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上一句是什么?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上
发布时间: 2023-07-17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上一句是什么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上一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

该句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全文: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简介:王昌龄是唐代诗人。字少伯。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注释:1.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的西北角。

2.辛渐:王昌龄的朋友。这首诗是王昌龄送别辛渐时所作。 

3.寒雨:秋雨。  

4.连江:满江。

5.“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说::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译文: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的秋雨写起,为送别营造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孤独寂寞的心情。三、四句,虽写的是自己,却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上句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上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白话译文:寒冷的冰水与江水连成一片,友人离去隐隐的孤独在我心中。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的近况,就说我依然像玉壶一样清洁。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今江苏镇江),然后在此分手。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此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前一句是什么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前一句是:洛阳亲友如相问。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诗句。全诗如下: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