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狭义相对论,参照系都是平权的,那么地心说和日心说有何本质不同?在哥白尼日心说提出以前,托勒密的地心说算科学理论吗为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根据狭义相对论,参照系都是平权的,那么地心说和日心说有何本质不同

根据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任何参照系都是等价的,所以地心说和日心说是没有区别的,只是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

从数学的观点来看,地心说和日心说也确实是等价的。前者是圆的级数展开,后者是直观的椭圆轨迹,两者的差别只是表达的形式有所不同。

然而,从物理的观点来看,地心说与日心说则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前者是唯象型理论,只建立了现象之间的外在联系;后者则是构建型理论,提供了现象之间内在的物理机制。

比如,地心说认为其所描绘的本轮和均论图像,是天然自成的,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而日心说则认为,由于引力的作用,使小物体围绕着大物体运动。

根据现代宇宙学的发展,认为我们的宇宙是一个体积有限的封闭体系,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的迅速膨胀。

因而,存在着影响物体行为的物理背景,即存在着特殊的物理参照系。尽管这一参照系会随着物质的分布而发生变化,并不是完全平直的,但也绝不是所有的参照系都是等价的。

因此,地心说与日心说,尽管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但是在物理上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没有日心说,就无从建立经典力学,进而更不会有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了。

于是,我们只能回过头来,重新审视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

当人的认识由宏观范围延伸至高速领域,使作为物理背景的空间效应显现了出来。比如,经典电磁学中的光速不变现象和迈克尔逊-莫雷干涉实验?的零结果。

于是,爱因斯坦将光速不变现象提升为光速不变原理,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其实质是,将有限的现象扩展至整个世界。

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做法,具有归纳法的局限性。由于自然界是不连续的,当归纳的范围出现了质的变化,原有的规律就不再适用了。

比如,饲养员每天准时喂养火烈鸟。于是,火烈鸟归纳出的规律是,只有饲养员出现,就会带来食物。然而,一年后的一天,饲养员来了,但拿的不是食物而是刀子,火烈鸟归纳出的规律终于被打破了。

如果相对性原理只针对具有实际物理意义的参照系,那么该原理就是正确的;然而,一旦扩展至任意参照系,该原理延伸至不具有实际物理意义的参照系,就会像火烈鸟等来了带刀的饲养员,使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遭到了破坏。

总之,借助地心说与日心说在物理上的不同,说明要求两个理论相同的狭义相对论出现了问题。该问题就在于,混淆了具有物理意义的背景空间与没有物理意义的参照系之间的区别。

在哥白尼日心说提出以前,托勒密的地心说算科学理论吗为什么

算。我们知道,科学是对客观的正确认识。1、人们在从无知,到完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是一个逐渐深入的、全面的过程,科学之所以说是一个过程,是因为人们永远做不到对客观世界的全部的、深入到底的认识,这主要有二个方面的原因——人类生命的有限性、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客观事物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原子不可分割说、电子云说,都是科学,只是对原子的认识的程度不同、是一个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人们不可能跳过对事物初步的认识而直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是违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的认识论原则的。2、前面已经说过,科学是对客观的正确认识。地心说伟大的、革命的意义就在于,它把人们的认识方向,从唯心转向了客观、转向了唯物,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地心说,人们就不可能从信仰上帝、神等而转向去探索太空,从而得出日心说的结论和以后的许多探测成果。有时,方向性的革命对于科学的发展更重要,因为它打破了旧的思想模式、旧的认识体系,还原了客观即科学认识对象的本来面目。

到底是日心说正确还是地心说正确我们是否离真相越来越远

这个问题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地心说顾名思义就是以地球为中心

它最早是由亚历山大城的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他统一了前人的思想,建立了第一个完整的体系。

他认为在地球的周围有七个行星的运行轨道,它们叫均轮,必须有轨道,然后这七个行星不是直接在轨道上运行的。托勒密为了更符合观测的数据,它认为在七个均轮上面运行的分别是七个小轮子,也叫本轮,也就是说行星是在本轮上运动。然后本轮是在均轮上运动,每个本轮大小不一样

在所有这些之外是一个巨大的球壳,叫做恒星天,我们看到的恒星就是星星,都是固定在恒星天上的,然后恒星天整体在转动

那么当时就没有考虑过恒星天不动,而地球在动?

是有考虑过的,但是如果地球要是转动了,那为什么人感受不到呢?而且如果地球转动了,那我原地跳一下,落地的时候就应该不是原来的位置呀~这个问题当时没有想明白,所以就觉得地球最好还是不转

在恒星天之外还有个球壳叫最高天。在托勒密的地心说中,所有均轮的中心并不是地球,地球是稍微偏离这个中心的,是为了符合当时的观测数据。但是地球仍然是宇宙的中心,并且是静止不动的。另外托勒密的地心说可以相当准确的预言日食和月食。

但是后来的哥白尼,他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标志着天文学革命的开端。

书里面主要有这么几个中心思想:

1.太阳才是宇宙中心

所有的天体都围绕着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它只是月亮的中心,月亮是围绕着地球旋转的

2.地球的周日视运动就是因为地球本身自转引起的

地心说也不是绝对正确的。首先他还是保留了天体中心论,而实际上宇宙是没有中心的。其次在日心说模型说仍然认为天体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并且保留了部分本轮来符合观测数据,后面让

日心说正式走入大众的 是后来的布鲁诺。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葬者。由于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宣传日心说和宇宙观、宗教哲学,这些在他所处的时代中,都使其成为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1592年被捕入狱,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1600年2月17日,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再到后来的第谷,通过一些传统的仪器,以及肉眼来进行观测天文数据。

经过20年的观测,第谷发现了许多新的天文现象。第谷曾提出一种介于地心说和日心说之间的宇宙结构体系,十七世纪初传入我国后曾一度被接受。第谷所做的观测精度之高,是他同时代的人望尘莫及的。第谷编制的一部恒星表相当准确,至今仍然有价值。

在到后来的开普勒,他出版过《宇宙的神秘》一书,这本书是第一部公开发表的捍卫哥白尼日心说观点的书。

1602年开普勒就从众多的天文数据中,发现了第一个行星运动的规律。就是如果我们吧行星和太阳之间做一条连线,行星运动这条线也跟着运动,那么在相同时间内,行星以及连线扫过的面积则相等。这就是著名的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 - 第二定律

1605年 他又发现行星运动的轨迹并不是一个正圆,并不是匀速圆周运动。行星运动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就是著名的开普勒第一个定律

1609年,他发表了第三定律。就是行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有了这三个定律,人们就可以计算行星之间的轨道关系了。同时也让日心说终于找到了理论上的证据了

再到后来的伽利略 ,他研究了速度和加速度,重力和自由落体,相对论,惯性,弹丸运动原理,并从事应用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描述了摆的性质和“ 静水平衡”,发明了温度计和各种军事罗盘,并使用用于天体科学观测的望远镜。

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到天体周相等现象,反驳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是日心说,还是地心说 都不是很正确。

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总是在各种正确和错误的理论的斗争中不断前进的。今天的我们想要有新的发现,就必须使用更加复杂的地面装置,甚至借助航天器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