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小学生近视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什么有的学校还要在手机上布置作业?有人说“智慧的人用眼教,聪明的人用嘴教,笨人就得棍棒教!”认同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现在小学生近视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什么有的学校还要在手机上布置作业

关于视力,很多人一直有一个误区,就是以为看手机、看电脑就能导致近视。

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读。

要知道,很多电竞职业选手都不带眼睛。

那什么才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

眼特级专家,原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于刚讲:近视的罪魁祸首是无节制、不间断的近距离用眼,与手机、电视没有直接的原因。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不管你干什么,如果你无节制、长时间,近距离的用眼,视力都会有问题。

比如,一个小孩一天练习两个小时的钢琴,从来没有时间看电视什么的,但仍然近视。这是为什么呢?最后原因找到了,就是因为这个孩子一直看琴谱看的。

所以,题主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但是,我们还要做一个补充。

就是不能据此就说,孩子可以无节制的去玩手机。

原因有两个:

(1)手机有太多吸引人的东西,人在受到这些刺激时,会分泌出一种多巴胺,这种东西在吸毒成瘾、网络成瘾的时候都会大量的分泌出来。

因为这种刺激带来的快感太爽了,所以孩子便失去了对外界探索的兴趣。

比如,与人交往、对事物的探索、自我学习的能力......

(2)人在集中精力盯着屏幕时,眨眼的频次会降低70%,20分钟以上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较大的伤害,尤其是4岁的孩子。

所以长时间打游戏,或者看视频,看书,写作业。都会引起近视。


祝孩子们都能科学用眼。

我是石头聊家庭教育,感谢你的关注!

有人说“智慧的人用眼教,聪明的人用嘴教,笨人就得棍棒教!”认同吗

智慧的人、聪明的人和苯人都不需要谁来“教”!难道“教”的人会比智慧的人有智慧?比聪明的人更聪明?比苯的人还要苯,这倒是有可能的。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听说过装糊涂的苯人吗?听说过傻乎乎自以为很聪明的人吗?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已被头条推荐)

今年34了,好想退休,下个月开始领退休工资,有人这样想过吗

你的想法真好,我还想,从现在起马上变成亿万富翁,拥有私人飞机,有豪宅,有豪车。但是,这是在大白天午休时,做梦想的,叫白日做梦。

《水浒传》中鲁智深听到潮信时到底悟到了什么

这个问题,如果你了解禅宗,或是读过《坛经》,就很容易明白了。六祖慧能曾说:“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

鲁智深听到潮信时,就是慧能所说的“自性悟”,也可以说是“明心见性”——也就是发现了自己的真心,见到了自己本性——所以鲁智深说,“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时候很多少会问,“发现自己的真心,见到自己的本性”就是大彻大悟?成佛就是这么简单吗?杀人放火的人也能立地成佛吗?

怎么回事儿呢?别着急,咱们接下来慢慢说。

为什么鲁智深在悟到了自性后,就能立地成佛?

我们再看鲁智深圆寂钱留下的偈语: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

虽然鲁智深杀的人中《水浒》中有交代的都是些坏人,但他跟随梁山南征北战也杀了很多人,这些被他杀死的人之中,哪些是罪该万死,哪些是英雄好汉,可就说不明白了。

所以,鲁智深说自己不修善果,一点儿也没错。

然而,鲁智深在“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听到钱塘江上的潮信到来后,就知道他自己是谁了(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个桥段,很多人都感觉很玄乎,我曾经也对此不解,只能不明觉厉。然而,在我接触到了中国佛教禅宗的历史后发现,鲁智深听潮坐化这一段,真的很禅宗。

怎么回事儿呢?

说起中国禅宗的历史,就不得不提五祖传道留下的那段著名的公案。

这段公案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就是五祖弘忍禅师要选定接班人,于是,他就命众弟子每人写一首佛偈,看谁的水平高,就将自己的衣钵传给谁。

当时,在弘忍的弟子中,神秀是公认的第一人,他写了一首佛偈: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神秀写下佛偈后,大家都觉得很好,一时也就每人敢出来“献丑”。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为神秀将要传承五祖的衣钵之时,一个在五祖寺打杂的杂工,在听说了神秀的佛偈之后,竟然觉得神秀的偈子不好。于是,这个杂工就自己也作了一首佛偈,请人在墙写在了墙上(杂工不识字)。

这首偈子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杂工,就是后来的禅宗六祖——慧能。

那么,慧能和神秀的佛偈在争论什么呢?

其实,这是一场关于参禅得道的法门之争。也就是,参禅开悟究竟是一种攀登事的渐悟过程,还是“一念即佛”的顿悟?

神秀的主张是渐悟,“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是什么意思呢?

菩提在梵语中的意思是觉悟、智慧。所以,神秀把人的身体比作是开悟的场所,把人的心比作是一面镜子。

按照神秀的主张,人要想参悟得道,首先应该修心,让心这个明镜台保持干净,也就是佛家所说的“六根清净”。之所以人们无法脱离苦海,就是因为明镜台上出现了脏东西,之所以明镜台上出现脏东西,是因为人的心容易受到了外界的污染,也就是“六根不净”。

因此,要想脱离苦海成佛,就要经常擦拭明镜台上面的尘埃(不断地修行),来保持“六根清净”。明镜台一直保持干净,一天一天地进步,终究有一天会到达明心见性的解脱境界。

这就是以神秀为代表的禅宗北宗所倡导的“渐悟”修行,指的是悟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按部就班地修行。

而慧能呢,他并不认同神秀的观点。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参禅开悟根本就不需要什么道场,心是无形无相的,怎么会是个台子呢?既然心是无形无相的,它又哪里来的尘埃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主张的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高僧——竺道生所提出的“顿悟成佛”的观点。竺道生认为佛性不能用理性语言描述(禅不可说,一说即错),所以,我们当然也不能将佛性分成一部分、一部分。人要么就完全领悟了佛性,要么就一点儿没领悟,不存在一部分的状态。也就是说,人是直接捅破那一层窗户纸来显露佛性的,这就是就是顿悟。

对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佛学界来说,道生的这个观点太具有冲击力了,主流僧人纷纷将之驳斥为歪理邪说。

为啥呢?

因为,“顿悟成佛”不仅仅是一个佛学层面的问题,它还是一个经济和权力的问题。

佛教是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的,东汉到南北朝时期,中国这片土地上战乱不断,君臣相杀,父子相残这样被儒家视为大逆不道的大戏不断上演,心怀理想的士人们难免产生厌世之感。

这种时候,人就往往就需要信仰作为精神的支撑。

然而,儒教一惯回避生死,道教呢,倒是有一套修仙的体系,但是他们所追求长生不老,本质上还是用否定死亡的方式解决生死问题,极度缺乏逻辑。

佛教的一套逻辑严谨的六道轮回、因果报应之说一经传入中国,马上就在上层社会流行。尤其还南北朝时期,很多皇帝都是佛教的忠实信徒。<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