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披露!滇池28种野生雁鸭档案来
发布时间: 2023-07-11

进入2月,到滇池越冬的鸟类群体基本稳定了。对于到滇池越冬的海鸥,大家都比较熟悉,但与海鸥一起到滇池越冬的野生雁鸭,知道的人却还不多。2月13日,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采访了昆明鸟类协会副秘书长王智斌,他多年关注和追踪到滇池越冬的鸟类,对滇池里的野生雁鸭也格外熟悉。他说,目前到滇池越冬的野生雁鸭共有28种,其中许多市民都没有见过。这是昆明市鸟类协会首次披露到滇池越冬野生雁鸭的情况。

滇池鱼虾肥美、雁鸭成群

据统计

昆明的雁类现在有四种

(2022年新增两种:短嘴豆雁、白额雁)

鸭类二十四种

一起来看看

昆明滇池的雁鸭有多美吧

展开全文

4种雁

01

斑头雁

斑头雁为国家三有保护鸟类,是中型雁类,体长62-85厘米,体重2-3千克。通体大都为灰褐色,头和颈侧白色,头顶有二道黑色带斑,在白色头上极为醒目,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咸水湖,也选择淡水湖和开阔而多沼泽地带。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泽地。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迁徙季节,均成群活动。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叶、茎、青草和豆科植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贝类、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02

灰雁

灰雁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体长70-90厘米,翼展147-182厘米,体重2.5-4千克,寿命17年。体大而肥胖。嘴、脚肉色,上体灰褐色,下体污白色,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

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主要栖息在不同生境的淡水水域中,常见出入于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湖泊、水库、河口、水淹平原、湿草原、沼泽和草地。食物为各种水生和陆生植物的叶、根、茎、嫩芽、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有时也吃螺、虾、昆虫等动物食物。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

03

短嘴豆雁

短嘴豆雁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2023年1月10日,在晋宁滇池发现三只短嘴豆雁。它是大型雁类,上体棕褐色,下体污白色,嘴黑褐色,具橘黄色端斑,脚橙黄色。嘴长度通常在70毫米以下,下嘴基更厚,嘴端部黄色变化较大。繁殖于苔原地带,迁徙或越冬期,集大群于开阔平原草地、湖泊、农田地区,以苔草、农田作物为食。

04

白额雁

白额雁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体长64-80厘米,体重2-3.5千克,和豆雁大小差不多。上体大多灰褐色,从上嘴基部至额有一宽阔白斑,下体白色,杂有黑色块斑。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觅食多在白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

24种野生鸭

01

翘鼻麻鸭

翘鼻麻鸭为国家三有保护鸟类,是大型鸭科动物,体长52-63厘米,体重0.6-1.7千克。体羽大都白色,头和上颈黑色,具绿色光泽;嘴向上翘,红色;繁殖期雄鸟上嘴基部有一红色瘤状物。自背至胸有一条宽的栗色环带。肩羽和尾羽末端黑色,腹中央有一条宽的黑色纵带,其余体羽白色。飞翔时翼上和翼下之白色覆羽,绿色翼镜,黑色的头、飞羽和腹部纵带、棕栗色的胸环和鲜红色的嘴和脚形成鲜明对照。主要在淡水湖泊、河流、盐池、盐田及海湾等处活动。

02

赤麻鸭

赤麻鸭为国家三有保护鸟类,体型较大,体长51-68厘米,体重约1.5千克,比家鸭稍大。全身赤黄褐色,翅上有明显的白色翅斑和铜绿色翼镜;嘴、脚、尾黑色;雄鸟有一黑色颈环。飞翔时黑色的飞羽、尾、嘴和脚、黄褐色的体羽和白色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鲜明的对照。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

03

鸳鸯

鸳鸯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雁形目、鸭科动物,体长38-45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头具艳丽的冠羽,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极易辨认。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连一细的白色眉纹,亦极为醒目和独特。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杂食性。

04

棉凫

棉凫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是鸭科中体长最瘦小的水鸭,羽毛主要呈白色。头圆,脚短,鸭喙很像鹅的喙,短而底部较深。雄性棉凫繁殖时毛色泛黑绿色光泽,头部、颈部及下身主要呈白色,飞行时,雄鸟双翼呈绿色并有白带,雌鸟羽色较淡。在非繁殖期间,雄鸟的羽毛与雌性的相似。一般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和沼泽地。在树洞中筑巢。主要吃种子及蔬菜,尤其是睡莲科植物,也吃昆虫、甲壳类等。

05

花脸鸭

花脸鸭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属小型鸭类,体长37-44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雄鸭繁殖羽极为艳丽,特别是脸部由黄、绿、黑、白等多种色彩组成的花斑状极为醒目。胸侧和尾基两侧各有一条垂直白带,可以明显区别于其他野鸭。非繁殖羽似雌鸟。花脸鸭是一种喜欢集群的鸭类,特别是冬季常集成大群,也常和别的鸭混群。白天常成小群或与其他野鸭混群游泳或漂浮于开阔的水面休息,夜晚则成群飞往附近田野、沟渠或湖边浅水处寻食。主要以轮叶藻、柳叶藻、菱角、水草等各类水生植物的芽、嫩叶、果实和种子为食。

06

白眉鸭

白眉鸭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属小型鸭类,体长34-41厘米,体重不到0.5千克。雄鸭嘴黑色,头和颈淡栗色,具白色细纹;眉纹白色,宽而长,一直延伸到头后,极为醒目。上体棕褐色,两肩与翅为蓝灰色,肩羽延长成尖形,且呈黑白二色。翼镜绿色,前后均衬以宽阔的白边;胸棕黄色而杂以暗褐色波状斑。两胁棕白色而缀有灰白色波浪形细斑,这同前后的暗色形成鲜明对照。雌鸭上体黑褐色,下体白而带棕色;眉纹白色,但不及雄鸭显著。以水生植物的叶、茎、种子为食。

07

琵嘴鸭

琵嘴鸭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属中型鸭类,体长43-51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雄鸭头至上颈暗绿色而具光泽,背黑色,背的两边以及外侧肩羽和胸白色,且连成一体,翼镜金属绿色,腹和两胁栗色,脚橙红色,嘴黑色,大而扁平,形态极为特别。雌鸭较雄鸭略小,外貌特征亦不及雄鸭明显,也有大而呈铲状的嘴。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

08

赤膀鸭

赤膀鸭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属中型鸭类,个体较家鸭稍小,体长44-55厘米,体重0.7-1千克。雄鸟嘴黑色,脚橙黄色。上体暗褐色,背上部具白色波状细纹,腹白色,胸暗褐色而具新月形白斑,翅具宽阔的棕栗色横带和黑白二色翼镜,飞翔时尤为明显。雌鸟嘴橙黄色,嘴峰黑色。上体暗褐色而具白色斑纹,翼镜白色。以水生植物为主。常在水边水草丛中觅食。觅食时常将头沉入水中,有时也头朝下,尾朝上倒栽在水中取食。

09

罗纹鸭

罗纹鸭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属中型鸭类,体型略较家鸭为小,体长40-52厘米,体重0.4-1千克。雄鸭繁殖期头顶暗栗色,头侧、颈侧和颈冠铜绿色,额基有一白斑;颏、喉白色,其上有一黑色横带位于颈基处。三级飞羽甚长,向下垂,呈镰刀状;下体满杂以黑白相间波浪状细纹;尾下两侧各有一块三角形乳黄色斑。明显有别于其他鸭类,野外容易鉴别。雌鸭略较雄鸭小,上体黑褐色,下体棕白色,满布黑斑。主要以水藻、水生植物嫩叶、种子、草子、草叶等植物性食物为食。

10

赤颈鸭

赤颈鸭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属中型鸭类,体长41-52厘米,体重0.6千克左右。雄鸟头和颈棕红色,额至头顶有一乳黄色纵带。背和两胁灰白色,满杂以暗褐色波状细纹,翼镜翠绿色,翅上覆羽纯白色。在水中时可见体侧形成的显著白斑,飞翔时和后面的绿色翼镜形成鲜明对照,容易和其他鸭类相区别。雌鸟上体大都黑褐色,翼镜暗灰褐色,上胸棕色,其余下体白色。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河口、海湾、沼泽等各类水域中。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常成群在水边浅水处水草丛中或沼泽地上觅食,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

11

斑嘴鸭

斑嘴鸭为国家三有保护鸟类,上嘴黑色,端部黄色,易与其他野鸭区别。身体羽毛大多为棕褐色,有明显的白色眉斑。翼镜呈金属蓝绿光泽,并闪紫辉。斑嘴鸭是鸭属中最常见且数量最多的种类之一。3月中旬飞往北方繁殖,9月底10初南迁,途经华北,至10月中旬以后,大量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它们栖居在内陆的大小湖泊、河流、水库及沟渠的水面上。善于游泳和潜水,常见5-20只结群活动。在沿海地带,大多栖于岛屿或海岸的崖石上。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