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月亮的唯美诗句(有哪些形容“月亮”的诗词呢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有哪些形容“月亮”的诗词呢

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从古至今就有很多才子佳人借助月亮表达情意的诗词歌赋。

月亮,或满,或缺,都是那么诗情画意,今天我们来一起看看描写月亮本身的诗词。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宋 · 陈亮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根。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顶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陈亮是南宋思想家、文学家,“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冰轮:形容冰清玉洁的满月。

镜天:形容明净如镜的天空。

练:白绢。

这两句大意是: 圆月斜转,仿佛在明净的长天碾过; 月光像一匹白练铺在江面上,隐隐约约地闪烁着寒光。

词句以奇特的想象,精到的比喻,刻画出月行中天之状,写出了晓月之圆润,长天之清朗,江水之澄澈,月光之寒凉。用这两句词描绘江天月夜的景色,十分优美。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 ·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诗人,这首词是为友人而作。

金波:金色的月光。

皎洁的月亮在天空缓缓移动,洒下晶亮的光芒。像是一面腾空翱翔的明镜,一定是经过了重新打磨。形容月亮明亮光鉴如镜。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春题湖上》唐 ·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这首诗是白居易即将卸任杭州刺史时所创作的一首杭州西湖春景诗。

松排山面:指山上有许多松树。

月点波心:月亮倒映在水中。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怜,古作“怜”,怜爱,爱惜。

真珠:即珍珠。

农历初三,月亮当已经出来,斜挂在西边的天空。但由于是新月,很细,很弯,出现的时间也很短。九月已似深秋时节,昼夜温差很大。到了夜里,草叶上就凝结了一层细密的露珠。

这本来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在诗人眼里,这些很常见的景物却显得与众不同:露珠闪闪,如同珍珠闪耀;月亮弯弯,犹如弯弓一张。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宋 · 韩愈

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檐。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田野兴偶动,衣冠情久厌。 吾生可携手,叹息岁将淹。

晴云:晴空中的云片。

擘(絮): 撕碎的棉絮。

新月:初出之月。

这两句大意是:晴空中的云片如撕碎的棉絮,新出的月牙像刚磨过的镰刀。

文学需要比喻,诗歌更离不开比喻。韩愈是善设比喻的文学家,他以撕碎的棉絮比喻蓝天上飘浮的片片白云,用磨过的镰刀比喻夜空中的弯弯新月,贴切生动,启人联想。

你最喜欢的和月亮有关的诗句是什么

和月亮有关的诗句很多,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有咏月诗作。下是极其精彩的咏月诗句。

1-咏月 宋文同

见说搂台满玉波,中间惟只锁霜娥。

可怜八万二千户,每到缺时争奈何。

2-咏月 宋 喻良能

何年玉斧巧修成,半似明生半魄生。

易使飞乌来匝绕,难将老蚌较方盈。

3-咏月 苏泂

入夜金盘上,终宵玉镜悬。

气凉征戌骨,肠断别离缘。

皎洁宁伤性,虚明欲竞天。

平生看不足,兹夕更悠然。

4,咏月 前二句赵匡胤,后六句朱元璋

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

朗朗浩浩照长夜,掩尽微微无数星。

滔滔宏图因之起,挺躯来济苍生灵。

恒持此志永成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5,中秋 宋 倪稱

萧瑟西风万里秋,暮云收尽月华流。

偶然北海清尊满,况是西山爽气游。

登翠岭,更溪游。素光何处不清幽。

悬知明岁君思我,今夕欢娱可罢休。

带有月亮的优美诗词有哪些,请赏析

古代大诗人吟带有月亮的优美诗词很多:如李白的《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一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小诗。抒写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在明月当空的夜晚,远在他乡的游子孤独的躺在床上,难以入睡,想起了家乡和亲人。此情此景,使诗人情不自禁地信口吟出这首小诗:床前洒满了皎洁的月光,使人以为是地上下了一层白霜;抬头仰望空中的明月,低头思念我故乡的亲人。明白如话,道出了天下游子普遍具有的共同感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其意味深长,所以能激起人们的感情波澜,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传诵。

张九龄的《感遇》(其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亲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增,还寝梦佳期。”

怀月望远,本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心态。东晋名士王琰就说过:“清风明月,辄思玄度”。《月赋》又有了新的发展:“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更是散射出它永恒的艺术魅力。从此,月亮作为相思的意象,深得历代文人骚客的喜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既概括了《月赋》名句的思想内涵,又有所开拓。不仅点出了空间上的相隔万里,又强调了时间上的一致。这开首两句。就用极其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地写出了诗人对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的思念。由于思念心切,今夜无论如何是都睡不着了,注定是要做起相思的梦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吹灭蜡烛,披上衣服,到外面去看看吧!步月中庭,才感觉露水滋多,竟已是夏秋之时了。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月光皎洁,诗人诗人的思绪正飞入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境之中。思念中的人是否也和自己一样站在月光之下想念自己呢?同在一片月光下,亲人朋友似乎离自己很近;但纵目望远,却又是一片渺茫。这种既进又远的神秘感,诱发了人们望月怀远的无穷意兴。诗人多么想把自己的思念告诉给他们啊!月光虽然可爱,但“照之有余晖,揽之不赢手”,既然不能捧一把月光赠给远方的亲友,还待在这里干什么?不如回到卧榻上去寻梦,或许还能在梦中相聚。这可是无可奈何的安慰了。但这样写却更衬出“怀远”的真挚、诚恳,感情的热烈执着。

这首诗情缠绵,却不流于伤感。语淡情深,清丽婉转。

带有月亮的优美诗词太多了,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