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太平军是如何轻易攻克南京的?太平军有过哪些经典战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1853年太平军是如何轻易攻克南京的

1853年,太平军充分展示了其战术、组织上的纯熟,“轻易”打下了南京。可是,他们对此战中的经验、教训未能及时吸收,也给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打3折的“易守难攻”

金陵的易守难攻,主要在于他“长江天险+外围山地天险+坚固城墙”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

1853年时,金陵的“易守难攻”打了个三折。

1、江河防御系统丢失。


江河防御靠不靠谱,要看谁控制着江。

此时长江,属于太平军浩浩荡荡的水军。清军沿江防御系统完全崩溃,只得任由太平军军往来自如。

2、山地天险拱手让人。

其实,本来清军是不想把城外天险拱手让给太平军的。他们在雨花台部署了3000正规军。

此时,金陵的守军大约有5000多,在紧急动员、招募壮勇后,达到了2万人。

可是,金陵大城,光城门就13座,垛口更是有1万6千多个!

无奈之下,清军只得堵塞城门。雨花台的清军一看:把我们当炮灰?不干!一起回到城内了!

山地天险,免费赠送!

就这样,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只剩下城墙防御了!

纯熟的准备

可是,即便如此,要说南京可以轻易打下,也未必!毕竟,此前在桂林、长沙,面对更空虚的敌军,太平军一样吃了大亏!


率先抵达金陵的,是李开芳。他只带了少量精锐先行抵达南门。

李开芳开始了有条不紊的准备工作。

1、我准备我的。

城外的高地你不要?我要!太平军开始在各处险要搭炮。

2、不让你出来干扰我准备。

太平军虚张声势,用灯笼系着驴在山里走来走去,城上的清军以为太平军大军已到,不敢出来干扰!

听说过火牛阵,你听说过火驴阵吗?

3、不能让你闲着。

忙碌地准备之余,太平军还经常派出几十个人到城墙下来咋咋唬唬,清军这些新募的壮勇急忙开枪放炮,累得半死。

就这样,在大家一顿忙碌后,太平军在外围做好了准备,清军士气受到严重挫折。

双管齐下的攻城战术

太平军大军抵达后,开始部署攻城。

在漫长的转战中,太平军的穴地攻城已经发展成熟了!

同时,吸取此前在长沙的教训,不把鸡蛋都放
在地道上,积极准备各种攻城物资,准备双管齐下!(事实证明,这是取胜的关键!)

一波三折的攻城

3月18日晨,一声炮响,凤仪门附近炸开了一个口子,林凤祥带着3000兄弟杀了进去!

一波太平军奋勇突进,高喊:“是百姓的回到屋里去”!一路猛冲,居然斩杀了陆建瀛!

可是,林凤祥犯了个错误,险些功败垂成!

林凤祥仅仅只是控制了2个要点,并没有控制凤仪门,也没有继续组织攻城部队继续等城,只是在消极地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


看来,林凤祥勇猛有余,思虑不周全,并不适合独当一面之任!

结果,在清军的一顿反击下,支撑不住,大部退出。(也有一小部分退到城内的山丘)。

不久,清军急急忙忙忙地开始组织兵力,准备坚灭留在城内的太平军,但同时,又得知老大已经被砍了,军心渐渐紊乱起来。

在城下静静看着的李开芳,以及在另一边懊恼的林凤祥一起趁势猛攻,一举突入!

清军失去了统一指挥,许多将领不愿守大城,积极忙忙率军回守满城,金陵一片混乱,迅速沦陷!

惨烈的满城之战

此时,最惨烈的战斗还未打响!

满城,是明朝时的皇城,城墙高大。

同时,由于太平军长期以来宣扬的仇满情绪,满城中的抵抗意志十分坚定!

因此,不但士兵上城门,连妇女都组织起来,到城墙上防御!

太平军连续三次进攻都失败,损失了千余人,遭受了比攻大城更大的损失!

杨秀清亲自指挥,他下令采取车轮战。下令军队轮番上阵,攻打不休!

尽管清军死战不退,但毕竟都是人,在这种车轮战下疲惫不堪,许多人甚至生生累死!

此时,杨秀清令人传话:满人,愿意投降的,我们也收留!

此时,城内清军动摇起来。但守将依然不愿投降!

话说完了,继续打!

疲惫不堪,又起了存活之心的清军终于崩溃!满城沦陷!

此战,太平军表现出了很熟练的战术能力,因此,尽管遭遇波折,依然迅速攻取了金陵!

可是,或许此战过于“顺利”,太平军对此战的经验、教训似乎并未充分吸收。

长江作战,水师如此重要,但杨秀清后来似乎没有全力发展水师,最终,制水权完全丧失!

林凤祥暴露出了不适合独当一面的弱点,此后却被委以北伐之任!

有时,太顺利了,并不是好事!

太平军有过哪些经典战役

不说经典战役,就说哪些令人遗憾的战役,一起看看。

第一场——长沙之战

1852年5月,太平军从桂林撤围北上,想顺着湘江而下直捣湖南省会长沙,而后席卷两湖三江。同年6月,太平军在全州蓑衣渡受埋伏,五千精锐老兵血洒湘江,南王冯云山阵亡,直捣长沙之计划破产。8月,经过短暂休整后,西王萧朝贵率2000兵马间道奔袭长沙,在天音阁大战中中炮牺牲。10月,杨秀清率全部兵马进攻长沙,被张亮基、左宗棠等击退,撤围而去。长沙之战受挫,太平军无法实现席卷两湖之愿望,曾国藩得以借此机会兴办团练,终成太平天国劲敌。若是此次大战获胜,湘军将丧失生存土壤,湖南天地会也会更加活跃,大清仅凭腐朽没落的八旗、绿营将难以招架得住,灭亡指日可待。

第二场——湘潭之战

1853年6月,胡以晃、赖汉英率四万精兵西征,拿下安庆、九江、湖口、田家镇、半壁山、汉阳、汉口、岳州,兵锋正盛。1854年4月,林绍章率2万西征军主力在湘潭之战中被塔齐布、彭玉麟、杨载福击败,西征战局急转直下,太平军被迫放弃直取长沙计划,退出了湖南。若是此战胜利,太平军不但可以拿下梦寐以求的省会长沙,而后回师两广,拿下东南九省;更关键的是,湘军连续在两次大战中惨败,曾国藩威信扫地,朝廷将不再信任他,“湘军”很可能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可惜,太平军惨败,不但未能实现预期目标,还给了湘军信心。

第三场——北伐之战

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等率2万精锐北伐,在皖北捻军配合下,不到一个月便出了安徽省,进入河南境内。可惜,林凤祥先是在归德府决策失误,没能在此处强渡黄河进入山东,而后直捣北京;后则围攻怀庆,浪费几个月时间,给了清朝重新布置防务之机会,北伐形势不妙。1853年9月,林凤祥抵达天津城下,鉴于之前攻打沧州之惨痛教训,又没强攻天津,而是试一试就撤兵,错过了进入北京之最后机会。1855年4月,北伐军在连镇、高塘惨败,全军覆没,林凤祥、李开芳被活捉,而后凌迟。试想,若是北伐胜利,攻入北京,清朝必定撤往山海关之外,回到东北过生活。此时,清朝虽说还可以指挥各省督抚,但已名存实亡,中原大地一片混乱。

第四场——安庆之战

1858年11月,陈玉成、李秀成两大兵团合力击败李续宾,全歼湘军精锐6000人,取得“三河大捷”。1860年春,李秀成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千里奔袭浙江省会杭州以吸引清军,而后突然回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太平天国迎来短暂的中兴局面。可惜,在1861年那场决定命运的大决战(安庆之战)中,李秀成保存实力,见死不救,以致安庆陷落,叶芸来等近两万名将士战死,陈玉成被迫退守皖北庐州孤城。安庆之战惨败,天京西面门户洞开,再也无险可守,太平天国注定要失败。不过,若是太平军胜利了,不但能打残湘军主力,还可以让欧洲列强保持中立,不敢轻易支持清朝。此时,太平天国再次挥师北伐,清朝将难以抵抗。

第五场——雨花台之战

1862年5月,曾国荃不顾兄长曾国藩劝阻,亲率吉字营两万人马东征,发誓要攻克金陵,拿下剿灭太平天国首功。同年8月,曾国荃进驻天京城南雨花台,扎下大营。洪秀全闻知湘军进犯,忧心仲仲,立刻一日三诏,强迫忠王李秀成率本部兵马回京勤王,暂时停止进攻上海。同年10月,李秀成率13王共40万(号称)大军回京,直接与曾国荃一万多“病旅”在雨花台大战。可惜,李秀成心思不在天京,他太急于求成,就想着赶紧结束会战,而后回苏州经营地盘。为此,他不去攻占三汊河,断绝湘军粮道,而是强攻雨花台大营,被曾国荃的“龟壳”战术击败。此次惨败,不但精锐损失殆尽,列强还公开支持清朝,太平天国灭亡之日不远了。不过,若是李秀成胜利,那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