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人,在遇到危险时刻,是可以始终保持冷静的?曹操狡诈,为何白门楼听信刘备一句话,杀死吕布,若收服,会怎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历史上有哪些人,在遇到危险时刻,是可以始终保持冷静的

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

他个人经历的九死一生而沉着冷静且不说,仅仅党、人民军队、国家遭遇的重大危机就不少,他都机智地一一化解。兹摘其要:

1. 北伐胜利后,国民党背信弃义,疯狂屠杀共产党人——他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建立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 红军弱小,强敌围困——他提出走群众路线,依靠人民,打游击战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 中央红军长征遭受围追堵截——他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北上合兵。

4. 张国焘以势压人,要率军南下——他坚持北上抗日才能得军心民心,才有可能走向胜利。

5. 蒋军势大,“围剿”进击——他明之以理、晓之以义,分化瓦解,各个击破,逼蒋抗日。

6. 日军猖獗,军心民心动摇——他分析透彻,告知以持久战,必能获得胜利,稳定了军心民心,组织了人民力量,增强了必胜信念。

7. 国民党大兵压境——他留在陕北牵制,并制定进兵东北、挥师中原之策,迫敌回防,打开局面。

8. 新中国百废待兴,而美欧列强借朝鲜战争企图围困新中国——他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把联军赶回“三八线”以南,为新中国建立了一个缓冲地带。

9. 苏联陈兵百万,叫嚣核打击中国——他告知中国将回击苏联、进军苏联,并核击美军、挑起大战,结果让美国不得不出来牵制苏联,而苏联也不敢真干,从而化解了危机。

因此,朱德总司令在回首往事时,曾在1976年元旦后写诗赞道:

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罗霄大旗举,红透半边天。

路线成众志,工农有政权。无产者必胜,领袖砥柱坚。几度危难急,赖之转为安

曹操狡诈,为何白门楼听信刘备一句话,杀死吕布,若收服,会怎样

曹操在识人方面,不在刘备之下,吕布是个什么人,曹操心里一清二楚,他杀吕布绝不是听信刘备的话,曹操有自己的考虑。

下邳之战,吕布被手下大将侯成,宋宪,魏续等人出卖,做了曹操的俘虏,因为担心吕布英勇无敌,所以众人把吕布捆了个结结实实,推到了白门楼上,吕布见到曹操,说道:“能不能捆得松一点?这样捆得太难受了,”曹操说:

缚虎焉能不紧。

曹操的意思是说,你是一头老虎,绑的不紧就会伤人,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曹操无意收降吕布,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有根据的。

从曹操收降许褚就可以看出来,曹操对吕布并不感兴趣。当年曹操带典韦追击黄巾将领何仪,遇到了打家劫舍为生的许褚,两下言语不和,典韦和许褚一场大战,从早上打到黄昏,不分胜负。

典韦是曹操手下第一猛将,许褚居然能和典韦打的难解难分,足见许褚也是难得的猛将,让曹操一下子喜欢上许褚了,他命令典韦,故意诈败,把许褚引进埋伏圈,掉进了陷马坑,军士们把许褚绑了个结实,押到曹操面前。

曹操见许褚五花大绑,赶忙起身把军士们训斥了一顿,轰出帐外,然后走到许褚面前,

亲解其缚,急取衣衣之。

曹操对许褚的态度和对吕布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不仅斥退了手下军士,还亲自去给许褚解开了绑绳。要知道许褚的武艺也是非常的厉害,如果许褚翻脸,曹操可就危险了,那为什么曹操不担心许褚呢?

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他早看出许褚是知恩图报的人,只要真心待他,许褚肯定会对自己忠心耿耿,吕布虽然武艺比许褚更强,但他是个见利忘义的人,你待他再好,他也会反复无常,说不定什么时候翻脸不认人,这些曹操心里都清楚,把吕布留在身边,就等于在自己身边安了颗不定时的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就死在他的手里,曹操怎么会干这样的傻事呢?

曹操既然不想收留吕布,直接杀了就完事了,为什么要问刘备呢?这是曹操不想担杀害大将的恶名,因为吕布提出要归顺曹操,吕布对曹操说:

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矣。

吕布的意思是,我已经服了曹公,愿意跟随曹公打天下,以我的勇猛,助曹公平定天下易如反掌。

吕布主动投降了,曹操再杀吕布,等于是杀降,这样做以后谁还会投降曹操,这时候曹操实力还很弱小,他急需招募人才,杀一个吕布,以后没人来投奔自己怎么办。

当年祢衡击鼓骂曹,把曹操骂得体无完肤,曹操怎么样,也没有亲手杀了祢衡,曹操不是不恨祢衡,而是担心杀了祢衡,落个害贤之名,以后就没人来投奔自己,所以他想了个借刀杀人的计策,把祢衡打发到刘表那,想借刘表的刀杀了祢衡,刘表马上看穿了曹操的计策,他也不愿意担这样的名声,把祢衡支使到黄祖那,最终三国著名骂士祢衡,死在黄祖之手。

曹操见吕布要投降,自己再下令杀吕布不太合适,曹操想起了刘备,他知道刘备最恨吕布,想把杀吕布的责任推到刘备身上,他回头问刘备该怎么办,刘备心里暗骂:老曹,你真奸诈,把害吕布的责任推到我身上。

刘备本想不说,但转念一想,吕布是我兄弟三人的冤家对头,武艺更在我二弟关羽,三弟张飞之上,如果曹操把吕布留下,就是我以后的大敌,权衡利弊,必须杀吕布免除后患,怎么办呢?刘备婉转的告诉曹操,千万不能留下吕布,他对曹操说:

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应该说刘备这一番话也十分高明,他既让曹操杀了吕布,又让世人知道,吕布之死和我刘备毫无关系,完全是因为吕布的人品有问题。曹操也借刘备的口,说出了自己不接受吕布投降的原因,曹,刘皆大欢喜。

那如果曹操收降了吕布会是什么结局呢?这就给刘备和曹操都摆了一道难题,首先说刘备,本来吕布死后,关,张可以傲世天下,让刘备争夺天下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现在吕布归顺了曹操,自己和曹操开战,吕布肯定率先出马,有谁能敌的了吕布呢?在加上曹操手下许褚典韦等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刘关张弟兄三人就死在吕布手下了。

再说曹操收了吕布,日子也不好过,整天提心吊胆的,谁知道吕布什么时候会把他当成丁建阳和董卓呢,又错过了杀吕布的好机会,再杀吕布还需要找个理由,一旦让吕布知道曹操要杀他,吕布肯定会率先发难,那不是曹操死,就是吕布亡了。

古代历史上哪些著名的事件背后有鲜为人知的一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1949年10月1日我们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

当时国军败退南方,仍然盘踞着舟山群岛机场,那么为什么他们不来轰炸呢?

到了1949年10月,解放军的空军实力还是非常弱小。

以开国大典为例,参加的一共只有17架飞机,分为5种型号。其中能够进行空战的,只有11架战斗机,9架是野马P51,2架是蚊式战斗机。

更夸张的是,当时我们还没有飞行员。

所有17名飞行员中,有12人是投降的国军飞行员。一旦开战,这些人是否可靠就很难说。

实际上,国军之前已经对北京进行过多次轰炸。

比如1949年5月4日,国军6架轰炸机从青岛起飞,在北京南苑机场肆意投弹,炸毁多架飞机,我方损失包括机库、通讯塔在内建筑150多间。

当时国军盘踞宁波舟山群岛,距离北京大概是1300公里。

而国军的B24解放者远程轰炸机,满载炸弹也可以达到3400公里的航程,作战半径为1700公里,还是可以轰炸北京的。

上面也说了,我军在北京没有什么防空力量,也没有什么空中力量,很难阻挡国军轰炸。

而开国大典期间,不但有十万以上军民集中在广场,还有我国大量领导人以及外宾。

只要国军B24赶来投弹,必然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危及最高领导人的安全。

为此,开国大典开始前5小时,北京方面才向全世界发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