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有三艘航母下水,切不可忘记中国航母之父:刘华
发布时间: 2023-07-11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一年后,为了加强双方军事交往,也为了表达两国建交的诚意,时任国防部长徐向前,邀请美国国防部长布朗访华。布朗率代表团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九天的军事访问,双方交换对当前国际局势的意见,并参观了部分军营和武器装备展示。

中美建交公报

为了回应中国的诚意,1980年5月,布朗邀请国务院副总理兼军委秘书长耿飚访美。很快,国务院便回复美国,耿飚将如期访美,并递交了随访人员名单。这份名单中,当时主管全军装备工作的副总参谋长刘华清在列,并且,他作为军事技术代表先行抵美进行考察。

刘华清在美考察11天,美国军方为他的考察安排了密集的行程,这其中最后一项便是登上“CV-63小鹰”号航空母舰参观。

因为保密要求,美军要求中国代表团只能远远地看,不能靠近。刘华清认真地看着航母上的每一套装备,在一处设备前,他为了能够看得更清楚一些,惦起了脚尖,伸起了脖子看。而这一幕,正好被随行记者拍了下来。而这张照片,今天依然会看哭每一个人,他彰显了一位开国将军对海军建设发展的拳拳之心。

刘华清惦脚看航母

展开全文

刘华清被这个海上移动平台深深地震撼到了,他难掩内心的激动,一层一层地看着,生怕漏掉了哪一个环节。回国之后,刘华清便在考察报告再次提及,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航母。

他认为,将来的海战必然是立体的海战,而不是平面的海战,必然是超视距的海战,而不是现在近距离炮战。因此,必须发展航母,必须要有舰载机,必须要有自己的航母战斗群,并发出了内心的忧虑与呼唤:“中国不搞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中国海军必须建造航空母舰。”

实际上,推动海军现代化建设,建造航空母舰,刘华清早早就已经开始呼吁并付诸行动了。

1952年5月,刘华清被调到海军工作,担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政委。一年后,他又调到了第一海军学校,担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从此,便与海军结缘。

后来,中央为进一步加强海军建设,选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海军将领,赴苏联系统学习海军专业和指挥理论,刘华清位列其中。四年后回国,刘华清被委以重任,担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此时,他已经对海军建设有了系统的研究和想法,并在心中开始勾画未来海军发展的蓝图。

1970年,刘华清担任海军副参谋长。他从海军建设的长远考虑出发,专门给邓小平同志上报了一份报告:《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在报告里,刘华清重点提出海军建设航空母舰的设想。按照他的设想,海军在三年内集中力量研究建造航母及航母具体的战法,携带歼击机和直升机,配备护卫舰。远程打击用歼击机,利用低空导弹和火炮构设火力网有效保护航母,同时对航母的规模及航速等,都进行了勾勒和设想。

这份报告得到了军委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当时特殊的环境,他的这份设想并没有付诸行动,而且搁置了近10年。直到1980年,刘华清登上美军航母,再次唤起了他对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忧虑,虽然他现在的职务是副总参谋长,但他心心念念的海军现代化,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1982年,刘华清担任海军司令员,他开始大刀阔斧推进海军改革,坚定地推进海军现代化了。为此,他再次提出了研究建造航母的计划,并实质推动了航母的预研和论证。

70岁高龄的他,在一次会议上讲:一个航母战斗群,从论证建造到形成战斗规模,没有30年是不行的。这就意味着,我可能看不到中国海军航母下水了。但是,未来有了航母的中国海军,一定会扬威世界。

他的预言成真。1988年,中央正式批准航母建造项目,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母正式下水,被命名为辽宁舰。只不过,2011年1月24日,刘华清老将军逝世,正如他讲的,他没有看到我国首艘航母下水。

海军第三艘航母:福建舰

但是,此时的中国海军,已经拥有三艘航母,已经开始扬威世界了。这或许是对老将军最好的告慰了吧。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