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亡国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1

明朝是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的,享国276年。它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是最后一任皇帝崇祯的失误,而是亡于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这个历史规律就是社会财富的高度集中造成的社会矛盾激化,最终造成社会解体。下面就分析一下明朝灭亡的几个主要原因。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带来的死循环。

在明朝建立之初,各地战乱刚刚平息,土地的分配相对平均的,各阶层人民能够和睦相处。然而,随着功臣官僚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发展,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聚敛的土地和财富,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且不知收敛,这也许是人的劣根性决定的。

土地和财富的聚集过程自明朝1368年建立,一直持续到明末。明朝经过近300年的发展,土地兼并情况已经极其严重,王公贵族、达官显贵拥地千里,日日笙歌,而广大的百姓却无立锥之地,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例如福王朱常洵一人就拥有4万顷良田,且兼有四川一省的盐茶专卖权,可谓富得流油。王府里成日花天酒地,而租种他土地的广大佃农却因为交不起租或自然灾害而大批的饿死。但到了明末的崇祯年间(1640年左右),土地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加上频发的自然灾害和严苛的税收,广大百姓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各地农民起义蜂拥而起,燎原之势已成。活不下去的广大劳动人民除了起而反抗,也没有其他的出路了。

展开全文

想想也是可悲,国家都快要亡了,各地藩王们却依然花天酒地,不愿为国献出哪怕一个铜板充作前线军费。最后国家亡了,100万皇族几乎被屠杀殆尽,人的短视暴露无遗。

第三个原因是辽东连年用兵,军费开支巨大,百姓不堪重负。

万历四十七年,明军在辽东惨败于努尔哈赤。大明不仅国威尽失,辽东土地也几乎全部落入满人之手,京师屏护只剩山海关和锦州防线。后来的天启和崇祯年间,辽东地区(现中国东北)的满清军队不断蚕食明朝辽东领土。由于北京与辽东近在咫尺,京师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满清军队对大明王朝虎视眈眈,千方百计想入主中原。为了维持帝国安全,明朝不得不在辽东设置重兵防守。辽东军费也从战前的每年50万两白银激增为每年600万两,最多时达到900万两每年。而明朝崇祯年间,户部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只有500万两。可见财政的入不敷出已经不是一般的严重。而解决办法就是加税,这一笔开支最终又落到贫苦的百姓头上,百姓困苦更加深重了。辽东要打仗,就要军费,要军费就得多收税,税收逼得越紧,越有可能导致民变,这就像是个恶性循环。加之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到处发火,各地税收能不能收上来还是个问题。明朝末年境遇有多难,可见一斑。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