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史学家谈迁著《国榷》,有哪些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明代史学家谈迁著《国榷》,有哪些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国榷》是明末一位清贫秀才谈迁,用毕生心血独立自主完成的一部明代的断代编年史书。

谈迁(1593一一1657)年,原名以训,字观若,浙江省海宁县枣林人。明亡清立,改名迁,字孺木。

《国榷》始编创于公元1621年,时年二十九岁,初步完稿于1626年。在1645明亡后,又续写了明崇祯和弘光两朝史实,书即将问世了,万般没有料到,1647年,迁年五十五岁,完成的书稿,竟一夜之间,被盗贼蹊跷地悉数卷走,片纸不存,数十年灯下辛勤写作成果损失殆尽。

他在《北游录》一书中题为《纪咏·梦中作》诗中说“往业倾颓尽,难难涕泪余。残编催白发,犹事数行书“。1653年,谈迁六十岁了,受聘义乌朱之锡之邀到北京作幕友,继续搜集明代史事,订正《国榷》。从1647年起,艰辛奋战十年,一部内容更加翔实,体例更为完善的《国榷》大功告成。

《国榷》这部史书,知道和阅读人的不是很多,主要是此书从未有印本通行,只有少而又少的传抄本。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才由中华书局第一次排印出版。

《国榷》全书一百零八卷,卷首四卷。据谈迁《国榷》义例,原稿分编百卷,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部书是海宁张宗祥先生根据蒋氏衍芬草堂抄本、四明卢氏抱经楼藏抄本互相校补后重新编定的。

这部私著明朝编年史,按年按月按日记载作者认为应记的重要史事,起始元天历元年(1328年)止束于明弘光元年1645年)。卷首四卷分作大统,天俪,元潢,各藩,舆属,勋封,恤畹,直阁,部院,甲科,朝贡等门,是综合性记述。为什么取名《国榷》呢?清代著名学者黄宗義撰文的《谈君墓表》有这样一段叙述“……国灭而史亦随灭,普天心痛。于是汰十五朝之实录,正其是非,访崇祯十五年之邸报,补其阙之,成书名曰《国榷》”。清代诗人朱彝尊所著《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二记载谈迁短文中也说他:”留心国史,考证皇朝实录宝训,博稽诸家撰述,于万历后尤详,号为《国榷》”。道出了他就是为了纠正明代实录中有几朝实录中有失实、谬误,歪曲,伪陋,浮泛缺点,才立志发愤编撰的。

有人问:他有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

试答:一,谈迁以一介布衣之力,孜孜不倦,发愤埋头著书二十多年,即将完稿,却不料被人盗走,心血化为泡影。但是,谈迁面对如此巨大挫折,意志更加坚强,他不气馁,又发愤重新编写,从1647年起,又经过十年更加艰辛顽强的奋战,一部更加翔实完备的《国榷》又重新诞生了。这种热诚学术研究,努力保存历史史事,忠于国家民族的崇高精神,永远激励后来的人们。

二,《国榷》的整个编撰过程,是在官府之外,完全凭一已之力,节衣缩食,靠给人当慕僚,代写应酬文字,以换取月俸钱,照现在说法是临时打短工为生。谈迁虽贫而有志,他鉴于《明实录》多避讳失真,有的几经删节,窜改致使是非混淆。尤其是1644年明朝亡后,他更感到国亡史不可费,以爱国遗民的心愿,编修明朝国史,寄托亡国的悲愤和为后来的人们提供历史鉴镜。他忠实地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正直古代史

学家固有的”不虚美,不隐恶”,”好是正直,善恶必书“的优良传统与凛然正气。

三,谈迁对历史史事严肃求真的态度。

为了《国榷》撰写符合历史事实,不惜一改再改。例如记明末张春被建州俘虏事就改了多次。如对明太祖晚年猜忌功臣,杀戮功臣予以大胆直录。当他写明成祖残杀方孝孺等人时深情地说“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练(子宁)之惨,千载下为之魄悸”。谈迁对明朝史事的搜集,是竭尽全力的,除了曹溶,吴伟业,霍达以外,他访问了故公侯的门客,降臣,宦官,皇亲等等,把所听到的所看到所走到的都记录下来,和文献一一核对。参考了二百数十家明代学者的著述,先后改了六次,历时三十六年之久惨淡经营编成了四百多万字的史书。因此《国榷》是一部信史。

谢悟空邀请!

怎么样写<<谈迁小传>>

2008年,我还是地球上到处都是的物种——树。若干年后,在人类毫无节制的砍伐下,我幸存了下来。 联合国秘书长一声令下,把我用纯金栅栏层层保护起来。我的身价也以千万上涨,被种在最肥沃的土地里,下雨有铁伞挡着;打雷有避雷针挡着;刮风有屏风遮着…… 虽然我被如此宠爱,但是树家族就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了,你说我每天能不寂寞与无聊吗? 一天天过去,参观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有一次我惊讶地发现,参观的人群中居然有从前的樵夫,过去的一幕犹在眼前: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樵夫突然出现在我们身边,看到高大的树木,他的两眼射出贪婪的光,他马上挥起锋利的斧头,朝我的长辈身上砍去,我听到了惨叫声;一天一夜,砍伐声没有停下过;累了,樵夫歇一会;渴了,樵夫喝口水……就这样,这个瘦小的樵夫居然把我周围的大树全部砍倒…… 如今,这个樵夫已经白发苍苍,我用鄙视、仇恨的目光看着他,发现他的眼角流出了悔恨的泪水。可恶的人哪,当初你在滥砍滥伐时,怎么就没想到也有今天呢! 看到人类对我顶礼膜拜的一幕,我不仅感到深深的悲哀,这一切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你们如此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用这种方式来惩罚你们!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