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西汉后少帝刘弘生平简介 刘弘是汉惠帝的儿子
发布时间: 2023-07-06

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

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3岁时,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孔子的弟子子路对孔子见南子这件事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郑国的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

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这一年冬天,孔子的儿子孔鲤去世。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73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受到人们的奉祀。

扩展资料:

人们经常把传统中国的君主专制、愚忠、唯上等的源头归结于孔子,因为我们只关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所享受的哀荣,却忽略了他生前的不得志,如果他的主张真是以维护君权专制为特点,他又何须颠沛流离却始终不得诸侯国君们的重用呢?

孔子之所以不见容于当时的权贵,就在于他提倡的无论是德治、礼治还是人治,对于为政者来说都算不上是什么好的治理手段,因为他不仅没有赋予为政者无限的权威,而且还要求掌握权力的人首先做一个有德之人、守礼之人及贤能之人。

若确实按照孔子的构想来治国理政的话,统治者无疑就把自己关进了笼子,而绝不可能成为专断权力的享有者。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仁的基本涵义是“爱人”。作为一个人,首先要爱父母、爱兄弟,还要“泛爱众”,行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同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提倡的“爱人”的主体,包括一切人,上至贵族君王,下至黎民百姓,都要爱他人,行忠恕,没有人可以逃避这项义务,对于君王来说,这项义务甚至比他人要重大得多,因为君王的“爱”还应及于所有的臣民。

孔子虽然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他并不否定人们对利益的追求,相反,他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欲贵者,人之同心也”,甚至还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从事比较低贱的职业而获得财富也是允许的。

既然从普通的人性来看,人们“贫而无怨难”,所以为政者的责任,在治国时就要首先让百姓“富之”,要让他们“足食”。

而要做到这一点,为政者必须要“节用爱人”,不应向百姓索取无度而自己过奢侈奢靡的生活,要“使民如承大祭”“使民以时”,不可过分地役使民力,并警告统治者“苛政猛于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纪念孔子诞辰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

西汉后少帝刘弘生平简介刘弘是汉惠帝的儿子吗

刘弘(原名山、义,西汉后少帝,前195年3月—前180年11月14日),西汉皇帝(前184年8月—前180年9月)。初为襄成侯、恒山王。前184年被吕雉立为帝。在位时由太皇太后吕雉临朝听政。前180年雉去世,临终前将吕禄之女立为后。同年吕族被灭,反吕势力认为他不是惠帝之子,遂将其废杀。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