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忻府 |不挠于势 无私于法—— 一代廉吏姜
发布时间: 2023-07-11

来源:首善忻府

不挠于势 无私于法

——一代廉吏姜涛

文/王兴治

姜涛,字伯渊,忻州解村人,明代著名的贤臣廉吏。

他出生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永乐十二年(1414)中举,永乐十七年任嘉兴同知,永乐二十一年任直隶河间府同知。因才干出众,尚体民情,原河间府罢任后,百姓数千人共往京城,举姜涛为郡守。朝廷素知姜涛公廉,便顺从民意,任为河间知府。

姜涛任河间知府期间,恪尽职守,施行惠政,惩奸除恶,使该府百姓升平乐业,故而年年考绩俱为“上上”,政声闻于朝野。

1433年,其父唐卿逝世,按朝例当丁外艰而离职守孝,河间百姓又抚老携幼赴京请谒留任。此情上达后,再次震动朝堂,明宣宗颁诏,破例而复任其职。为官能得如此,真成千古佳话了。

英宗继位之初,顺天府缺府尹一职,议定人选时,众朝臣齐力推荐姜涛,英宗大喜,立即颁诏,调任于京师。

顺天府,元朝时为大都路,明初为北平府,永乐初改名顺天府,为京城直隶省,辖大兴、宛平、密云、保定等19个县。顺天一府关系着京城及京畿的治理和治安的大政事。朝廷将如此重地交待给姜涛,足见对他的倚重程度了。

之后,姜涛又于1443年任正议大夫,1444年晋升为户部左侍郎。

户部,中央权要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财权、户口、土地和赋税等事宜。户部设尚书一人为长,左、右侍郎各一人为副。而左侍郎即是户部的第二把手了,这就是人称姜涛为“姜侍郎”的由来。

1445年,朝廷又委任姜涛督查江淮漕运及京畿内外的仓储事宜。由于他刚正不阿,督察成效极为显著。然而,也就是这一年,他因积劳成疾,病倒于职司,归逝于京城,时为该年的四月二十三日,享年五十四岁。

展开全文

姜涛的廉政和治政事迹很多很多,下面列举其二三事:

河间府多湖泊,而湖泊面积占比大了,土地也就自然缺乏,百姓中便有很多没有固定资业,只能靠水吃水,在湖中捕鱼捉蟹、采藕集苇来维持生计。

河间地面的一些豪门大族、武职狂徒看出了大发横财的门道,便相互勾结,占自然湖泊为私产而坐收渔利。百姓若想下湖采捕,必须交费,如有反抗,就以“私采”为名而大打出手,轻者残筋断骨,重者毙命沉湖。百姓深受其害,却又敢怒不敢言。

姜涛任河间知府后,决心惩恶抑强,还百姓以公道和乐业。于是在所有的湖畔立牌告示,令曰:“凡池湖鱼虾莲苇,任民采取,敢有占据者,就执以来”(《正议大夫户部左侍郎姜公墓碑文》)。他知道,光有告示还不行,便同时建立了护湖组织,及时抓捕豪强。此举大受河间百姓的欢呼。经过几番较量,豪右武臣等强梁终于龟缩,不敢再鱼内乡里,河间府也便还以一片青天

姜涛任顺天府尹间,常常微服私访大街小巷,得知了京城中凡祭祀皇家祖先,其一应费用均摊给各商家店铺承担之事。皇家的祭祀规模宏大,靡费甚巨,再加上差吏们借机加码,饱肥私囊,更使京城各业苦不堪言。

针对这一状况,姜涛立即拟写奏章,建议此项支出该由朝廷出资,不应由店铺负担,奏章中还特别强调了下面的官吏借机肥囊之事。他情知此举会冒犯君颜,但是为了民心安定,他毅然决然地上了此本。

朝堂上, 英宗皇帝耐着性子听着启奏,满朝文武鸦雀无声,心知姜涛大驳皇家尊严,立时就要大祸临头。岂知奏毕,英宗不但没有降罪姜涛,反而依着呈奏,将“京师祀事牲醴诸费,皆出于民”改定为“出天财库钱,以贡其费”(同上《碑文》)。姜涛的直臣之性,由此一斑可见。

姜涛任顺天府尹时,曾三次主持贡举之事。贡举,即是官吏向君主直接举荐人才的选拔考试,一旦选中,士子便会飞黄腾达。此番之试绝非寻常,特别是在京城这样高官云集的地方,通关系、说情面的要员纷纷而至。然而,姜涛秉着一颗为国选拔人才的赤诚之心,面请托之人,只是虚以应付,其所贿之礼,一概拒收,公正无私地把握了人才关口。姜涛《碑文》中,称此事为“凡三知贡举,一处以请托不行”。他的这种不惜得罪官场、耿正无私的精神,受到时人的极口称颂。

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四月二十三日,一代直臣、廉吏姜涛不幸辞世了。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古时候世人对官员之十分广泛的评价。然而,作为比知府职位更高的姜侍郎逝于京城后,其家穷得竟连口敛放遗体的棺木都置办不起。“家无余钱,几不能具棺敛。呜呼!此可以观其为人矣。予为书兹碑,使不知公者于此可考焉。”(同上《碑文》)

《正议大夫户部左侍郎姜公墓碑文》是其时的朝列大夫国子祭酒李时勉撰写的,该碑文还说:“上(英宗)闻而悼惜之,遣官致祭。在廷之臣自公卿而下,咸往吊哭祭。”英宗的御祭文云:“维正统十年岁次乙丑五月甲戌朔初七日庚辰,遣礼部主事林壁,致祭于户部侍郎姜涛曰:卿发自上庠,擢守名郡,继迁府尹,进佐地官,惟贤能克堪委任。遽闻长逝,良用悼惜。故兹遣祭,乃命有司茔葬卿灵。不味尚克钦承。”

按照明英宗的旨意,姜涛的灵棺、祭仪,以及奉旨护灵回归忻州殡葬等一应事宜,均由朝廷办理。英宗的亲笔祭文和李时勉的碑文,真真实实地记录了姜涛的撼世事迹。

“勿挠于势,无私于法,用图成绩”,是正统皇帝(英宗)擢用姜涛为嘉议大夫时圣旨中的话。姜涛亦正是以其无负于国、无负百姓的信条,践行了他廉直不阿之志,成为千秋万代光焰不灭的廉吏形象。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