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秦献公登位后,为什么要马上废除人殉制?秦献公在魏国是如何继位秦国国君

 

2023/7/7 16:09:53 ('互联网')

本文目录

秦献公登位后,为什么要马上废除人殉制

无论何时,人都是最重要的资源,古代生产力低下,人口越多往往优势越多,人殉的存在是对各方面发展的极大阻碍。

秦献公继位之后,将在秦国沿袭了数百年的人殉制度直接废止,而废除人殉、阻人从死,也是当时秦献公诸多改革措施之一,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秦国的发展。

只不过,秦献公仅仅是在制度上废了人殉,实际上直到秦朝秦二世时期,人殉都存在着。

秦献公名连,也称公子师隰,他本是秦灵公的太子,然而秦灵公薨后,他的叔父嬴悼子夺取了秦国君位,也就是秦简公,无奈之下,年仅十岁的公子连出走魏国避祸。

公子连在魏国待了将近三十年时间,一直都想要重回秦国夺回君位。

机会终究还是来了,秦简公之子秦后惠公英年早逝,由其年近两岁的独子嬴昌继位,也就是秦出公,不过嬴昌实在年幼,秦国被其生母秦小主夫人把持。

秦小主夫人执掌朝堂时期,重用娘家外戚与近身内侍,引起了群臣与秦国公室的不满。

此外,秦小主夫人对臣下赏赐不知轻重收敛,把原本就不宽裕的秦国府库弄得几乎空竭,而缺钱的秦小主夫人下令加重税赋,弄得秦国上下乌烟瘴气怨声载道。

在这种情况下,蛰伏魏国多年的公子连回秦,得到公室与群臣的支持,诛灭秦出公母子之后继承君位,也就是秦献公。

秦献公继位之后,迅速着手于秦国的革新,希望秦国走向富国强兵之路,而在其诸多的改革措施之中,有一条就是废止承袭数百年的人殉制。

秦国的人殉制由来已久,周朝建立后,各诸侯国都继承了商王朝的人殉制,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东周时代,不少诸侯国都实际废除了人殉,唯独秦国例外。

诸侯之中,秦国的人殉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雍秦时期葬于雍城的秦君共有二十一位,尽管《史记》中记载有人殉的秦君只有三位,但从考古来看,几乎所有秦君都有人殉。

《史记》: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

也就是说,秦穆公与自己的三位臣子饮酒,半开玩笑的说:“我们君臣生前这么快乐,死后当然也要在一起。”可能也是喝多了,奄息等三人都同意了穆公的说法。

于是秦穆公薨后,奄息等三人都被送去做了人殉,这也是著名的“三良从死”的故事。

秦国人殉风气,持续时间很长,上至秦君与诸多公室子弟,下至寻常贵族士大夫,都有人殉入殓的传统,直到秦献公继位,他当即就在法律上废除了持续数百年的人殉传统。

那么,秦献公为何这么做呢?

第一,人殉折损人力资源,不利于发展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近现代,任何时候,人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农耕文明时代,人口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更多的优势,因为人丁充足,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并提供更多的兵源,人越多的国家,实力越强悍在某个角度来说是对的。

或许,人殉是当时的一种地位象征,也或许是秦君用来打击贵族力量的手段,但不得不说人殉的存在,极大程度上妨碍了秦国的发展。

先秦时期,用于人殉的除了少数贵族等特殊群体,大多数都是战俘、奴隶等,几乎全都是青壮年群体,他们都是当时发展的主力。

废除人殉,能够很大程度上阻止这些精壮人力的损失,而保全下来的这些人力躲过了人殉,自然能够效力于秦国的发展。

第二,秦献公早年坎坷,将心比心

原本,秦献公作为秦灵公的太子,继位应该是很顺当的,没想到因为叔祖父秦简公夺位,害得他出走魏国,寄人篱下几十年,从懵懂少年熬到中年。

尽管作为秦国公子,秦献公在魏国的时候日子还过得去,可他身份尴尬,难免时常遭人侧目与欺辱,他这个落魄公子,真实的处境也很艰难。

正因为有过这段经历,所以秦献公更加能够体谅广大寻常民众的艰苦。

春秋晚期,山东各国纷纷开始废除人殉这种野蛮落后的风俗,唯独秦国还在坚持着,而在秦献公看来,这也是山东六国瞧不起秦国,认定秦人凶蛮的原因之一。

废除人殉也是人性的体现,根本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身份彰显等等,去伤害无辜的性命。

第三,聚集人心,以图霸业

在秦献公之前,秦国历史上还有个非常著名的君主,那就是“三良从死”的主角秦穆公。

秦穆公时代的秦国四处征伐,进攻西戎,使得秦国的土地大规模增加,也奠定了后来秦国称雄西戎的基础。

然而秦穆公之后,秦国因为连年征战元气大伤,到处凋敝一片,加上连续出现无能之君,都无法重现辉煌,本来家底就不厚的秦国,愈发虚弱。

人殉制度的存在,不仅折损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更重要的是,由于人殉的存在,使得当时不少有才能的人,因为畏惧而不敢涉足朝堂为大秦效力。

秦献公废除人殉,使得很多有才之人更加放心出面,为秦国的发展献言献策。

虽然秦献公在法令上废去了人殉,但人殉仍旧继续在秦国实际存在,直到秦朝二世而终,但后来秦国的人殉规模剧减,由此带来的危害也极大减弱,几乎可以忽略。

秦献公在魏国是如何继位秦国国君的

秦献公(前424~前362),嬴姓,名师隰,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他是秦灵公之子。

公元前415年,秦灵公因病去世,当时秦灵公的嫡子师隰(秦献公)只有10岁,本来应该由他继位,然而秦灵公的叔叔、也就是师隰的叔祖父嬴悼子夺了王位,史称秦简公。

就这样师隰把王位丢了,为了防止叔祖父斩草除根,师隰仓皇出逃魏国。

在魏国流亡期间,师隰一直没放弃夺回属于自己的王位,他像一名战士一样寻找进攻的机会。

转眼29年过去了,曙光终于出现。

公元前387年,秦国发生了两件事和一个女人的出现,让秦献公发现了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秦献公马上回国夺回了王位,师隰成了秦国的国君,史称秦献公,这一年他39岁。

问题来了,秦献公在魏国流亡29年,他凭借什么夺回了王位?

秦献公虽然在魏国流亡了29年,但是他的人脉没丢,尤其和魏国魏文侯关系很铁。

其实不是魏文侯心肠多么好,魏文侯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先把师隰养起来,就像后来的吕不韦供养秦始皇的父亲一样,师隰在魏文侯眼里属于期奇货可居。

原来魏文侯看到秦国这几年政权不稳,国君的废立由朝中大臣所操纵。谁拥立了新王,谁自然有从龙之功,随后谁就会成为新王的第一权臣,成为操纵新王的人。

魏文侯心想,如果有一天我拥立师隰为秦国君王,那么秦国就会被我所操纵,秦国也就成了魏国的小弟。这就是魏文侯厚待师隰的原因,政治人物做每件事都有其目的。

对于魏国和师隰来说,一旦秦国出现动乱就是机会,师隰回国夺回王位的胜算就大。这也是师隰之所以流亡魏国29年的原因,他在等待这个机会。

师隰和魏文侯都在密切观察着秦国,有道是“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公元前400年,秦简公去世,这次秦国却没出现动荡,秦简公的儿子秦惠公顺利继位。

师隰很失望。

转眼13年过去了,正值盛年的秦惠公突然病逝,此时秦惠公的儿子年仅两岁,权臣们乐得有一个“儿皇帝”,这样就可以操控大权,权臣们立秦惠公两岁的儿子为秦国国君,史称秦出公。

大家想一想,两岁的小孩懂啥呢?儿子不懂没关系,还有他的母亲,就这样秦出公的母亲垂帘听政,其做法和后来芈月以及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如出一辙。

这几个女人共同点都是重用外戚和宦官。

比如芈月重用他的兄弟穰侯魏冉,赵姬重用吕不韦和嫪毐。所不同的是秦出公的母亲没有芈月和赵姬的手腕和强势,说白了就是没那么大的能力。

这就引起了秦王室贵族子孙的不满,因为朝中的大权都被太后的兄弟们所把持。太后为了平息王公贵族的愤怒,就用钱财补贴稳住众人。

太后不断的从国库里拿钱,国库越来越空虚,为了增加收入,势必加大老百姓的赋税,秦国上下远怨声载道,太后失了民心,秦国动荡不安的局面出现了。

师隰和魏文侯等的就是这个时刻。

魏文侯提出要派军队帮助师隰回国夺权。此时师隰早已看透了魏文侯的心思,为了防止自己以后被掌控,婉言拒绝了魏文侯,但没有拒绝魏文侯提供的钱财。

师隰在一年的时间内,利用魏文侯提供的钱财,派间谍潜入秦国,贿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