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身为司马昭的心腹,为什么要选择叛乱呢?钟会之乱的介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钟会身为司马昭的心腹,为什么要选择叛乱呢

263年正月十六,40岁的钟会矫郭太后遗诏,在成都起兵反叛司马昭,正月十八,钟会与姜维就死于兵变,叛乱被迅速平息。钟会之乱,这段蜀汉灭亡后的插曲有太多值得玩味的地方,许多人不明白,钟会是司马昭的亲信,又有了灭蜀的战功,绝对可以出将入相,那么身为司马昭心腹的钟会为何会选择起兵叛乱呢?

公元264年初,钟会背叛司马昭,竟然假传郭太后的遗诏起兵反叛。不过司马昭诡计多端,即便钟会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之一,可他的一举一动早已在司马昭的监视之下,因此就发现了不对劲,一旦钟会有所举动,司马昭也必然会打他个措手不及。

事实证明司马昭真的太奸诈了,钟会好歹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可这场叛乱仅仅三天就以失败告终了。钟会死于叛乱之中,而姜维也遭到了牵连,最终被曹魏斩杀。很多人都对这场反叛存在疑惑,钟会和司马兄弟交情匪浅,并且一直都是他在司马昭背后支招,还帮助他夺权,为何最终要背叛司马昭呢?

首先,钟会虽然是司马昭的心腹,但却受到其他同僚的排斥。

钟会虽然是司马昭的心腹,但他一直受到其他同僚的排斥。史书中关于此类的记载非常之多:傅嘏曾言“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司马昭之妻王元姬说钟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辛宪英、裴楷、荀勖等人也都认为钟会骄纵自大,不可不防。虽然钟会确实有才能,为司马昭出力不少,但司马昭面对身边臣子对于钟会如此之不信任,也难免受到影响。 

第二,钟会手中原本就有十万兵力,再加上邓艾的三万兵力,还有姜维投降之后的降兵,加起来差不多有二十万以上人马,这么强大的军队,都能建立起第二个蜀国了。所以钟会当时对自己很有信心,但是他忘了一点,那就是他手中原有的这些曹魏将士们的家还是在魏国,那里有他们的亲眷,若是跟着钟会谋反,一家老小性命难保。 

最后,钟会太过于自信,高估了自己手中的底牌。

其实钟会并没有想起兵叛乱,如果钟会一开始就想起兵叛乱那么一定会派重兵扼守住汉中的要塞,直到司马昭派兵之时才意识危险。更重要原因的是钟会功高震主引得司马昭的不满,引起了政敌的攻击,使得钟会起兵叛乱。

钟会之乱的介绍

钟会之乱是钟会在新亡的蜀汉的将领姜维的帮助支持下,于264年反对曹魏的一场起事。钟会自认为能力足以战胜司马昭,进可以争夺天下,退也能占据蜀汉,遂陷害原同僚邓艾,并且图谋反叛。最终,邓艾被杀,叛乱也因为钟会部下的叛变而瓦解。

如果钟会叛变成功,姜维下一步会怎样做,有可能光复蜀国吗

如果钟会叛变成功,姜维下一步会怎样做,有可能光复蜀国吗?无论从军事还是政治上,姜维光复蜀国的可能性都很小。咱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局势。司马昭掌了曹魏大权后,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同时也为了得到更多政治上的筹码,方便之后的篡位,决定对外发动一场大仗,他选中的软柿子就是蜀汉。曹魏内部反对的声音很多,都认为此时不是伐蜀的最好时机,大将邓艾也一力劝阻,请他等几年再出兵。只有司隶校尉钟会十分支持司马昭的决定,司马昭便任命他为伐蜀的主将。

但世事就是那么难以预料,一心伐蜀的钟会被蜀汉大军阻于剑阁,难得寸进;本不支持伐蜀的邓艾却率军三万自阴平道直攻成都,迫使后主刘禅出城投降。姜维是蜀汉后期最重要的将领,此时他在哪里呢?就在剑阁和钟会对峙呢。得知刘禅已经降魏,姜维和钟会两人都是气不打一处来。对于钟会来说,奔波这一场为的就是立下不世军功,结果被邓艾抢了;对于姜维来说更是难以接受,蜀汉还有那么多生力军,皇帝却投降了!

蜀汉将士们知道后都十分气愤,但也只能无奈地降了钟会。没过多久,姜维就发现他似乎还有机会,因为钟会对司马昭并不是那么忠心,而且名利心太强,为了争功竟然陷害灭蜀功劳最大的邓艾。于是姜维撺掇钟会杀了不服从他的魏将,据蜀自立。钟会也有这种念头,和姜维一拍即合,他想让姜维率蜀兵出斜谷,占领长安。姜维才不想为他卖命呢,随口敷衍,让他给自己兵将武器。某天他们正在密谋,魏军诸将忽然发动兵变,两人就这样被杀了。

其实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钟会不得人心,他已经杀了一部分魏将,却还有很多人不服他,不愿跟着他造反。就算勉强叛变成功,他也控制不住这支大军。最主要的是,司马昭早就怀疑他有异心,并且已经部署了防备对策。出兵蜀汉之前,有人对司马昭说钟会是个小人,不能让他带兵伐蜀,免得生出事端。司马昭笑着说只有钟会的意见和自己相同,不能不用,他就算有异志也不用担心,因为魏军思归,不会留在蜀地,而蜀军对魏军有恐惧之心,钟会就算想做什么也做不到。

事情的发展正如他所料,魏军不愿跟随钟会,人人都在魏国有家有业,谁耐烦跟着他干?而且,司马昭还做了另一手准备。钟会陷害邓艾时,司马昭就觉得他不太对劲,派遣中护军贾充率步、骑兵一万多人入斜谷,驻扎在离成都不远的地方,还自领十万大军驻守长安,随时可以拿下钟会那点人马。所以,假设钟会成功说服军中将领,士兵们也对他言听计从,姜维依然无法利用他光复蜀国,司马昭又不是死的。

另外一方面,姜维想复国,也得看刘禅愿不愿意。刘禅并不是民间传说里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他可能不够聪明,却很有自知之明。也许在诸葛亮数次北伐失败的时候,刘禅就已经看到了蜀汉的结局。蜀汉不东出,无以争天下,但诸葛亮都没能做到的事,刘禅也不认为自己能做到。蜀汉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发展实力,并祈祷曹魏内部出什么大问题,自己垮台。

结果,曹魏的确出了问题,曹家的基业快被司马家篡了,但司马家也不好对付,蜀汉依然难以生存下去。因而刘禅审时度势,主动投降。看清大局的他会愿意再度复立吗?不,他很清楚,就算再立也不长久,何必费那个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他得知姜维反叛后,立刻再下一道命令,让姜维投降,或者急切的向魏军表明自己的态度。

没有刘禅的配合,姜维这台戏就唱不下去。如果他掌握了钟会的军队,再加上原有的蜀军,或许能抛开刘禅另立刘备的其他儿子为帝。但真到了那一步,钟会不可能看不出他的真实目的,怎会让他如愿?如果他把钟会杀了,魏军立刻就得大乱。那时别说复国,保命都难,可能还会牵连到刘禅及其他已降的蜀将。事实上,钟会之乱的确死了很多蜀汉将领。

公元263年的钟会之乱最终以失败收场,假设钟会的计划没有外泄,他能够成功吗

想太多!输定了!

钟会人品不行,和司马昭之心一样是路人皆知的事。实际上伐蜀之前,就已经有人说他见利忘义(王元姬),挟术自重(钟毓),在事纵恣,非特久处下之道(辛宪英)……这些都还是伐蜀前夕的事,往前更鼓捣,我就问嵇康那事你钟会干了什么?!伐蜀过程中,许仪,诸葛绪又怎回事?你当周围人眼瞎么?

钟会会被任命伐蜀,原因只有司马昭觉得他能干好,仅此而已。(然而事实上因为姜维的骚操作,最后邓艾成功摘桃,钟会其实啥功劳都木有。身为主将而无寸功请问回家你会怎样?!)

所以钟会的败因,是在关键问题上妇人之仁,以及过往表现不佳,让手下尤其是邓艾旧部借由其人品而夜长梦多,而不是什么走漏消息那么简单---姜维希望直接杀了邓艾旧部,钟会则是一直在纠结这些邓艾旧部忠魏,杀了他们自己手下怎么办。这期间负责“走漏消息”的卫瓘,只是额外加速了这一进程罢了。

所以也许“不走漏”,钟会及时返回成都之外

微信