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过年时,老人常说“腊月忌尾, 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忌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在农村过年时,老人常说“腊月忌尾, 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

农村老人常说“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

今天是腊月十六了,眼看离年三十还有不到半月的时间,在这年末岁首交替之时,做为农村人来说,有很多禁忌需要记住的。越是临近年关越是要注意,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家庭,对这些禁忌更是讲究。

腊月忌尾

腊月是人们对农历十二月的称呼,也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是一年的收尾月份。在农村老人们的眼里,是有很多讲究的,虽然有些讲究听起来有点滑稽,但人们还都去遵守的。

过年人们家家户户贴对联,有些人家贴得早,有的人家贴得晚。记得父亲在世时曾经告诉我说,这对联不能贴得太早,否则别人看到后会以为家里欠人家钱呢。因为在过去,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如果有人欠你钱你年底上门讨要,看到对方人家大门上贴上了对联,就不能登门讨债了。所以,如果外面没有债务的人家是不会太早贴对联的。

年底钱财不外借。农村老人认为,往外借钱是散财。如果年底往外借钱,对自己来年聚财有影响。

三十日晚上开始不扫地,老人们怕小辈儿不讲究,都将家中的条帚藏起来。在他们眼中,拿条帚扫地的话,怕将财运扫走。

三十日晚上煮饺子的柴禾多抱一些回家,剩下的柴禾就放在灶口边上,是不再往外拿的,这叫家有“剩财″,是好兆头。而且这言语上也有很多禁忌,下饺子煮碎的,叫“挣″了等等。

正月忌头

过了年三十,就进入了新的一年,同样,这年初一也是不能扫地的。哪怕是门外年三十燃放的烟花爆竹的纸屑,都不能扫。就是连刷锅洗碗的水,都不能往外倒,怕带走财源。

正月初一忌动刀,所以初一早上的饺子都是头天包好的。

正月不理发,民间有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所以这一个正月里,有很多当舅舅的饱受外甥的“危胁″,动不动就拿要去理发来要挟讨要红包。不知道这种说法是不是有什么道理,但人们基本上是等到二月二“龙抬头“之时,才去理发的。

有一些农村的老规矩,现在人们还是去遵守的。不管是否真像老人们说的那样,但人们还是选择宁信其有,一直在遵守老一辈人传下来的这些规矩。你们那里是否也是这个样子呢?欢迎各位老师留言讨论。

忌是什么意思

笔划

7

五笔

NNU

部首

结构

上下结构

五行

笔顺

横折、横、竖弯钩、点、斜钩、点、点

释义

1. 嫉妒,憎恨:猜~。~才。~能。~妒。~贤妒能。  2. 害怕,畏惧:顾~。肆无~惮。  3. 禁戒:~戒。~食。~讳。禁~。  4. 父母或祖先死亡的日子,迷信称不吉利的日子:~日。~辰。生~(已死父母的生日)。

详细释义

〈动〉

(形声。从心,己声。本义:憎恨)

同本义

忌,憎恶也。——《说文》

而忌处者。——《国语·晋语》

不克不忌。——《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

子将助天为虐,不忌其不祥乎?——《国语·越语》

又如:忌恶(憎恶坏人坏事);忌愤(怨愤,嫉恨)

嫉妒

操虽称美,心甚忌之。——《三国演义》

又如:忌前(妒嫉贤才);忌妇(妒妇,善妒的妻子);忌克(忌妒他人才能而想超过他);忌才(嫉妒他人的才华或才能)

禁忌;忌讳

公室卑则忌直言。——《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忌怒,则能害己。——《韩非子·说疑》

又如:忌三房(迷信者认为生病的人忌进新房、产房和灵房);忌作(唐宋习俗谓春、秋社日停做针线);忌针(阴历正月忌动针线);忌惮儿(忌讳害怕)

顾忌

贪吏害民无所忌。——白居易《采诗官》

又如:忌畏(畏惧害怕);忌惮遮拦(顾虑遮掩);忌器(有所顾忌)

〈名〉

先辈去世的日子,古时每逢这一天,家人忌饮酒作乐,所以叫“忌日”。如:死忌;忌时(迷信指禁忌的时日);忌讳(先王的死日与名字);忌日;忌月(旧称父母死亡的月份)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