是相当不错,跑就跑吧,污蔑一国之君,嬴政哪受得了,于是下令捉拿他们以及相关的嫌犯,有个别书生被抓后,禁不住刑罚就相互攀咬,一个接一个,先后牵连出四百多人,被秦始皇下令处决。但是不是“坑”并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

说说影响,好的一面是将国家的文化、国策等进行了统一,说同样的语言,各行各业有了一定的标准,例如农民的职责,例如律法设立。而且皇帝的权利集权得到了确定,避免了诸侯国太多,观点太多,不好管理的情况。至于缺点,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言论自由,造成了很多文化上的损失。

总的来讲,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焚书确有其事,但也跟我们意识里的有所不同,至于坑儒嘛,百家百味,百人百看法,仍持不同意见。不过在我看来,嬴政总结了前人治国的弊端,使用了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政策,但对于结果有一定的错估,才会导致秦朝的消亡。但秦始皇的贡献,却是值得肯定的,我认为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

秦始皇”焚书坑儒“坑的到底是什么

“焚书坑儒”可以说是秦始皇被称为“暴君”的重要罪行之一,一直以来关于“坑儒”中的儒生,到底是指儒士,还是术士,目前仍有争论,更为要命的是,《史记》关于此段的记载,并未准确指出坑杀目标。因此,要搞清秦始皇坑杀的到底是什么人,我们目前只能根据秦始皇“坑儒”的原因进行推测。

秦始皇“坑儒”的原因,术士逃走后非议朝政

秦始皇为何要“坑儒”,这件事情还得从秦始皇“焚书”事件讲起。彼时,由于秦国推行中央集权统治,地方官员直接由中央朝廷派遣,而当时又没有诞生出配套的官员选拔制度,因此便等于断送了法家以外学子的上升通道,自然引起了大量知识分子的反对。

秦始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始皇设立了“博士”职位,以各学派声望卓著的士子充任,虽不具有实权,却可以参议朝政。不过,此举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但显然无法令各学派士子满意,因此虽有不少人充任博士,但态度却极为怠慢,参议朝政时一言不发,却又在私下对朝政议论纷纷。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摆酒设宴,七十余位官吏、博士上前献酒颂祝寿词。在仆射周青臣上前歌颂了一番秦始皇的功德后,齐人淳于越上前,然而他非但没有称颂之意,反而对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再次展开抨击,并重提分封制。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虽然对于淳于越的言论极为反感,但却未当场斥责,而是交由朝臣廷议,结果丞相李斯上前不但对淳于越的言论予以了驳斥,同时提出了著名的“焚书”建议,即将除秦国史书之外的列国史书,以及除博士官保留的《诗经》、《书经》及诸子百家之书全部焚毁,医药、卜筮、农业等技术类书籍不在焚毁之列。李斯的这个建议其实就是以暴力手段达到思想的统一,从而防止这些知识分子随意在街头巷尾非议朝政,而面对这个提议,秦始皇最终表示了同意。

然而,就在秦始皇下令焚书的次年,颇受秦始皇重用的侯生、卢生两位术士,不仅逃走了,而且在逃跑之余,还说了一大堆非议秦始皇的话,结果再度触怒秦始皇,“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秦始皇本纪》)

关于秦始皇下令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的原因,《秦始皇本纪》中有着明确记载,“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也就是说促使秦始皇动了杀心的,并非术士的逃跑,而是他们再度对朝政尤其是自己本人的非议,这才诛杀犯禁者以儆效尤。

丨秦始皇坑杀的犯禁者,到底是儒生还是术士

从以上记载不难看出,“坑儒”事件虽然是因侯生、卢生两位术士的逃亡所引发的,不过这个“犯禁者”到底是指儒生还是术士,至今却仍然存在着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坑杀的就是方士。这种观点认为,既然“坑儒”事件是因侯生、卢生的逃跑引发的,那么秦始皇一怒之下,坑杀当时还在咸阳的所有术士,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毕竟,当时秦始皇为寻找长生不老药,不仅花费了大量金银钱财,且对这些术士极为礼遇,如今这些术士不仅逃跑,还敢非议朝政,自然会惹怒秦始皇,且《史记·儒林列传》中明确有“坑术士”的记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